餐饮里面有很大的学问,一动一静总是与礼相关,尤其是说话的技巧。很多人在外就餐时会有一种压迫感,其实有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那些无礼的服务生,骇人听闻的食物,也不是因为那些深不可测的菜单,而是因为不确定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得体。如果不懂得基本的宴会礼仪,其危害性也是很大的,不但令别人耻笑,而且会使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拥有得体的言谈举止,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巴,才能“餐”出您的风度与端庄。
中国人在一起吃饭,除了表现出合作之外,还要倡导礼让。古语有云:食而不让,则近于禽兽。在宴会上,中国人的劝菜是颇有特色的,起初是消极地让,一迭声地“请请请”,请人先夹菜,劝人多吃好东西;后来就慢慢地变为积极地让了——直接把各色美味佳肴夹到别人的碟子里、饭碗里、甚至于嘴巴里,边夹边热情地说“再多吃点儿……”于是,推杯换盏之间,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壮观”的场面:一块“好吃的菜”被十几双沾满口水的筷子“真情传递”,周游列国以后,最终却尴尬地物归原主。之所以会出现尴尬的情况,就是因为言谈举止有点太过分了,别人不喜欢吃就算了,非得硬“塞”。
中国人一向以热情好客闻名于世界,主人会向客人介绍菜式的特点,并且反复地向客人劝菜,希望客人多吃一点,以示自己的心意,有时热情的主人还会用公用的筷子为宾客夹菜,这当然是主人热情好客的表示,出于礼节的需要,宾客应该表示感谢,说一些客气感激的话语,并且根据自己胃口适量享用。
孟子说:“口之于味,有同嗜好也。”但“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主人所喜欢的“好菜”,未必是客人所认为好吃的菜。所以有时候,不过过于热情,过分地劝菜是不合适的。
如果主人是一个比较热情的人,而客人碰到了自己不喜欢的菜肴时,参加的是自助餐式宴会还比较好办,只须敬而远之就行;但如果是固定一道一道出菜时,应该如何应对呢?其实,上桌的菜必须吃才是有礼节的表现,否则主人、其他客人、服务生或厨师,他们的心里都会不舒服,尤其是主菜不吃,更会令人介意。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也不要拒绝,可以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于不合口味的菜,也不要显露出难堪的表情。如果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过敏等疾病,或宗教的理由不能吃,则应该提前告知主人。
如果是在别人的家中赴宴,即便是碰到了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你也不要拒绝,可以让它待在盘中,如果主人提醒你用这道菜时,你可以回答说:“我吃了一点了”,“我吃不下了”。千万不要说“我讨厌吃这种食物”之类的话。因为无论如何,主人都希望自己的招待能得到客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