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西行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一部关于佛教历史的纪录片《佛国记――法显西行》,该片讲述了东晋高僧法显,在六十二岁花甲之年,为了帮助中土僧众寻找佛陀完整的戒律,途中穿越三十余国,历经千辛万苦,整整十三年前往天竺艰难的求法之旅,最终让他寻找到了整个佛教世界里最为完整的戒律经典。据史料记载,法显带回的经书,有十二部,六十余卷,上百万言之多。包括珍贵的《摩诃僧只律》、《萨婆多众律》,《弥沙塞律藏本》、《长阿含经》等典籍,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到海外求经的僧人。
这部纪录片只有一百零五分钟,却将一个僧人不畏艰难险阻,九死一生求取真经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非常感动。法显六十二岁西行取经,六十二岁的高龄,已是花甲之年,是我们在家人退休养老、安享天伦之乐的年龄,到底是什么样的动机让他鼓足勇气,毅然决然地向着不知终点的远方前行?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对佛法的信心、希求心及忘我精神。
反观自我深感惭愧,我16年加入深圳菩提学会,开始学习《入行论》,以前的我认为自己能坚持共修,圆满传承,就是对佛法有信心,其实这远远不够,佛法深如大海,信心是一切的根本。《入行论》中说:“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信心也是有程度之分的,由浅至深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我希望通过一定的闻思修,让自己的内心深处早日生起胜解信。
法显西行古印度取经时,当时那里还没有造纸和印刷术,经卷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因此称为贝叶经,这些带回中土的十二部、六十余卷、上百万言之多的经书,是法显用纤细的铁笔一笔一画地刻在树叶上带回来的,如此抄写经书不仅是对体力和耐力的极大考验,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可是年逾古稀的法显并未感到丝毫的辛苦和疲倦,这就是对佛法的希求心。
希求心非常重要,上师在讲记中说:“希求佛法,可谓是一切功德的基础。如果你对佛法有上等希求心,你会成为上等修行人;有中等希求心,会变成中等修行人;有下等希求心,就会变成下等修行人;一点希求心都没有,得不得佛法无所谓,那你什么境界也得不到,不可能成为修行人。”
现代科技手段越来越发达,我们不仅随时能请到字体工整的印刷版经书,而且上师的网络弘法,给我们这些身处汉地的在家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佛法的甘露妙药,真是太幸福了,可是我却经常缺席上师的网络开示,想想真的非常惭愧,自己对法的希求心在哪里?记得有一次上师在网络开示中说,有些道友即使平时没有时间来听课,偶尔来听听也是很好的,顿时被上师的慈悲和智慧所折服,上师太了解我这种凡夫的心理了,无始劫以来流转在轮回中,好不容易遇到大恩上师将我从茫茫人海中捞上来,我还以种种理由不好好听闻佛法,这种心态何时能才出离轮回啊?
法显三岁剃度,二十岁成为比丘,五十岁去长安求法,六十二岁西行取经,法显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信仰―佛法。这样的忘我精神,才是无伪的菩提心。还记得自己当初也是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的,但精进也是一小段时间而已,后来随着小女儿的出生,我在发心上所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照顾小孩子也许只是一个借口,但归根结底就是自私自利的心特别重,从早到晚都是为了工作、生活、孩子而忙碌,利益众生的心少之又少。《入行论》中说:“若汝欲自喜,不应自爱执,若汝欲自护,则当常护他。”上师如意宝也说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决。”我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佛子,愿上师三宝加持,让我的自相续早日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和珍宝般的菩提心。
16入07圆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