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原创: 李康杏
这段时间,每晚10点半到12点,中央8台播放《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讲述1976――1984那段惊心动魄的拨乱反正的历史,用电视剧的形式来讲史实,非常直观、非常生动、也非常感人,我隆重推荐朋友们观看此片,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今天,我讲几点有趣的观感,向朋友们抛砖引玉。
01
那时的领导人讲话为什么不用讲稿
我发现,邓小平在许多场合讲话、甚至是作非常重要的指示,都是信口讲来,没拿讲稿,如,在知识分子座谈会上讲话、在全军政治思想工作大会上讲话、在吉林省委干部大会上讲话,等等,都没有讲稿。
不光是邓小平,就是中央政治局开会,也是你一言我一语,各位领导都没讲稿。会议室布置也非常有意思,大家坐沙发,围着一个半圆形,面前没有摆桌子,没有纸张笔墨。那场面,可不是在闲聊,而是在敲定国家大事!
联想到现在,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芝麻官,讲几句客套话,都要秘书写好稿子!参会者的面前总是摆着一沓沓的材料。你看看。
02
那时没啥玩的,只好玩政治
那时候的人没啥玩的。想读书,不行,读书人最倒霉;想玩文艺,也不行,只有八个榜样戏,都看腻了;想旅游,哈哈,不但没钱,也没那份自由,任何人出门都得经过批准;想玩手机,还没发明出来。总之,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是非常贫乏的。
人们的满腔热情和旺盛精力到哪去发泄露呢?只能玩政治!政治挂帅啊!人人都有一双政治的慧眼,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上升到政治高度!具体怎么玩政治呢?就是人盯人!盯住你的一言一行,盯住你的一举一动,看是否符合政治标准。这样就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个个象惊弓之鸟,连邓小平这样的大人物在家里讲话,都得格外小心,生怕隔墙有耳。田志远和曹慧两口子在家里经常争论政治,就是因为政治观点不一致离的婚,他们的儿子田源,高考作文写的是《我要做一个小司马迁》,母亲曹慧认为这篇作文有政治问题,不同意录取,结果使儿子名落孙山,那个心痛啊!事实证明,讲政治讲得无孔不入、无微不至,人人都受害!甚至自己害自己!
生产、科研、教学等等工作都可以不搞,只要政治正确就行了。不做事的人最安全,讲空话的人最得意;不做事的专门整做事的,讲空话的专门整讲实话的。其结果,国家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老百姓吃不饱饭,小岗村每年都要出去逃荒,当年的深圳边境,逃港的达到57万人,有多少人淹死在偷渡中(现在不用偷渡了,可以移民、可以拿绿卡)。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绝对不能万众一心去玩政治,(范文先生网 www.lieshai.com)把人人搞得象红了眼的斗鸡公有什么好呢?还应当允许人们玩点别的,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各玩各的,各得其所,各逞其志,各尽其才,恰恰能使社会生龙活虎、人们相安无事、国家繁荣昌盛。
03
那时为什么有好多敌人
邓小平发现当时的中学教材太差,就派人去欧洲采购了一批教材,听说欧洲经济很发达,就派方毅副总理率团去考察,一口气考察了欧洲14个国家,受到热烈欢迎;欧美的资本家纷纷打听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况,争先恐后来中国洽谈投资,尤其是美国的哈默博士,不顾八十高龄,钻山打洞来中国谈生意;日本率先向中国输出钢铁技术,支援中国建成了宝钢,为了更好地向西方学习,中央还向欧美派出第一批留学生,等等。这些事情,不但没有一件受到西方国家的阻拦,反而受到他们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这就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孤立、封锁我们,也可以说并没有敌视我们,而恰恰是我们在敌视他们、拒绝、排斥他们,是我们自己在孤立、封锁自己。
怎么理解这一现象呢?意大利著名学者翁贝托・埃科,写了一本书叫《树敌》,有的组织总喜欢给自己树一些敌人,树敌有什么用呢?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加强对组织内部的控制。我想,文革时期就有这么一点味道:喜欢树敌!
外部,美国是现成的敌人,有了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我们就时刻斗志昂扬,在国内就拼命备战备荒,要农民勒紧肚皮、把粮食都交给国家储存起来,造成农业大国没饭吃,要工人离乡背井把工厂搬迁到山沟沟里面,后来这些企业大都垮掉了。在国外,不惜一切代价拉拢第三世界,向美帝示威,显示强大的存在感觉,结果培养了一批象越南、阿尔巴尼亚这样忘恩负义的国际朋友。
再说内部,更是大树特树"敌人",导致遍地都是"走资派"和"牛鬼蛇神",人人自危。后来都给这些"敌人"平反了。由于过度树敌,里里外外都搞得很紧张,哪能安定团结?哪来和谐社会?哪能安心发展经济?建议朋友们读一读翁贝托・埃科的《树敌》,可以开开眼界。老看国内正经宏论,太辛苦了,不妨放松一下。
也许我的分析不正确,但我内心真的认为,朋友不怕多,仇人怕一个。无论对内对外,少树敌、不树敌总是好事,让别人感到舒坦,你也感到自在,才能够安心搞建设、安心过日子。
我的感想就谈到这里,敬请朋友们去收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欢迎交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