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辛弃疾传》有感1000字
原创: zyc
这两天闲暇之余有幸读到了邓广铭先生的《辛弃疾》传,传记在较为翔实的记录了辛弃疾的一生时,又加入了一些辛弃疾的诗歌,还注意了简洁明了与用词工整,的确是一部值得多读的作品。
然而,辛弃疾六十八年丰富而又富于起伏的人生,并不是一部仅记载其生平事迹的传记就可以囊括的,而这六十八年人生的丰富,也并非这一百多页就能包含的,至于其更深刻的内在思想与品质,则更需要读者自行体会。辛弃疾这个伟大人物,其人生的壮阔波澜,曲折非凡;其知识的广阔渊博,深厚浩瀚;其词作的优美精巧,豪放壮丽,这些都足以使其作出惊人的成就。而除此之外,仕途起伏,郁郁不得志,这点倒是与很多词人相同,但不同的是,辛弃疾对于养兵用卒之法,作战指挥之略也同样精通,试想倘若宋朝待他不薄,那中国可能少了一个伟大的词人,转而多出了一个伟大的抗金战略将领,历史是否会改写,也就未可知了。但至少,辛弃疾的才华是词作,诗歌,是文章,书法,也是战场,兵营。正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绝世的全才。
像人们一直说的那样,这些文人墨客一般都是在仕途的逆境中造就的,辛弃疾空怀一身安邦定国的策略,却一生都得不到重用,几次上马的机会还是平定内部战乱,而至于其一生的抗金大志,则致死都难以实现,无论是《御戎十论》还是《九议》抑或是晚年被召见入宫分析局势,他对与如何打败金人有着独到的见解却永远得不到重视。职务总是远离作战最前沿,官职一直调来调去,还要因其气节遭受众人排挤,三次回到乡中隐居最后病死家中。对于这样一位满心期待带兵打仗的将领,可能死时都没看到宋朝统一就是最大的遗憾,也是老天最无情的讽刺。辛弃疾与所有人都一样,也曾是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有过远大理想,奋勇向前,也会自恃于功绩,自满于才华。酾酒赋诗,高谈阔论,剑指北方,气冲昆仑。到后来,一切都变成了一个重病的老人,拄杖忘向远处的长安,宫阙如旧,可人早已不如前。
买辛弃疾传的起源,还是因为以前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渴望从辛弃疾,苏东坡这样的伟人身上找到答案。辛弃疾的一生十分曲折,早年不得重用,中年被贬回家,晚年看着好友朱熹被说成伪学。想以陶渊明慰藉自己,却总难以掩饰心中豪情,想纵情山水,却直到晚年还想着保家卫国,被人诬陷弹劾,却还对国家忠心耿耿,看到朝政腐败,却还对收复失地矢志不渝。所以,这样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在政海漂流,却仍保持不屈气节的原因又是什么?
以前总觉得,当人生不能留下一些名垂千古的功绩时,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当人并不能被历史留住时,人生的长与短便没有什么具体区别。不知道辛弃疾在他人生中是否考虑过这件事,但我觉得他的人生就算没有留下这样的诗词成就,这样的人生在他看来也并不算虚度,即使一生中有着失意困苦不别理解,但是他总是为抗金的理想而不断奋斗的,其诗,其文也大多都写了心中的抗金斗志。可能若人能为其理想而坚持一生,不曾有过回忆,也没有过松懈,这样的人生即使没有名垂千古,却也充满了意义。所以,若把人生的意义仅看成名垂千古或有所建树未免也太功利了些,太无趣了些,人生之精彩在于一路上对于理想追求的那种不懈的奋斗,为之不断充实自己,为之不断超越自己。一生走过,回头望去,自己已早和开始时不同,随着人生进程而慢慢升华,寻找到喜爱的事,喜爱的人,拥有一方可以守护的天地,人原来不是为了名垂青史让别人记住而活,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让自己多年后回首可以骄傲的昂起头。
将来的岁月里,还要继续探寻辛弃疾,与伟人讨教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