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孙安动本》有感1500字
双姐在身后
京剧是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每一部京剧都能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传输给观众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哲理。京剧名腔选段《孙安动本》也不例外,这部京剧为我们阐释了一名衷心国家社稷发展,赤胆忠心于一身的清正廉洁的好官――孙安。《孙安动本》共分为6场戏,分别是"获状""动本""修本""血谏""法场""打朝".六场戏的相互链接,照相呼应,让我能够直观清晰的理清这部京剧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也让我对京剧这一国粹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本剧由"获状"开场,交代了故事发生在万历初年,奸相张从私自建造皇宫,在皇宫建成以后,对建工的3千民工予以杀害,孙安携带妻儿晋京途中,目睹哀鸿遍野,啼饥号寒,又见一民妇跳崖自尽,遗下18张冤状,控诉张从强征她的丈夫、儿子私造皇宫,最后被杀害。这民妇从县到府,一直告到京城,但大小衙门都拒不受理。民妇有冤莫伸,遂愤而自杀。孙安看后益加愤慨,誓为黎民除害,兼程赶路,抵达京城。这便是"获状",它带给我的感受,是作为开场的第一场戏,宏达的磅礴气势,给予我最大的视觉体验和震撼。这些触动都来自于制作商的认真态度和演员们的辛苦付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刻苦铭心的勤劳,就没有开场的视觉震撼。这些演员的优秀品质,认真的态度、辛勤的付出、都是值得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所应学习的,更深层次的讲,他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为这个社会能做力所能及的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同样,无论我作为一名党员,还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们都用他们的行动无时无刻的鞭策着我,认真负责,尽心尽力。
"动本"这场戏为我诠释了一个不畏强权的孙安。孙安仅仅是一个曹州知府,而他要状告的人,是当朝的宰相――张从,并且张从深得皇心,机会渺茫,但是,他依旧坚持着自己为民除害的忠心,一纸参奏本,一颗赤胆忠心,站在朝廷大堂上的临危不惧,一双坚定的眼睛,无所畏惧的正义感,都在感染着我的内心。虽说,奏本被驳回,可是第二场戏中的孙安的人性光辉已经足以带给我新的启迪,为国家社稷所担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小知府心系国家发展大事,同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更应该心怀国家大事,为之付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修本"和"血谏"这两场戏是将孙安的执着参奏给予升华。在两场戏中,由于第一次奏本被驳回,孙安再次参本,已经引起了张从宰相的杀心,但是张从心思缜密,没有立刻将之暴露出来,第二次的参本,为孙安带来了杀身之祸,以污蔑之名关押进大佬,而张从还假情假意的为孙安求情收揽人心,但孙安不为之所动,傅妻绑子,以死相谏,开启了第三次参本的章节。孙安的持之以恒,更是值得当代的任何角色学习,他以死相谏,对我的触动更是极大,他的坚持不懈,更引起我对自己的反省和深思。
"法场"这场戏是一部充满悲伤情感的戏份。孙安一家第三次的忠心再次被昏庸的皇帝给驳回,并且定罪午门问斩,在法场上的孙安,伴随着悲伤的背景节奏,依旧没有任何的屈服,保持着自己的赤胆忠心,为国尽忠,他展现出来的感情基调以悲伤为主,他的悲伤是来自于国家的惨无人道,君主的昏庸无度,他悲伤的是社稷的崩塌,一个充满悲情的角色在本场戏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孙安在最后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后悔,在他眼里,他死了,他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会为民申冤,为国家社稷的发展做出如他一样的巨大贡献。一朝一代的更替,都需要这样的忠诚去维护,每一个存在社会中的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即使一个人的力量显得那样渺小,但是请记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有心报国,国家只会越来越好,越加繁荣昌盛。
"打朝"作为这部京剧的最后一场戏,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定国公徐龙,持先朝铜锤,在朝廷之上,痛斥皇帝的昏庸,并且赦免忠心的孙安,将张从绳之以法,让所有观众都有一个心理得慰藉,将这部京剧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中国华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有无数的文人志士为国家的社稷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毕生心血,《孙安动本》只是沧海一粟的例子,这些事迹更主要的是告诉我这样的当代人,勿忘国家,心系国家,国兴方有家兴,家兴才有人兴。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部京剧可以给我这么大的震撼,一方面感叹于国粹的深刻底蕴和内涵,惊艳于她带给我们的历史的美感。另一方面,剧中人物和历史事例带给我更多人性的触动,更加深了心灵的升华,让我有了深深的思考和深入的检省。孙安,一个优秀干部的典范,一名优秀党员的楷模,以他的坚守职责、以他的坚韧执着,为我们演绎和诠释了为人的基准和履职的精勤。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自觉地以我国优秀历史人物和身边优秀党员为榜样,时刻对照自己不足,脚踏实地践行一名党员的神圣职责,为学生尽心服务,为学校和社会贡献力量。天下欲兴亡,匹夫皆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