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常驻――观《芳华》有感
文/陈冰
┈┈┈
周末,恰逢《芳华》首映,带女儿走进影院,感受那个时代的青春气息。
一身黄色的军装,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场战争的洗礼,让他(她)们各自经历着别样的人生。
刘峰,文工团的队友们叫他“活雷锋”,大包小包的为他们背来家乡父母的慰问品;团里吃水饺他吃饺子皮;将读大学的名额拱手相送;为省钱,帮炊事班班长打造结婚用的沙发;男搭档嫌弃舞伴何小萍汗味重,也是有腰伤的刘峰一起跟何小萍完成那段舞蹈……他,拥有了各种荣誉,成为团里公认的英雄。慢慢的,他所做的一切都被认为理所应当。他,成了大家心目中神圣的化身,纯洁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刘峰第一次听邓丽君的歌,内心的懵懂被激发,向一直暗恋的团成员林丁丁进行了表白,还给了林丁丁一个冲动的拥抱。于是,英雄不再是英雄,而是组织调查的对象,人们眼中的流氓,被下放的对象。没人能够理解他的善良、友爱,唯有何小萍。
何小萍,最后一个进入文工团的成员,来自一个苦难的家庭。那么渴望穿上军装,以至于还未发下军服,便迫不及待的拿了室友的军装去照相。开始还有所不解,随着剧情的展开,萧穗子的爸爸被平反得以解放,平日里对刘峰背来的那些家人的东西从不感兴趣的她,将爸爸带给她的糖果欢天喜地的分给何小萍吃,告诉她“我爸爸解放了”。晚上,何小萍打着手电,趴在被窝里给爸爸写信:“爸爸,之前,我总是受了委屈才给你写信。今天,我们团的惠子说她的爸爸解放了,你什么时候才能解放?我六岁时你被关起来,从那之后妈妈只抱过我一次,还是我故意冻坏了自己,发烧烧到39度……我坐在弟弟、妹妹全家人里,感觉没有一个亲人……爸爸,我现在长大了,怕你认不出我来了,因此才在入伍的第一天就拍了照片寄给你……爸爸,你能原谅我姓了别人的姓吗?”这个缺少爱的姑娘,原本觉得离开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就可以得到尊重和关爱,可是,因为照片事件她仍然是那个被人欺负、苦苦挣扎的局外人。看着何小萍的眼泪淌在腮边,跌落在信纸上,电影院里也是四处的啜泣声,心疼这个渴望被拥抱的孩子,期盼她的希望不会幻灭。然而,父亲却没能熬到平反的那一天,等来的却是父亲离世前的一封信。她,行走在大雨中,任雨水打湿她的衣服和发梢,又似她心中的痛,流淌不止。她,似乎再无亲人,再无希望。尤其是好人刘峰被下放后,她对舞台变得冷漠。
因为体温表事件,何小萍也被下放野战护士组锻炼,抢救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伤员。战争是残酷的,没有风花雪月,她们超强度的工作,几天几夜的不合眼;同时,又是超精神负荷的,她们面对的只有鲜血和牺牲,还有时不时的飞机轰炸。她们不但医治伤员肢体的残痛,又像亲人一样,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十六岁的小战士石林峰,全身大面积烧伤,因为隐瞒成十七岁才得以参军,才有机会走上前线保家卫国。“家里父母老了,还有三个姐姐,等死后,只让三个姐姐来看看就行了……”一枚炸弹落入野战医院,正好落在石林峰的头顶,何小萍用自己的身体挡了上去……
刘峰,正在带领小分队护送弹药运往前线。途中,遭遇敌人伏击,伤亡惨重,刘峰自己被打伤右臂,有的战士误入沼泽,他们拖着残疾的身体,拼劲最后一丝力气,终于将战友拽出泥潭……画面的真实感让我为之震撼!他们,为了家国的安宁,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只要还能喘气,就要拿起枪与敌人搏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文工团的使命终于要结束了,最后一场表演,竟然是为医院的一群病友,他们或病在肢体,或病在内心。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目光呆滞的何小萍终于缓缓起舞,是音乐和舞蹈帮助她从阴霾和噩梦中走出,终于迎来了新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生活,贫穷和富有暂且不说,让我感到愤恨的情节是:刘峰,因为战争中缺失了右臂,安了假肢,干着送书的苦力活,却被联防队员没收了赖以生存的拉货车,送上一条烟,才能见到队长,还要被讹一千元才能要出自己的车,理论了几句,竟然被好几个联防队员打倒,假肢也被摔坏。天理何在?想当年,刘峰们在战场上与敌人殊死搏斗,流血牺牲时,联防队员在哪里?也在耀武扬威的对待敌人的子弹吗?无数的石林峰们,长眠在了祖国边境,有的至今没能回归故里,是活着的亲人们永远的痛。
记得看过一篇报道:一位英雄的母亲生活拮据,墙上除了一张年轻帅气的遗照,家徒四壁,村干部还在因为低保和烈属抚恤金待遇哪项高,才给发哪项,既然申请了,国家批准了,符合条件了,你又如何忍心克扣?当年的母亲如果没有送儿子参军,她不但不会像现在这样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更不会因此致贫而变成低保户。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尊重和爱戴英雄及英雄的家人,让他们感到曾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牺牲是值得的。
好在,刘峰和何小萍,两个正直、善良的人,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变得从容而淡定,终于迎来了平凡的生活。
“再见,战友们,干杯”,再见的不仅仅是他们,同时还有那段青葱的岁月,虽然每个人都不舍,但又有谁能阻止了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芳华》带给我感动、回忆和共鸣,绚烂的舞台只是青春耀眼的一瞬,唯奉献和坚持才是青春永恒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