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考参观学习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感

时间:2019-05-29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在兰考参观学习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感

  王雨瑶

  这是一个单纯的人,这是一个倔强的人,这是一个怀有理想信念的斗士。

  焦裕禄,1922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苦难、挫折和绝望,也看到了希望、道路和指引。他的一生干的都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却成就了一桩桩伟大的业迹。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也是值得我们青年一代永远学习的楷模。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金代流经兰考县境以来,多次决溢迁移,涝灾频繁发生,加之风沙、盐碱的危害,使黄河流经的兰考县陷入困苦之中。1962年正是兰考备受灾害的一年,那一年的冬天,风沙、盐碱、内涝最为严重。全年的粮食产量跌到历史最低点,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关头,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兰考。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生活贫穷、食不果腹的岁月,焦裕禄就像是一道阳光,拨开了遮蔽在兰考上空的灰暗。

  反观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成长在相对衣食无忧的环境里。却越来越不能直面挫折,自身的"惰性"也日益严重。精神信仰不足,文化认同感匮乏。我们仿佛活成了一具具"行尸走肉".别说坚定自我的信仰,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都做不到。这样的人,谈什么为人民奉献,说什么为人民服务。连对自己忠诚都不敢打包票,更不敢相信对其他人、对党能够忠诚。怕吃亏,怕受苦,怕干活,怕出错。这些都是当下很多体制内的人的心理写照。我们早就不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党员们相比了!以前的人比奉献,比付出,比成就;现在的人比享受,比回报,比财富。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洪流下,渐渐丢失了什么?焦裕禄精神成为了兰考县的注解,而兰考县也永远地烙印上了焦裕禄的身影。一个人成就了一座城,一座城永远地记住了一个人。

  十九大结束不久,鹤壁东站派出所党支部就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来到兰考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学习焦裕禄精神和事迹。我作为一名新民警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焦裕禄同志对理想的追求,更多的感动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基层百姓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作为一名人民公仆,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这次参观之前,"焦裕禄"这三个字对我而言就像是个口号一样,很远很高。当我到兰考真正走进焦裕禄时,我才发现,其实他离我们并不遥远,学习焦裕禄也并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把旅客的困难当成是自己的困难,就像解决自己的难题一样去对待旅客们的难题。对待工作中细枝末节之处也不能大意,即使自己的岗位很平凡,也要做到在岗一分钟,认真六十秒。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责任,我们义不容辞。

  此次学习焦裕禄精神,就仿佛是当头棒喝一般,让我检讨自己。享受着丰厚的物质资源,却觉得是理所应当。在日常的工作中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时候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将自己负面的情绪带入工作中,不去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一味地逃避。如果当时的焦裕禄是我这样的工作状态,那么也不会有今天的兰考。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焦裕禄也许会被称为新世纪的"愚公"――不讲求回报,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特点。

  我们的工作是保障旅客出行平安。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将日常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做细做扎实,如果我们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好做细致了,那就是体现出了我们最好的为人民服务价值。每天我们迎来送往数千名的旅客,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人员类型来决定我们该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遇到蛮不讲理的,要公正执法、规范执法;遇到文化水平不高的,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帮助他们;遇到有紧急情况的旅客,冷静分析情况,快速解决问题。把每一个大方向的工作分成小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完成。

  作者简介

  王雨瑶,郑州铁路公安处鹤壁东站派出所民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