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

时间:2019-05-29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

  柳叶桃

  这部电影《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当我看到名字的时候,我无法像看别的电影或电视那样可以猜测到里面将会讲述什么或演绎什么,但我以为,我看完之后,就会知道“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或着“还有多少不知道”等等。我看完影片之后,乍一感觉,好像并没有扩充我的知识量,但是我经过反复的回想与斟酌之后,突然意识这部电影中学者们讨论关于真实、记忆、意识、量子物理等等深奥的话题,零零碎碎的话语竟刺激了我很多的观念,比如我们深信不疑的唯物主义思想等,同时这些话语使我意识到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并未引起我们的注意,即使注意到了,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影片以对一些神学、医学、量子物理学、医学专用师等学者的采访作为主线,以他们对我们的提问为开端,如“你曾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过自己吗?”“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到哪里?”“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现实是什么?”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哲学问题,也是人生的终极问题,我们观众们就带着这些并不轻松的提问进入影片中。于是各种充满了量子论、物质、科学等一类的概念被使用,时刻没让人放松。讨论的话题既是哲学问题,又是科学问题。其实看完电影后,发现各位学者都在围绕着“量子物理”这一门新的学科进行谈论,然后以影片中的女主角阿曼达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与量子物理学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很容易接受这一概念并也跟着参与其中。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得到的感悟很多。

  一、对量子物理的认识

  从各位学者们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是量子物理。量子物理,如其中一位学者所说,就是一门关于可能性的物理学,他从根本上揭示了这些可能性问题以及谁在这些可能中进行选择,从而带给我们这些真实的体验。也就是说,量子物理只计算可能性。这门学科让从小信奉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我们有点惊讶与不可思议。事实上,我们周围有着无数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我们总是习惯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就如学者们所说的那样,“为什么我们总是重复制造同样的现实?”“为什么我们总是保持着同样的人际关系?”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的选择,为什么单单认定其中的一种?有时候是因为很多的可能性被我们忽视了,也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太习惯某一种选择。这种习惯让我们受限于日常生活或受限于我们生活的方式。为什么孩童时代总是有那么多天真的想法,长大后反而遗忘了或僵化了?各位学者们认为唯物主义剥夺了人们追求真理的责任感,而量子物理就是依托于各种假说、想法、感觉、直觉,要人们重新思考这样的问题。也许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是对的,是错的,并且使我们产生更多的困惑、疑问、无法理解,甚至就像置身于《爱丽丝漫游记》中神秘的兔子洞一样迷失了方向,无所适从,但是只要我们观察了,思考了,我们便成了我们自己生活的科学家。

  二、人们意识的选择性

  量子物理学特别看重意识的作用,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看重物质的作用不同。

  首先,这些学者们引领我们认识到我们对事物或外界的意识是有选择性的。意识的选择性使我们认识世界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我记得其中有一段,一位学者说“大脑每一秒钟要处理400Gb的信息,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的2Kb的信息,而我们意识到的这2Kb的信息,只是关于环境、我们的身体和时间的,对生活中的世界,我们只见到了冰山一角,巨大的量子物理冰山的一角。”“大脑每一秒钟要处理400Gb的信息”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已经接收了足够多的信息,但是这些接收到的信息并没有被我们整合或理解,或者说,经过身体各种感觉器官的层层筛选,我们意识到的已经不多了。因为作为有意识的人类,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地避免,我们的意识总是带有主观性,带有选择性,意识的选择性又导致了我们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于是一位学者说“比起我周围的实际来说,摄像机看到的更多。因为它不去判断,大脑里放映的唯一影片是我们有能力去看到的。”这一点,其实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不同的人其差异性在一方面的表现就是认识他物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意识选择的角度也很难相同。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其实我们都对了,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其实我们也都不全对,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更多的角度。

  那么我们的意识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呢?一是我们习惯了把所看到的物体与我们较为熟悉的东西对比,从而作为了我们意识当中的一部分;一是我们的一是对我们大脑里的信息进行层层过滤,意识到的东西基本上是那些对我们有用的、符合我们最大化利益的信息。

  我们看到的总是我们意识到的,若是没有意识到,即使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我们也视而不见;若是意识到了,即使闭上眼睛,我们也可以完完整整地在大脑中欧冠再现那个场景。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才是现实的”。这个问题的确可以困惑我们每一个人。意识真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它虚无,却又时时刻刻存在我们每个活着的正常人的大脑之中,让我们的大脑无法区分什么是记忆,什么是现实。

  这些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却很少发现,不是我们发现不了,而是我们思考的太少、深入追究的太少。当我们看完这一段影片时,发现事实的确如此,他们所讲述的也正是我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细节。也就是说,生活中的体验验证了量子物理学中的这些观点。

  三、意念的决定性

  我宁愿用“意念”这个词,而不愿用“意识”这个词的原因一是觉得“意念”这个词虽然与“意识”有很大的联系性,相似性,但“意念”这个词更能准确地说明影片中的观点或者说是我非常赞同的观点;一是我若是说“意识的决定性”总有点感觉这实在是颠覆了我传统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决定性”这样的绝对唯物主义思想,事实上我很愿意相信意识有时候真的就是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或者创造了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不想探讨是唯物主义好还是唯心主义好,只是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悟而已。于是我用“意念”这个词,觉得更恰当不过。

  我们都知道,唯物主义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一位学者这样说“若说世界是独立存在于我们的体验之外,这是不对的,量子物理已经揭示了这一点。”量子物理告诉我们,“我创造了我自己的现实”,而不是像唯物主义那样,我们的现实就是客观地摆在那里。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影片中女主角在地铁中观看关于“水”的图片展览。这是一种奇特的研究角度,总让我感觉有一种宗教的神秘感在其中。通过控制其他变量,包括温度、湿度、光线强度等来突出“意念”对“水”的决定作用。记得里面一位男士问女主角阿曼达,“这使你困惑,不是吗?”“如果思想对水这样,想象我们的思想对我们做了什么”。这个问题一直缠绕在阿曼达的思想中,也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

  生活中,我们总是遇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相信我们能做到,最后也的确做到了,甚至做的比想象中的更好,并惊奇地发现我们的潜力是多么的大;若是我们觉得自己办不到,一般的结果就是如自己所料,的确是一团糟。原因是,我们坚定“我们能做到”这个意念,而这个意念就推动着或者说是激励着我们前行,直到我们成功。对于“我创造了我的现实”这句话,我更愿意这样理解,我们每天有着自己的生活规划,这些规划就是我们的意念,虽然在意念落实的时候总有一些阻碍或未知的小插曲,但我们的生活毕竟是由我们的意念来主导的,而不是受制于他人。我想,仅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的意识的确创造利润我们的现实。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关于量子物理、意识、真实或现实的讨论,的确让人感觉是一种唯心主义。但是这只是因为我们大脑受了传统的、固定的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的影响。

  我们暂且不讨论唯物与唯心的问题,而是讨论影片中关于量子物理的话题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其中的很多问题,牵涉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人活着的意义与价值,这些是人生的终极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若想解决自己的这一困惑,就如一位学者所说的“我们必须追寻知识,抛开我们嗜好的干扰。如果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现实中验证这些知识,我们的身体将体验到这些知识,通过新的方法,通过新的化学作用,通过新的信息图像,由此带来新的思想,将超越我们最初的梦想”。我想,这才是我从这部电影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与感悟。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