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传观后感

时间:2019-05-29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武训传观后感(一)

  冯国双

  最近看了《武训传》,深有感触,不自觉有些想法。虽然以前也听过说武训这个名字,但好像没有这么多感触。这几天看了一下,不觉感触颇多。

  武训,也许是唯一一个被历史记住的乞丐。因为他从小因为不识字而被地主欺骗毒打,在一个破庙中病了3天。从此以后,心中就只有一个目标:修义学,让穷人家的孩子能够读书。我想,他这3天中的思考,可以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7天7夜冥思苦想媲美。两个人都是大彻大悟,然后一心为劳苦大众。只不过武训的思想更为单纯,只有一个目标。从此以后,武训乞讨30余年,期间受尽各种侮辱、谩骂,但他从未改变自己的信念。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用自己乞讨的血汗钱,办了义学,并真正得到了当地的尊重。

  为什么一个人会被历史记住,我想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为别人而活着,是为了底层人民而活着,所有的一切,都丝毫没有考虑过自己。

  人可以永生吗?其实武训就相当于永生了。因为他只是躯体不在了,但思想仍在,也许会一直在。很多人追求长生,其实真正的长生就是思想长生。我们只是寄居在一个躯体上,难道这个躯体真的是你吗?老子说过,"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只有不为自己而生,才能真正长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子、孔子他们不都是长生了吗?他们已经无处不在。

  我们还会有武训这样的人存在吗?只为了自己的理想,不计较一切,只为别人而活,不为自己而生。感慨当下世风,有多少人会为别人而活,且不要说单纯为别人而活,主观为己客观为人的都已经很少见了。

  我一直在科研领域,有多少人为了发文章、为了揽课题,不惜一切手段呢?如果一个人只为了自己晋职称,只为了自己多发文章,即使你发表1000篇文章,有谁会记得住你呢?可惜我们有多少人还是一直沉迷于其中呢。

  也许有人说,做科研发文章也有一定贡献,这是多么自欺欺人的话。每年这么多的课题,这么多的文章,有几个是真正造福于人的呢?屠呦呦的青蒿素是这样,可是这种有多少呢?

  武训被称为武圣人。真正的圣人,是不计较利害得失的。可是我们在面临事情的时候,可能不计较吗?

  在武训传中,有一段对话,有个孩子对武训念了一段话:学而优则仕。武训问什么意思,孩子说,学习好了就可以当官。武训有点沉默,也许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只是用自己朴素的思想说,如果穷人的孩子学好了都当官走了,那剩下的穷人的孩子怎么办呢?

  我们都是凡人,自然难以免俗,也许做不到武训这样的一心为人。但至少应客观为人,我们不是圣人,但也应"不以善小而不为".现代社会速度越来越快,有多少人整天忙于自己的事情,有多少人会停下来想一下呢?

  我们已经越来越适应冰冷的社会,当你看到一个老人摔倒,第一反应不是立刻去扶,而是考虑是不是讹诈。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当人的善心被利用,这个社会已经是病态。

  对于武训而言,他没有任何文化,没有任何钱财,只有一颗为穷人孩子办学的心。但就凭这一颗心,他乞讨30余年,最终被当地成为武圣人,被誉为"百年武训,行兼孔墨".难道我们现在的条件比武训差吗?

  也许,我们缺乏的,只是一颗心而已,而正是这一颗心,让武训成为了武圣人,而我们只是平凡大众。所以,所谓长生,只要我们也多为他人,而不是只为私己,我们也可以做到。

  武训在乞讨期间,遭受了无数人的质疑白眼,无数人怀疑他是行骗,但是他都坚持下来了。也许,这就是他实现了自己理想的原因,因为他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支持自己,因为他从未偏离过自己的方向。

  现在有多少人能够如此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呢?有多少人在自己的理想追求过程中能够坚持不懈呢?我想,只要我们有一个方向,只要坚持,总会有结果。所谓的没有实现,只是你没有坚持而已。

  武训的思想很单纯,这让我想起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他也很简单,但惟其单纯,反而更容易做成一件事。而我们是不是太聪明了呢?现在这个社会,不缺乏聪明的人,缺乏的是所谓的愚人。

  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能被记住的,能够永生的,没有多少人。如果你只为自己私利,即便你学术做到院士,官位做到部长,也会很快被人遗忘。而如果你为他人,即使你是乞丐,即使你没有任何文化,依然会被永远铭记。历史不关心的学术高低,不在意你的职位大小,只是看你为他人付出了多少。

  也许,有时我们应该停下来想一下,在你躯体存在的短短几十年中,是否应该做点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而不是只为自己追名逐利。就像丛飞,会被人记住,尽管他并不是十分知名的歌手。但相对那些所谓大牌,丛飞更会被历史所记住,因为他一心为别人。

  尽管当前社会已经世风日下,真正为别人反而会被人误解,甚至各种质疑,以至于做公益事情反而要遭受各种不公。多少人为此心灰意冷,多少人的一腔热血逐渐冷却。但我们真的要在意各种别人的眼光吗?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武训的这种精神,只要走自己的路,认定自己的方向,终有一天所有人会理解你。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即使以周公之贤,尚且有此误会,何况你我。如果只在意别人的目光和言语,恐怕就真的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老子强调无所为而为,也就是说,做事情应该不是为私为己,而应该是"无所为".如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所为,都是有一定私利,那我们心中永远也达不到心安理得的境界。

  就像武训,办义学,并不是为了私利。而且关键是,办好后,并没有打算接受任何人的回报。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穷人的孩子上学,他只要看到孩子上学读书,就已经很欣慰了。这就是"无所为而为".

  当然,我们也许做不到武训,但修为自己,总是必要的。古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你不"修为"自己,连天地都不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做不到为他人呢?

  前几天我们几个私人公众平台组了一个群。在群里有人感慨,私人公众平台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能坚持下来确实不易。因为纯粹是个人爱好或理想,抽出自己的时间,每个文章都不是随意而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有的人说快坚持不下来了,想想确实如此,其实这也是为他人,因为自己完全没有什么收益。不要说什么赞赏,据我所知,大多数学术型的个人公众平台,包括本人的,一篇文章可能有几千的阅读量,但只有几元的赞赏。当然,本人也并不依靠公众平台来挣钱,只是想说,个人公众平台为他人传播知识,坚持不易,希望各位好好珍惜。以前有的人在留言中出言不逊,这会很伤人。限于水平,也许我的文章中有错误之处,但还是希望各位文明留言。

  我不是武训,但我也尽量在做我自己的事情,以通俗的语言推广统计学。我希望有一天,统计学不是仅是科研的工具,而是让所有人都有所了解。因为统计学并不是只为科研服务,而是能够让人更加理智,更加明理。这就是我个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目标而已。

  武训传观后感(二)

  野航

  自19、20世纪以来,关于中国之前途的设计,无外二途:一曰改良、一曰革命。二者递相争夺着话语权与在民众中的"市场". 改良走不通时,革命就粉墨登场。革命一旦走火入魔,则改良又会被从后门悄悄请进来。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及其命运,无不折射着此二途的此消彼长。

  50年代,《武训传》曾被毛泽东评为是一部"诬蔑农民革命斗争"、" 向反动思想投降"的电影而遭到无情的批判。并由此展开了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声势浩大的思想改造运动。许多相关人士因此命运沉浮,而文坛艺苑也为之风云变色。直至去年,这部电影的DVD版才允许公开发行。淘洗掉了太多太多的历史的恩怨情仇与乎政治的是非曲直,我们今天方能用一双超然的眼睛来看这部电影,看它从什么样的背景出发、到底探讨了什么样的现实问题、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心智有何启发的意义。

  电影里,武训被著名演员赵丹成功地塑造成一个目不识丁、贫苦、善良而又受尽欺负的乞丐。他所持守的信念是"人做事要凭良心".可在晚清那个上层腐败、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里,他的"良心"总是遭受到来自以儒教纲常的维护者自居的地主、官僚阶级的欺骗和践踏。善良的武训并没有象他另一位穷哥们儿那样选择用杀人放火的方式来报复这个伪善的"纲常",他认为穷苦人要翻身只能通过读书识字,也就是说进入到这个"纲常"之中、为穷人讨一点公道。于是发愿通过乞讨来兴办"义学".为达成此目的,作为乞丐,武训极尽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之能事,放下了做人的最起码的尊严,且屡受盗窃、赖账之欺辱,最后如愿以偿,在开明官僚以及乡绅的同情下,办起了三个"义塾".最后其"义举"上达天听,受到朝廷的嘉奖。电影把武训塑造成一个半类济公半类甘地般的高尚的人(即使被朝廷封官、赐穿黄马褂,(www.lieshai.com)也不改其行乞办学、为穷人做事之本色),不过武训的"思想觉悟"程度未能让他充分意识到其办"义学"所教授的东西的性质―――四书五经所支撑起的伦常秩序恰恰也在为欺骗和侮辱穷人的那些地主、官僚阶级提供着借以愚弄、打压人民的工具。而那些受到支助的穷孩子被灌输的还是"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的奴化的教育。这让电影中的武训十分忧心、并一再告诫学子们不要忘了穷苦人的本色。显然,武训对穷孩子们的告诫未免太苍白了。电影中的武训本是伪善的封建纲常的受害者,却主动选择成为封建纲常的宣扬者与推广者。这让武训的所作所为蒙上了一层西西弗斯般荒谬与可悲的色彩。

  就配合革命的意识形态而言,武训这个角色之塑造并无不妥,但影片之最后安排一个身为解放军的女解说员要求孩子们向武训学习、继承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则不可回避地触犯到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个极尽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之能事以跪求改良穷人命运之武训的作风何足以为谋求彻底革命、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奉为楷模?难怪这样的电影会引起追求彻底革命的毛泽东的勃然大怒。

  在革命的逻辑看来,武训所归从的那一套改良主义、调和主义路线无疑是一种缴械投降,是麻痹人民斗志的有毒的精神鸦片。在革命的逻辑看来,腐朽、邪恶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孔孟之道"在捍卫一个秩序。但这个秩序已然不再让天下绝大多数劳苦大众能够从中得到保护。相反,这个秩序的卫道士们自己就在破坏这个秩序,他们昧着良心用他们手里掌握的知识去欺压老百姓。既然这个秩序已然不再让天下绝大多数劳苦大众能够从中得到保护,就应该绝然地与这个秩序以及附着其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彻底决裂。如果革命者还要将这样的秩序敬畏有加匍匐其下,岂非咄咄怪事?

  那么,革命者的逻辑对吗?感谢时间,它让我们能够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从容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假定革命者的逻辑是正确的,则革命者在砸烂旧秩序之后,必将面临建立一套新秩序的问题。历史正是如此,为腐朽、邪恶的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孔孟之道"被彻底抛弃后、一切封资修的残渣余孽被彻底清算之后,一套"社会主义新秩序"与"社会主义新文化"被系统地构建了起来。不过,秩序与文化所服侍的主体是人。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来,决定人、塑造人更本质的因素是他的政治与经济的处境而非文化、意识形态。如何保证一个掌握了很大权力、拥有了许多财产的人不会利用"社会主义新文化、新秩序"来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利、从而伤害到整个"社会主义新文化、新秩序"呢?

  当然可靠的对付办法就是建立民主监督的机制。可问题是,"社会主义新文化、新秩序"与前面那个"孔孟之道"赖以维系的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威权体制,威权体制的本质决定了它不会树立一个不可控的对立面来与自己作对。于是乎,"社会主义新文化、新秩序"的命运将注定不会比前面那个腐朽、邪恶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旧秩序更有免疫力。到了其"疫情"发展到显著的阶段,按照革命的逻辑,就应该绝然地与这个秩序以及附着其上的"社会主义新贵"彻底决裂了。由此,就如我们所经历的那样,一场不可避免的"继续革命"的运动登场了,它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由过去的革命者所组成的机体,在这场不可避免的革命运动中,许多"社会主义新贵"在一场接一场的批斗会上被迫低下了他们的头。

  文革中上演了一部名叫《决裂》的电影,正是革命的逻辑针对自己所创建的趋于腐败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新秩序"的一次清算,对于真诚的革命者而言,不仅要革封建统治阶级的命,当"社会主义新贵"一旦腐朽,就要继续革它的命、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这倒应了列宁那句话:"革命就是不断地革命".

  阳光之下并无新事。不断地革命的主张并非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旦追溯它的源头,就会戏剧性地追溯到它所打倒的那个"孔孟之道"的身上去。"孔孟之道"绝不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那样一开始就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相反,儒家一开始恰恰也是革命者。在历史上,儒家承接的是周革商命的传统,而孔子删定《六经》的动机,也不过托言周制而为礼崩乐坏之春秋时代创立一个革命的新秩序而已。这个假托传统的革命秩序就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而"不断革命"在"孔孟之道"中的表达,就是"作新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民",是儒家核心价值之所谓三大纲领中的第二条。可见其分量之重(见于毛泽东投身革命之初也援引此儒家之表达方式而创建"新民学会",则"不断革命"与"新民"之传承关系就更堪玩味了)。那么,当"孔孟之道"沦为封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工具的时候,有没有儒家原本精神之捍卫者站出来"继续革命"(如真诚的革命者对自己的"新秩序"所做的那样)呢?纵观历史,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到晚清"托古改制"之宪政儒学直到现代新儒家、可谓代不乏人。但他们的努力并不能对抗"存在决定意识"这一铁的规律。但凡从儒家秩序中捞到好处的人总会把他们的利益绝对化从而破坏他们所依附的那个秩序。理想主义的"君子儒"、"大同之儒"永远是一些走"天国之窄门"的少数人,而自甘依附封建统治阶级而从中获利的"小人儒"、 "小康之儒"永远占这五浊恶世的绝大多数!同样,现代真诚的革命者们的革命事业也难以对抗这一铁的规律。自身利益化了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们若要保持纯洁简直就是在与自己为敌。"社会主义新秩序"沦为欺压、欺骗人民的工具真是迟早的事。

  真诚的革命者的失败与真诚的"君子儒"的失败本质上并无二致。相应的,那些有钱有势的"社会主义新贵"和"封建主义小人儒"却一拍即合、有着颇多的共同语言。于是乎,调和主义、乡愿主义借"武训"的形象粉墨而登上了社会主义新秩序的舞台而大受追捧,封建主义的"赐穿黄马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拥抱在了一起、共同谱写起一曲"和谐"的乐章。

  明察秋毫的彻底的革命家毛泽东对此当然不能容忍。发动一拨又一拨的"破四旧"与"批孔"运动谁都知道所指向的与其说是那个早已被打倒的"孔家店"不如说是自己一手缔造的"社会主义新秩序"、其要打倒的与其说是封建余孽不如说是蜕化变质的革命同志。

  然而可悲的是,革命家毛泽东的英明意图被他发动起来的追随者们真正领会了吗?历史事实表明,情绪激昂而放弃思考的革命小将们那泛滥的力比多显示出了失控的盲目的链接力。被打倒踏上一只脚的不是蜕化变质的革命者脑子里借"武训"之尸而还魂的那个乡愿主义跪求哲学,而是赵丹这些个具体的演员和被当作"四旧"的武训的尸骨以及诸如此类的文物。革命的"手术刀"并未触及到革命者自己身上那"封建主义"的灵魂、毛泽东这个人又被革命者们骨子里的封建意识"黄袍加身"塑造成了新的帝王。这造成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本来是要敲打滑向蜕化变质的"社会主义新秩序"及其受益者,结果成了砸烂并无危害的式微了的"孔家店"以及旧道德;本来要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结果赶走了灵魂也赶走了革命。严肃的继续革命沦为了荒唐的闹剧,因此也就断送了继续革命之初衷的正当性、而为蜕化变质的虚伪的"社会主义新秩序"及其受益者未来堂而皇之地夺回历史舞台埋下了伏笔。这就是追求不断革命的革命家毛泽东的悲剧――砸烂的只是一些外壳。而留下的东西比砸烂的东西还要坏。

  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的事业失败了,但它试图解决的问题还摆在那里―――如果一个看起来正当的秩序实际上并不能给绝大多数人带来真正的秩序的话,该怎么办?是像武训那样去跪求秩序?还是像毛泽东那样去重建秩序?

  《武训传》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好就好在揭示出真实而深刻的问题。且富有超越时空的意义。我们今天也面临着旧秩序已然腐朽不堪而新秩序尚待重建的局面,毛泽东继续革命之得与失,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不去盘点这笔财富,对不起我们的历史与我们的将来。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