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代码影评(一)
源代码:是指未编译的文本代码,是一系列人类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
这是我查阅谷歌后得到的答案。说来惭愧,学会简单地使用电脑,才不过3年多。有关程序和代码之类的知识,我是一窍不通。虽然看了不少科幻片,但对美国电影《源代码》的部分情节内容有些迷惑。《盗梦空间》的多重梦境没有难倒我,可这部片子,尤其是它的结局,实在令我感到困惑。
时空穿越?蝴蝶效应?平行世界?杰克・吉伦哈特扮演的柯尔特・史蒂文上尉在以指令程序形式和项目主管对话中说的很清楚,返回爆炸前的8分钟,不是穿越时空,只是时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影响按时间顺序所发生事物的结果。换句话说,史蒂文在那8分钟里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引发所谓的蝴蝶效应。
可是,影片的最终部分,却出乎意料的由悲情转为喜剧。最后一次返回,8分钟的最后一秒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的开始,本该画上句号,却变成省略号。或许,就像史蒂文发给他的恩人―古德温指挥官的短信里所说,源代码计划超越研发者的预想,原以为只是重现8分钟记忆,未料创造出一个新世界。那么,这个“新世界”就是我们常说的“平行世界”吗?
失去人的尊严和权利,而成为电子机械仪器的一部分。在现实社会里果真如此的话,站在人的立场,那将会十分的痛苦和绝望。
8分钟,《源代码》中反复出现的时间长度。那是充满着悬疑、惊险、伤感和快乐的8分钟,也是主角史蒂文上尉改变命运的8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和狭窄的空间里,他必须尽快找出元凶,阻止更严重,更可怕的恐怖事件。而当史蒂文每次踏入那段时间,其每一个行动都在改变着他的未来。
人,如果只有一分钟不到的生命,该怎么做?在《源代码》片尾,面对史蒂文提出的问题,女主角克里斯蒂娜对此作了精彩的回答:我会让每秒都过得有意义。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影片所要表达出的真实含义。
《源代码》作为低成本的商业片,不仅仅展现其娱乐功能。它所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权势的憎恶,其不断散发的人文精神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含金量。在那8分钟里,伴随着危机和困惑,还有父子亲情的温馨,相识变爱恋的甜蜜。也许,不单是史蒂夫,包括克里斯蒂娜在内的全体乘客,都在那8分钟里改变各自的命运。
抛开时空穿越和平行世界这些理论,还有源代码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让我似懂非懂的影片结局。仅从娱乐性而言,科幻片《源代码》确实非常出色。一段段8分钟内的情节,跌宕起伏,紧张又紧凑,好比片中高速运行的列车,没有一丝的停顿,绝不拖泥带水,稳健又急速地引导观众们进入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的场景,在满足感官需求的同时,观众们也在思考和判断,《源代码》就是那种既要用眼瞧又要动脑想的娱乐片。
命运是靠自己去改变,看完《源代码》,我感觉对这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源代码影评(二)
一旦牵扯到量子力学、平行宇宙之类的内容,科幻电影就难免“走进科学”起来,这也难怪,别说普罗大众了,就算那些人五人六的物理学家们自己,真把这些东西弄明白讲清楚的,恐怕也没几个,记得有位物理大牛曾说过:“没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我们只是算出了它们而已。”所以,真要细究《源代码》里所依托的科技设想是否成立,其实没有答案――电影嘛,认真你就输了。
科幻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很难端出什么全新的货色了,在好莱坞的轮番轰炸下,就连中国观众也能从《源代码》中轻易分辨出太多前作的影子:《黑客帝国》、《盗梦空间》、《土拨鼠日》、《楚门的世界》,甚至《伊恩・斯通之死》,或多或少都能跟《源代码》搭上关系。当然,当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男主角一次次穿越时空回到那千钧一发的八分钟时,相信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重要的电影道具名称――月光宝盒。
本质上,月光宝盒和量子力学在电影里起着一样的作用:令时光倒流,让主角回到事件发生前的那一幕;而且,《源代码》和《大话西游》一样,都设定了一场悲剧大戏的发生,从而赋予男主角重返现场以阻止悲剧的重要任务,从这一点上来说,《源代码》亦即北美时装版的《大话西游》;而在主人公心理层面,《源代码》还是跟《大话西游》如出一辙,设定了一个男主角逐渐认识自身的过程:至尊宝听到无数女妖精称其为“臭猴子”后,他开始逐渐接受自己正是孙悟空的这个事实;而杰克・吉伦哈尔一次次的从列车劫难现场穿越,痛苦的发现了自己“已死”的事实,并在被他“穿越”的那个平行世界里,接受了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另一个身份――包括外型。
《源代码》男主角所做的,无疑是某种西西弗斯式的努力,他被重复的“派遣”穿越到火车爆炸案发生前的八分钟,只是为了找出真凶,从而阻止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发生的更大爆炸案而已,主管官员告诉他:平行宇宙里发生的事件改变,并不能在“现实”世界里生效,也就是说,即使杰克・杰伦哈尔在平行宇宙里救下了那一火车的无辜乘客,回到“现实”世界中,他们还是“已经”死了。
老练的杰伦哈尔还是不辱使命,毕竟是美军飞行员出身,抓一个恐怖小蟊贼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在影片的最后半个小时,(www.lieshai.com)杰伦哈尔出人意料的请求女军官“放”他去那个平行宇宙,然后,关掉他的生命维持器――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杰伦哈尔是个只剩半截躯干、脑浆外露的垂死军官。
杰伦哈尔达成了心愿,他再一次来到爆炸案发生前的八分钟,此时,他首先果断的解决了恐怖分子,接着,让整个车厢里的人们都开怀大笑起来,最后,他来到那个在平行宇宙里爱着他的女孩面前,深情的拥吻……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这一刻,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海德格尔曾说过,人(此在)是个“向死而生”的存在――人,总是要死的,照此说来,唯有在直面死亡时,生命才能焕发出其本真的美好。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常态性的遗忘死亡,日常生活让我们麻木的把生命想象成一条射线,而忘了线条那头总有个等待着我们的终点。
有终点不是坏事,那会让我们审思,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过当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后,中国文化似乎就开始讳亡忌死了,因为怕“不吉利”,很多时候连涉及死亡的语词都不能提。
生命在于死亡,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杰伦哈尔没有等来预期的大爆炸,而是在平行宇宙里与爱他的女孩幸福的生活了下去。无疑,这个温馨的结局提醒我们:勇敢直面死亡,反而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命。
但愿这一切不要仅仅发生在平行宇宙里。
源代码影评(三)
《源代码》是一部奇妙的电影,当你越多占用关于这部电影有知的部分,就会发现更多的未知领域被揭开,深入思考下去,会有更多的假设和悖论蔓延开来,由此影片情节的缘起、走向和隐喻对于不同的受众来说就有了N多种可能性,于是在一起观看了《源代码》的人,对于影片可能会获得完全不同的情节复盘结果。
这一点上《源代码》很像《盗梦空间》,都是让人很有讨论欲的电影,而且《源代码》在情节的发散性上走得更远,这主要是因为《盗梦空间》的设定做得很严密,影片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讲述盗梦和植入的原理,而《源代码》的设定则简单得多,只用了一句话来解释source code的运作原理,更深层次的演变都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自己完善起来的。打个比方,这就像围棋一样,在各种棋类游戏中围棋的规则是最简单的,就是圈地取子,但也正因为这个规则简单,围棋才成为变数最多、战术最复杂的棋类游戏。
不仅仅是《盗梦空间》,《源代码》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电影的影子,如《黑客帝国》、《蝴蝶效应》、《回到未来》、《月光宝盒》等等,这里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穿越。今年四月广电总局对国内的穿越类影视作品下了禁令,不再允许这种“混淆历史观”的东西占据广大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浸淫,中国观众对于穿越概念已经没有任何的接受门槛了。因此由穿越开始深入《源代码》的世界观内核,对于即使是不熟悉这种时空修补式的好莱坞叙事模式的观众来说,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这个穿越与以往的肉体穿越不同,它是一种意识穿越,当男主角在镜子中看到另外一个人的脸时,这的穿越设置还具有了身份认同这一传统戏剧母题的意味。这个观影的愉悦和透明感一直会延续到主人公柯尔特最后一次穿越并与克里斯蒂娜深情拥吻等待死亡降临那一刻……而这个我们惯性思维中情节的终点其实是影片终极设定的一个开始,在关闭了时空之门后,8分钟的源代码世界变成了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平行世界。这个情节反转有点让人猝不及防,以至于很多人不会明白柯尔特最后打给古德温的那个电话实际上是在源代码世界发生的事,而这个场景会成为最终理解全片最重要的一个情节。
其实平行世界也不是《源代码》玩出来的新概念,在JJ・艾伯拉姆斯的电视剧《危机边缘》中,从第三季开始就一直在构建这个与现实世界1:1的平行世界的概念,而且对于两个世界间的游走和互动都有很翔实的设定。所以说《源代码》除去那个核心概念,其实玩的还是老套路,但胜在对原有元素的重新包装、融合和创新,邓肯・琼斯用强大的情节逻辑和全局掌控力构建了一个多棱镜叙事模式,对简单的穿越情节模式是一个全面的超越。在电影院是看的第二遍《源代码》,也更加惊叹于影片丰富的细节铺排系统,这是一部每看一遍都能获得新认知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