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影评(一)
影片在玛莲娜离开小镇之前是少年雷纳托的一场美梦,却是玛莲娜的一场恶梦。一个青春萌动的男孩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遇到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她有着惊世之美,而且衣着优雅,举止优美,更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独特气质,但丈夫阵亡的噩耗让小镇的人们对她充满了猜疑,一般人都会都会这么想:美丽的少妇,丧夫,“应该会红杏出墙”,可怜的玛莲娜只能独自忍受,男人们为得到她而诋毁她,女人们因嫉妒她而侮辱她,这是她的错吗?不是,这是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的社会心态的错。
很多人会问:“男孩与玛莲娜的感情到底属于什么?”我认为,不是爱情,这可以从玛莲娜回到小镇后男孩在自行车上的一段自述看出,她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了男孩的生命中,并起到了对他而言相当于性启蒙之类的作用,这不是爱情,但我认为是十分纯洁的情谊。
玛莲娜是一个复杂的角色,片中她受到了那么多人的误解与攻击,理应有很多台词呀?为自己辩解是人的天性,她应该为自己辩解呀?但我们发现全片她几乎没有几句台词,她总是那么默默地走过广场,一次一次,不去理睬世俗的评论,只在被打后,伤痕累累的她才发出了痛彻心扉的吼叫,那一声把所有人都震惊了,虽然女人们之后高喊“滚吧”,但我想她们心底是发虚的,而男人们肯定或多或少有同情之感。
玛莲娜丈夫没有死,最后他找到玛莲娜,回到小镇是绝妙的一笔,当玛莲娜再次走过市场,女人们说:“要在失去尊严的地方找回尊严。”玛莲娜也的确做到了,面对着那些曾经污辱毒打过自己的女人,玛莲娜轻轻的一声“早安”无疑像是拿着五味陈杂的调味品在她们心头一通乱撒,她们这回可真慌了,同时也被玛莲娜折服,玛莲娜还是没有过多的台词,但人性的复杂与玄妙在此处展露无遗,这个性格鲜明的女性角色一定深深印在了观影者的心头。这是个极其成功的角色,导演要从她身上说明些什么呢?是女权的斗争,女性解放?也可以这么说,他批判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还是解构了男性与女性,女性与女性之间奇妙的关系,这是个有趣的题目,不分肤色,不分国界,我想这一话题是人类共通的,而女人又多会儿都是题目的中心,复杂的很,从玛莲娜身上分析,我们已经得出不少答案,感想托纳多雷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角色。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影评(二)
一直喜欢这张海报,被镜头放大的玛莲娜,既是背景,也是主题,不经意的张显着美丽,俯下身来看向别处,那样宁静,让美变成一种气质,一种回味,以及一个遥远的传说。身后顾盼流连的少年,模糊的眉眼又看向哪里?玛莲娜,他的梦,关于爱与美的第一次靠近,也是身后更加模糊的小镇的梦,的确,在他们的梦里,只有这个女人是清晰的,被放大的,却永远无法触及。
一个简单的有些落俗套的故事:战争期间,西西里的一个普通小镇,一个美得令人陶醉的寡妇,成为所有男人幻想和所有妻子诅咒的对象,生活在欲望与嫉妒编织的阴霾中,最终不得不因为生活选择沦落,战后她被赶出了小镇。当残废的丈夫回来寻找她时,所有人只是嘲笑,只有“我”――一个懵懂的少年给了他寻找的方向,因为只有“我”才是真正爱着玛莲娜的,只有“我”。
这是意大利人文导演朱萨佩・托那托雷寻找三步曲之一,英文翻译为《玛莲娜》,还有翻译成《真爱伴我行》,我觉得都不如中文片名《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读起来就像一段尘封的往事,让人惦记,又不忍提起。
影片最大的特点是用少年雷托纳的视角来展示世界。美丽的玛莲娜是他青春期的女神,是他性意识萌动的开始。他像小镇上所有的男人一样为他的美不能自拔。每天放学,奔跑到路边,只为等待风姿绰约的玛莲娜从他身边轻轻走过,每天傍晚,爬上高高的屋顶,只为能看到玛莲娜在客厅里一段孤独的舞蹈。他能做的只有等待、关注和幻想,那样纯洁。(www.lieshai.com)我很喜欢那个镜头:雷托纳躺在床上,把偷来的玛莲娜的内裤放在脸上,忘情的手淫。也许因为他是个孩子,也许因为我们能够理解那种感情上的真实,总之,这种表现方式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淫秽。相反,钢丝床发出如音乐般嘎吱嘎吱的响声,被子如波浪般有节奏的起伏,你几乎能想象到少年脸上投入的表情,整个房间都充斥着快乐的因子。那种快乐与手淫这种方式本身无关,而是一颗纯真的心灵从睡梦中醒来,释放着自己的爱情,干净、纯粹、快乐无比……与之相较,不久以后他与玛莲娜真的亲密接触时,他的内心倒是非常痛苦的。因为那个时刻, 被父亲带到妓院以促成成长的雷托纳,面对已剪去长发和挣扎的梦中情人的引导,他只有心疼,只有恐惧和悲哀。就象你爱冬天里洁白的雪,却又像很多人一样,在上面留下黑黑的脚印。这里面充满了宿命的色彩。我想导演是有意安排这种对比的,让我们看见,爱与美都是盛开在彼岸的花朵,雷托纳的成长也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爱情就如同青春期的一场幻觉。纯洁美好,却无法长大。然而,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是玛莲娜帮助少年长成一个男人,这本身就是温暖的。
当然,导演的用意并不仅仅是描绘一个少年性意识萌醒的过程,更主要的是呈现人性的弱点,现实中的欲望与妒忌,这就是对爱与美无法抵达的原因。
狂躁的小镇上,玛莲娜始终宁静。因为她的美,人们爱她(确切的说,所谓的爱只是欲望的借口),因为她的美,人们恨她。整部影片,期待与侮辱,诋毁与崇拜交织在一起。女人们骂她是荡妇,其实对她的美丽充满艳羡,男人们说她如何风骚,其实都想得到她,哪怕一个眼神。美,点燃了欲望与嫉妒的烈火,也成了她生活的障碍。赢得官司,获得食物,甚至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必须以身体为代价。她坚持过、抗争过,可是最后,丈夫死了,连耳聋的老父亲也不相信自己的贞洁时,她又如何靠意志生活下去。剪去丰洁茂盛的黑色长发,在脸上涂抹厚厚的脂粉,眼睛依然宁静,但那个时刻一定异常痛苦。她代表你放弃所有的坚持和信仰,放弃自己,放弃对世界仅存的希望。因为美,注定孤独与苦难吗?不,因为,人性的弱点注定美是无法根植于世俗的。
战争结束,为德国人服务过的妓女们被赶出小镇。女人们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这个让她们既羡慕又嫉妒的女人,她们殴打她,撕扯她的衣服,仿佛要一下子把美撕碎,而男人们都在沉默,惋惜或者遗憾,都是一样的冷酷,没有人真正爱过她,真正懂得她的美,除了那个少年,还有,她并未牺牲的丈夫。这个时刻,玛莲娜终于哭了,没有挣扎,只是用手臂紧紧抱着自己,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伤害和疼痛,更是长久以来压抑的爆发。她宁静得太久了,宁静的承受如花的容颜所带来的一切侮辱与亵渎。她终于哭了,用眼泪冲刷所有的伤口,证明自己依然活着。
很多年以后,玛莲娜又回到了小镇,和他幸存却残疾的丈夫一起,这时候,人们看见的已不是当年撩人心弦的美丽少妇,而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身体有些臃肿,衣着发型都极朴素,拎着篮子在市场买东西。每个女人都惊讶的看着她,随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她们开始亲切的和她交谈,甚至热情的送她东西,挽起她的胳膊,仿佛极好的朋友……我们不用去琢磨个中原因,总之,导演安排这样的结局是一丝温暖的疼痛,是人性阴暗与善良的交织。不是抵达的彼岸,而是放弃了航程。最后,玛莲娜的背影消失的回家的路上,银幕的尽头,没有变的是宁静的眼睛和幽雅的步态。她依然很美。就如昔日的男孩会回忆说:“以后的日子里,我交往过很多女人,但我最爱的还是玛莲娜。”爱就这样永恒了。
这部影片是两年前看的,一直没有重温过,好象经过了时间,在心里一点点沉淀。这几天,总是想起玛莲娜的那双眼睛,于是就生出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感慨。想想也奇怪,好来坞并不缺少美女:薇诺娜・赖德的清纯,朱莉娅・罗伯茨的明亮,安吉莉娜・朱莉的野性,詹妮佛・洛佩滋的性感……却没有一个人能演玛莲娜,除了这位意大利模特女星。我仔细看过莫妮卡・贝鲁齐很多照片,可以说没有哪个女明星敢象她这样肆意的暴露自己的身体,而不担心画面变得色情。的确,在所有的照片里,她的眼睛都是干净的,湖水一般,使得表情甚至有些严肃,她可以那样坦然的展示自己的美,那样坦白的面对世界的目光,使你不得不相信,她心地纯洁。她的美不仅仅是性感,还有承担这份性感的冷静。从《吸血惊情四百年》里的无名演出,到令她走红的《玛莲娜》,再到后来的颇受争议的《不可撤消》,几乎所有的影片里,莫尼卡都会有裸露或者激情演出,但没有一个人说她是色情女星,这就是她独特之处。一个人的纯洁与身体无关。我想这就是玛莲娜所要诠释的,就是为什么托那托雷只看了一眼莫尼卡就确定她是女主角。她的美如同清晨的一个梦,那样靠近,又那样遥远。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美丽,也不浪漫,只像一段尘封的往事,不忍提起又让人惦记,我也如那少年一样把玛莲娜放在了心里,然后看向彼岸,那里依然有如花盛放的容颜……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影评(三)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老公推荐给我看的一部影片,看完之后,很复杂的一种情感交错在一起。
女主人公很漂亮,不论是气质、身高、身材、走路姿势都很美,以至于全镇子上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她一上街,所有的人都会停下自己手里的工作来欣赏这位女人的种种美丽,有女人的嫉妒,有男人的赞美,有绅士的尊敬,还有起哄的人们,还有一位少年。
女主人的男人去参军打仗了,她一个人在这个镇子上生活,她的父亲是这个镇子上学校里的教师,一天她收到了远在战场上丈夫的消息,她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期盼这个人的消息,终于等到了,而这个消息足以把她摧毁,他的丈夫战死沙场,死了!这一消息被镇子上的人们传的沸沸扬扬,这一天她都是昏昏沉沉的,一个女人的天彻底的塌了。从此以后,镇子上的人们更是高兴的不得了,所有的男人都渴望能与她能有什么交汇,更有甚者冒充自己是她的未婚夫,有男人因为她而打架,也有男人因为她而被发配在远方。也因为镇子上人们的种种诋毁和中伤导致她的父亲不再愿意和她有任何的往来。很是可惜,很是可怜,唯一的亲人也不再理会她了,这样的遭遇也许只有女主人公才能够体会吧。这位少年见证了她所有的经历,少年也是她的崇拜者与爱慕者,他无数次地幻想能与这位惊艳的女人有什么故事发生,还一度被他的父母认定他有什么毛病,因为他太想得到这样一位女人的爱了,他甚至专门去她的窗户和庭院外偷窥她,有一天他还偷了她的内裤,这一晚他睡得特别踏实,以至于他的父亲怎么叫都没有叫醒他而是动手打了他一巴掌才清醒了,其实是被吓醒的!因为他把她的内裤穿在脑袋上睡得,这一晚他睡得实在太香了,因为被父亲的叫骂声吓得满屋子乱转,便招惹来一阵子的痛骂与毒打……最后,他被父母关了起来,父母担心他逃走专门找来些木板把窗户封的死死的,任由他在屋里放着女主人爱听的歌曲。这一幕让我想到心里藏着爱的人无论身处于何种境地都会快乐的生活着。
最让我触目惊心的一幕是:女主人由于贫困导致入驻妓院,我想这是她万般无奈的选择,也正是她这样的选择才招致最后让人很是同情的一幕,这是男人们对她的同情并非来自女人们的同情;而嫉妒她、羡慕她、恨她的女人们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理呢?一边毒打她一边还撕破她仅穿的吊带与裙子,漂漂亮亮的一个完美女人被一帮妒忌她痛恨她的女人们折磨成一副让人怜悯的模样,吊带被撕得粉碎,原本时尚的发型也被毒打成一头凌乱的干草,更可恶的是妒忌她的女人们当众剪掉了她的长发,多么完美的一头秀发被剪成小丑的模样,也让她在这么多男人面前出尽了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不禁会想到:也许这就是女人与女人之间的一场斗争吧,原因只有一个都是男人惹的祸。让她在这么多男人面前尽失窘态,而围观的男人们没有一个去帮她,没有一个愿意前去劝其他的女人们不要这样对待他,就连昔日十分欣赏她的男人也没有做出让人稍微理解的动作,没有一个敢面对一帮女人的围打与破骂声出来帮她,就连这个小男孩也是在一边目睹这残忍的一幕幕毒打,他太小了相对于那些成年男人和妇女们。不由得让我想到一词:软弱,围观的男人们真是软弱到了极点,没有一个人敢出来为她解围,任由女人们的毒打与破骂、、、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解去妒忌她的女人们的怨气吧,也许只有这样才让所有人的男人们再不能对她有任何一丁点的欣赏与爱慕吧,也许只有这样小男孩的心里更是泛起了想保护她的涟漪吧。
也正是由于这一场的磨难,她被迫离开了她的家,她和他的家,纵使她有万般的不情愿离开,但是由于战争的破坏选择离开西西里也许是她唯一的出路,她的离开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一直有一双目光从未从她的身上离开过,那就是这个爱慕她很久的小男孩,无论她出现在哪里都会有小男孩骑着他那辆八成新的自行车追随着她,也正是有这个小男孩的追随,才会有最后的结局。终于战争也停息了,他的丈夫“荣归故里”了,虽然失去了一条胳膊,但他终究还是回来了,西西里的人们对于他的归来都很是惊讶,他不是战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认出他的人们都在议论纷纷,这位英雄人物并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他的爱妻会惨遭毒打与饥饿选择了逃亡,寻妻心切询问了很多人,都是讥讽的回答他,你可以去德国的妓院找找你的妻子,或许她在哪里……对于这位参战来保卫人民的军人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种侮辱,他去保卫国家了却没有人能保护他的爱妻,这是多么大的伤害呀!即使面对这样的讥讽与冷遇,他还是不分昼夜地寻找。对于他的这些,小男孩都看在眼里,小男孩还是像追随他妻子一样骑着他那辆八成新的自行车尾随于他左右,也许是小男孩经历了战争经历了人们毒打她的那一幕,心里开始慢慢的成熟起来,他把女主人遭受的一切,以写信的方式告诉了他,并嘱咐他人们说的那些都是他们胡编乱造的,你的妻子心里一直爱的人是你,由于她的出众与完美才招致人们的羡慕、嫉妒、恨,把很多的罪名都嫁祸与她,他知道了这里发生的一切,连夜开始前往另外一个地方,踏上了去寻找他爱妻的漫漫长路。
不过,故事的结尾还是以一种近似完美的结局收盘,他和爱妻手挽手出现在这个镇子上的时候又迎来了一阵阵的议论与围观,她依旧是那么美丽,只不过这时的她显得苍老了些,难看的皱纹也渐渐爬上她的脸庞,还有温馨的一幕在等着她,在她出现的早市的时候,毒打过她的女人们也对她投来了原谅与和解的目光,从此,这个镇子上又迎来了暖和的阳光……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影评(四)
一场电影以一辆自行车来开头,在美丽的西西里岛小镇上,少年雷纳多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那天他们的领袖宣布对法国和英国开战,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战争带来了血液的不安涌动。而那辆在整部影片里自始至终都出现的自行车,在意大利夏日的艳阳下穿梭。然后镜头随着少年的视线,转移到一个由远方款款而来的女子身上,她就是玛琳娜。少年的口哨声显得轻佻而躁动,而雷纳多的眼中浮现出一种朦胧的情欲色彩。故事就此展开。
整部电影都是以少年雷纳多的视角展开的,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战争的烈焰舔舐着每个人的内心,成年男子都响应号召上了战场,人们内心都躁动不安。玛琳娜是一个特殊的女人,她的特殊表现在她惊为天人的美艳。小镇上的人们的眼神与态度,一切都是带有挑逗与嫉妒色彩的,这种美所杀伤的不仅是男人,还有女人,她的美勾起每一个男人的欲望,也引发了每一个女人的嫉妒。只是,影片开始时的玛琳娜,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她似乎化身为一个美丽的符号。她的美,也使情窦初开的雷纳多深深迷恋上了他。整个故事,似乎就是雷纳多成年后的追忆与自述。他对玛琳娜的痴迷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他的喜怒哀乐完全由玛琳娜不自知的主宰着。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少年,生理的欲望是很难抑制的,所以,玛琳娜对于雷纳多来说,也是一个性启蒙的对象。
全文贯穿着两条主线,一个是玛琳娜的生活,一个是少年雷纳多的成长。这两条线看似并行,但是关于玛琳娜的生活情况,很多都是有雷纳多引出的,这种穿插,使得整个影片的叙事繁而不乱,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一方面,少年雷纳多夜夜过着对近乎圣女的玛琳娜进行意淫的生活;一方面,玛琳娜则因为自己的美丽与丈夫的参战而生活在痛苦中。终于,噩耗传来,玛琳娜的丈夫在战场上阵亡。这样,玛琳娜在小镇人的眼中,尤其是小镇男人的眼中,就由可望而不可及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人人都妄图得到的尤物。所以,无论玛琳娜的脚步走到哪里,都充斥着一种男人赤裸裸的欲望,这对于一个贞洁的女子,是很屈辱的。而小镇的女人们,处于一种对自身的恐慌与不满,和对玛琳娜美貌的嫉妒,传出一些闲言碎语,人们的眼神开始变化,由敬至蔑。黑白往往是颠倒的,所谓“三人成虎”,在这样的诋毁下,玛琳娜变成了小镇荡妇的代表,她的生活补贴被取消,父亲也因此被气死。试想,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一个年轻貌美,又无力抗拒的单身女子来说,是多么的沉重。她起先还恪守着自己的贞洁,但是,她要生存,又没有钱,生活的步步紧逼,使她最终沦为了男人的玩物,甚至面包和糖这样寻常的生活必需品,她都要靠与小商贩上床来获取。这时的玛琳娜,她所剩的就只有一张美艳的脸了,而这张脸正是她不幸生活的根源之一。最后的玛琳娜,甚至干脆做起了德国人的性奴,德国人给当地人带来的压迫感,使得玛琳娜重拾了一些往日的骄傲,但是,这种骄傲已经是扭曲变形的了,这是一种绝望之下的自暴自弃,自我沦丧,可见其内心早已变为死灰。这时候她的美丽,她的红发,都已成为一种堕落的罪恶,小镇人们,对她又畏又恨,又轻蔑至极的态度,化为一种猥琐的眼神从一双双眼睛中流露出来。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有少年雷纳多了解真相,他对玛琳娜的遭遇充满了同情,也对每一个趁机占有她的男人深恶痛绝。他心中的玛琳娜,依旧贞洁美丽,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了解与相信,对玛琳娜都是没有很大意义的,虽然他多次将自己幻想成拯救玛琳娜的骑士,但是,一切终究是虚幻的泡影,他还是无法改变玛琳娜的悲惨命运。
战争结束,德国人战败,德国佬从西西里岛落荒而逃。只剩下了玛琳娜成为众矢之的。女人们将她拖出屋子,丢在大街上,撕扯她的衣服,殴打她,剪掉她的头发,将满腔的愤怒与嫉妒通通的发泄在这样一个毫无反抗之力的女人身上。所有的美丽在这一刻已经化为乌有。男人们有的将目光移开,不敢看这个曾经是自己泄欲对象的女人,怕沾染上不必要的是非;更多的则是以一种旁观的,冷漠的表情来看着这一场噩梦般的惩罚。这种态度与之前他们对玛琳娜的态度完全是判若两人。玛琳娜选择了离开,她踏上了列车,没有丝毫的留恋,可是,车厢外的雷纳多,则深深的眷恋着她――这样一位风华绝代又凄惨不幸的女子。
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一切都已经有了交代,明天尚未到来。可是,导演似乎还要对人性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玛琳娜的丈夫黎诺戏剧性的回来了,他没有死,只是少了一条手臂。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回家与妻子团聚,但是物是人非,没有人愿意告诉他玛琳娜的故事,所有的人都将自己肇事者的嘴脸隐藏起来,只是隐约的透露了玛琳娜的不贞。这种人性的恶,在电影演到此时此刻,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有雷纳多,长大了的少年,他已经摆脱了对玛琳娜最初的原欲渴望,但是他依然敬重,或者说内心仍然是热爱着玛琳娜――像对待圣女一般的爱戴。他以书信的方式告诉了黎诺关于玛琳娜的故事。黎诺踏上了寻妻的旅程。此刻,又是一种结局出现了。影片并没有在这里停止,它继续讲述着玛琳娜的故事――玛琳娜又回到了西西里――和丈夫黎诺在一起。这是人们的眼光中,已经带有了一种惊惧与谨慎,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恐惧,这时的人性恶已经穷途末路,每个人都在恐慌中等待对自己的审判。只有雷纳多,这个善良的青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喜悦与欣慰。但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玛琳娜并没有选择报复,她严肃的表情彰显出一种尊严,对自我人格不可动摇的尊严。这种尊严,令小镇上的人们叹服,她们与她小心的打着招呼,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亲切而生疏。玛琳娜原谅了所有人。这时,她的美,已经由最初的美艳外表,升华到一种人性心灵的至善至美。导演到这里停下了摄影机。
这部影片的叙事手法是十分精巧的。导演朱塞佩 托尔纳托雷很少从玛琳娜的角度来描写她的生活,更多的是以少年雷纳多对她的窥视与关注来揭示她的生活状态,辅以小镇人们的眼光与态度来表现一个女人的毁灭重生的全过程。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一个少年由情窦初开到成熟的过程。正是这样的一种叙事方式,使得影片更为深刻,对人性的揭示也更为透彻。《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种美丽,是残酷而卑微的,也是伟大而富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