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影评(一)
《让子弹飞》是一部以谋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电影,而其商业上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导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复制的一个一样,对于中国的商业电影来说,这种完全靠卡司气势和导演个人趣味来征服观众的做法,总觉得有点捞偏门的感觉,这样人力和物力支持,大多数导演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其实葛优和周润发,每个演员拿出来拍个戏票房都能奔着坐一望二(亿)而去的,《让子弹飞》中即使是打酱油的角色都不是白给的,无论人物大小,影片也确实给了角色充分的个性特征和诠释空间,再加上姜文本身所具有的话题性和人格魅力,有人喊出了四亿票房的预期,算一下加法的话,三位爷一人一亿,群星伙起来一亿,也不是没可能。
对于无条件喜爱姜文的观众来说,《让子弹飞》是一部无论怎么想象其精彩都不过分的电影,如果你偏爱《鬼子来了》那个路数的话,惊喜会更大些。算上这部姜文16年也只拍过四部电影,平均下来跟奥运会和世界杯的频率同步,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可以算做姜文以与文革有关的青春记忆为蓝本的情书式的作品,而《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则更多地体现出姜文以个人趣味为主导的创作方向。《鬼子来了》是有独立艺术品格的电影,其蕴含的沉重主题和表现上的谐趣性所形成的反差,是能够很好地包容姜文的个性化风格的,并赋予其中所体现出来的黑色幽默成分以极大的回味空间。而《让子弹飞》是部商业片,凸显的是单线条的故事和符号化的人物,姜文在改编时剔除了马识途原作《夜谭十记》中的阶级对抗成分,于是《让子弹飞》变成了一个类似于黑帮电影的故事格局,主题也被模糊化了,能升华一点的也就是葛优扮演的汤师爷临死前对命运无常的哀叹――刚刚还吃着火锅唱着歌儿呢,谁知道一转眼就到了这步田地。在这样的表意系统下,姜文自恋式的趣味展示略显冗余,不仅信息传达效率不高,也影响到了影片整体推进的节奏。
看《让子弹飞》是个很嗨的过程,而且从影片开始的段落响起久石让为《太阳照常升起》所做的主题音乐时,我就已经情不自禁地嗨起来了。有影评人说这电影140分钟有140个高潮,我反而觉得问题就出在这里。影片中姜文扮演的张麻子和周润发扮演的黄四郎之间的拉锯战看似很过瘾,实际上不过是小孩过家家的感觉,一个土匪,一个恶霸,大家对彼此的身份早该心知肚明,猫鼠游戏不是这么玩的,这些交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明星秀场,把这些姜文喜欢的段子和金句串联起来。影片最精彩的是头尾,开局很有气势,而结尾段落对群氓意识的刻画尽管有点反现实逻辑,但寓言化的创作意识是好的,问题出在影片中间部分的桥段在情节和主题的指向性上都不明确,虽然单看每个场面不乏精彩之处,但连缀起来并不贯通,而且略显冗长,一度让我感到疲倦。
中国的贺岁档电影蛮奇怪的,总是以死亡为卖点。去年有一部几乎死光光的《十月围城》,今年的《赵氏孤儿》中的几大主演也死亡殆尽,而《让子弹飞》从开篇打酱油的冯小刚开始,就一直没断了死人,好在这里的生与死都很欢乐,还不乏荒诞,只是至关重要的张默扮演的老六之死口味太重,估计有些观众会接受不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全国的凉粉销量。其实真正让我感到不适的是葛优之死,半截子人了还说那么多话,想想都觉得脊背发凉。
在我看来,《让子弹飞》远不是最好的姜文电影,但却是最霸气也最娱乐的姜文电影,而且在观影过程中不乏发现的乐趣。虽然有些失控,但我仍然从心里喜欢这部电影,毕竟姜文只有一个,他的每次出手都是不乏惊喜的,这种华丽丽的野性和自负,是只有在姜文的电影中才能看到的。但是这毕竟只是一部电影,而且还是一部中国电影,它可以造一个梦想,但其本身还是成为不了梦想的。
让子弹飞影评(二)
喜剧片是让人来笑的,但是姜文的《让子弹飞》却是笑里藏刀带着杀机的,那是一种你必须带着敬畏和真诚去笑的笑。单是这种特质,我非常负责任地说十年之内的中国将无人超越。
三年前,“照常升起”的“太阳”并没有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它的温暖,这颗“太阳”在曲高和寡的云雾之中黯然失色;三年后,暴烈的子弹扑面而来,颗颗命中红心,伴随着的是姜文掷地有声的宣言“站着把钱挣了”。姜文没有吹牛,十六日下午去看《让子弹飞》,一进场我就知道他和他的团队可以提前庆功了,因为我看电影一般都是在下午,以往在这个时间段除了《阿凡达》、《唐山大地震》等少数影片之外,基本上都是“我个人包场”,而《让子弹飞》的上座率多到居然有人试图占我的座位,当然我也不是吃素的,坚决没有让这种企图得逞。《让子弹飞》绝对能让人发笑,但和时下流行的山寨喜剧的谄媚之相对比鲜明的是,它有一种傲然不群的风骨。这绝对不是姜文最好的作品,但它一定是姜文最争气的电影。这本来只是一部喜剧片,但是姜文硬是把它搞得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你见过这样的喜剧片吗?我没见过,所以我就是这个感觉。
《太阳照常升起》曾经令很多人困惑,也让很多人对姜文困惑,恐怕姜文自己也困惑,他的困惑在于很少人能真正理解他想要让人们知道的那些东西。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年磨一剑的姜文心中也憋了一肚子火:那我就给你们拍一部你们都看得懂的电影!这从姜文在电影公映前的言论中能找到蛛丝马迹,于是,《让子弹飞》就这样非常牛逼地呼啸而至。电影本身也正如姜文的态度一样嚣张,凌厉的剪辑流畅自然并且一气呵成,你很少看到一部喜剧片以这样快速的剪辑来叙事,那些能省略就省略的细枝末节一概不要,并且还对“笑果”无损伤,即使笑你也得目不转睛地笑,也许在中国只有姜文敢于并且能够把喜剧片拍得跟动作片一样盛气凌人。如是,这样嚣张的剪辑已经保证了影片具有了超强的侵略性,你会不自觉地把《让子弹飞》从其他所有的喜剧片中单列开来,更何况在画面中的演员是姜文、葛优和周润发。
《让子弹飞》是以喜剧为基本格调的,但是它在形式上却成功地糅合了动作冒险、枪战武打、悬疑推理、奇幻爱情等等类型元素,更难得是在兼容性上做到了游刃有余,这就足以显示出姜文的执导能力以及那种一雪前耻的商业野心。在这样的心态作用下,《让子弹飞》甚至于不自觉地暴露出些许乖戾和血腥,例如那一闪而过的“强奸人妻”戏,这个有必要吗?在这样的电影中其实完全可以虚化处理,但姜文就是让它黑色地出现了。还有麻匪老六的自残而死这场戏就是对观众的一种赤裸裸的感官刺激和情绪挑战,而这场戏的安排或许不必如此惨烈,但是姜文此刻差不多以一种带有无厘头风格的残忍,将“一碗凉粉引发的血案”铺陈得夸张变态而又跌宕起伏,其中尽显揶揄和嘲讽之气。在那一刻这个喜剧故事中的悲剧性就已经初露端倪了,而在乱世之中,无论是较为正面的张麻子、骑墙派汤师爷、还是完全反面的黄四郎都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自己,他们都在寻找真正的那个本我,甚至连作为模糊群像出现的那些赤裸着上身的群众也都迷失在县长和恶霸之间的斗争漩涡里,变得卑劣猥亵和首鼠两端,在这段戏中你绝对可以看到《鬼子来了》中的关于人性拷问的痕迹。或许,这个貌似纯娱乐的喜剧故事背后的那些悲凉和丑陋正是姜文最感兴趣的,只是这一次这不是姜文想要表达的重点,他的重点是必须先把钱赚了。(www.lieshai.com)也难怪,艺术在真金白银面前有时不得不低头,只不过姜文依然是与众不同的,他可以把近几年来被人屡屡诟病的中国喜剧电影整饬得锋芒毕露霸气十足,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说《让子弹飞》不好看。
需要注意的是,《让子弹飞》从根本上讲是一部商业片,姜文此次的动机没有那么复杂,他不可能把自己搞的那么累,这次绝对是冲着钱去的,所以这部电影有缺点,但这些缺点在它的优点面前已经不成其为缺点了。在这部电影中,姜文最根本的还是一种创作情绪上的发泄,沉郁了很久的创作力需要一场大爆发,只是这种发泄是才华横溢的发泄,更多是体现在电影形式上的发泄,如流畅的剪辑、幽默的对白、暴力的镜头、搞笑的情节,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爽”,姜文想让大家爽,自己也想爽一把,而绝非在内容上有多么深奥的寓意,没必要对它做过多的诠释,当然如果你是出于对姜文的喜爱,不妨以专研其中所谓的“隐喻”为乐并表达敬意,但是这样做未必有利于这部电影的良好发展势头。不过应该看到在本片中,姜文的创作姿态其实变得史无前例的低,在很多时候都以幽默的台词不动声色地迎合和愉悦观众,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以较高的姿态去引导和教喻世人。同样地在本片中,姜文的商业头脑也变得史无前例的发达或者他本来就是那么发达,只不过从前他不屑于这么干,他很清楚尽管他自己才高于世但绝不是票房上的宠儿,他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葛优就是票房的保证,他也知道周润发余威犹在完全可以照顾到港台观众的习惯,而有了葛优、周润发的助阵,他个人的能量将会几何倍增。影片的实际效果也正如姜文所设计和预期的,姜文、葛优、周润发三强鼎立,三个角色分别所带出来的霸气、圆滑和阴险,被三位演员刻画得既夸张搞笑而又入木三分,并且三种气质在不停地碰撞,形成了强大的气场。所以《让子弹飞》片名霸气,演员出色,甚至连影片本身的喜感也是威风凛凛咄咄逼人的。
动作片的快速节奏、喜剧片的活泼基调、舞台剧的洗练对白,再加上风格强劲的角色表演,《让子弹飞》堪称是一部集大成的商业喜剧片,可以断言在短时间内已经无法超越,而在这个贺岁档中更是几乎已经不战而胜。这,根本就不是问题。然而尝到了甜头的姜文会不会改弦更张,一头扎入商业电影的浪潮中呢?这,才是个问题。
让子弹飞影评(三)
文/满囤儿
有的电影好看,有的电影给力,《让子弹飞》显然是既好看又给力的那种独一无二类。从个人感觉上讲,姜文能够把影片拍到这种级别,无论是感觉、剧本、导演、表演、动作、画面、喜剧、音响效果等方面,都已经完全超过我个人对电影的审美标准了。可是在我能力之外,依然有很多影迷或专业人士认为本片有些“过火”,于是给其扣上了“仅此而已,不够完美”等帽子。呵呵~~ 这让我想到了今年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评选。徐帆就是因为表演太用力,太过火,而输给了吕丽萍,可是我想问问所有人,你们是更愿意去看过火的徐帆呢,还是更愿意去看“完美”的吕丽萍呢?
啥剧本叫简单,啥剧本叫复杂?
“麻匪死磕恶霸”,《让子弹飞》的故事似乎简单地能够用一个短语来总结。这简直就像用“一个人救了一群人”来总结《辛德勒的名单》一般可笑。设计一个东西和实现一个东西是完全两码事。很多人很会设计一种很“拧巴”的情景,可是拧巴之后呢?紧张的氛围如何铺开;各方势力如何一波三折地角力;节奏在某事某刻是改快一点儿还是慢一点儿;动作戏该打几分钟,让谁赢;谁该死、谁该伤、怎么死、怎么伤,这种种的细节如何做到合理合适才是更显示功力的。也正是因为在这些细节上的不断精益求精,才使得修改了三十几稿的《让子弹飞》在故事层面上达到了近完美的姿态。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误会”,并以此为引子,引发了一场不可避免的个性交锋。如果没有这场误会,三个个性截然不同的人也不会拧到一起去。这个引子是相当有延展性的,而后期的延展更是精彩绝伦。引子之后是导火索,六子的死、县长夫人的死,使得麻匪头子张牧之和假扮汤师爷的马邦德与黄四郎结下了解不开的梁子。导火索之后就是连场角力了,次过程的跌宕起伏之程度在电影史上也足以留下一笔。虽然是单纯的你来我往的二人角力,但是在细节上的丰富和精细,让每一次形势的逆转都出乎角色的意料之外,也出乎观众的意料之外。在双方人马谁都占不了绝对的主动的情况下,一种“险”就深深埋下了。因为对手的顽强,双方必须在必要的时刻兵行险招,而兵行险招的代价就是人性也跟着滑向悬崖的边缘。就好像如果没有诺兰和希斯-莱杰打造的绝世小丑,蝙蝠侠就永远只是一个单薄的超级英雄,而永远不会化身为黑暗骑士一样。如何把故事上的拧巴,真正发展开来,让观众看到这种拧巴拧出的效果,才是能够叫做“才华”的本事。《让子弹飞》显然证明了主创们的才华横溢。
过火的表演看着多给力啊!
说句实话,就算是口味偏重的本人,也认为《让子弹飞》中姜文和周润发的表演有些过火。可是,这种过火却给人难以言喻的给力感,因为你会臣服,臣服在这种过火的嚣张中。本片中除了葛优意外,其他演员的表演其实都挺过火的,姜文和周润发是长线过火,张默、陈坤等其他汉子也时不时得演得很过火。好在这片子本身就像是冬天端上的一个麻辣火锅。一种爷们儿光着膀子,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吃到High、聊到High,谁还管第二天上不上火?如果这时候非要有个服务员端来几罐王老吉来败兴致,不被骂个狗血喷头才怪呢。于是,我选择了把自己的火气也调大一些,奉陪到底了。能够如西恩-潘那样“大而化小”的境界确实是演技的一种高峰,但是在商业片中能够给足过火的力道,也真的是令人血脉喷张啊。话说回来,那些靠文艺片拿奥斯卡的影帝影后们,后来到商业片里去表演,也大多容易给人过火的感觉哈。
影片最彰显表演的段落有两个,也是最容易给人“过火”感觉的地方。一个是三人餐桌,一个是张牧之让马邦德帮忙翻译“惊喜”。这两个段落一个是比较缓的压迫,一个是比较急的压迫,总之都会给观众极大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一方面来自于导演出色的调度(前一段尤甚),另一方面来自于演员“过火”的表演(后一段尤甚)。如果观众事先没有将自己的火气也跟着调大的话,这两段表演基本上是接不住的。其实即便是已经适应了全片普遍的火大,也很可能接不住这两段更过火的演出。可是,如果没有过火的演出,这两段戏的根基就不复存在了。如果没有姜文、周润发和葛优的表演,三人餐桌怎么可能如此“危机四伏”?如果没有姜文的过火表演,翻译的那场戏就该直接删掉了。
血腥场面受不了,喜剧段落很想笑?
影片有两场戏确实比较考验内地传统观众的观影习惯的。一个是六子剖腹那场,一个是黄四郎手下假扮麻匪去祸害某家媳妇的那场。这两场说白来,就是类型片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色情与暴力。只是在姜文这里,色情和暴力并不是作为独立元素塞入影片的,如果是那种删与留都无所谓的那种商业性填充,内地百姓喜闻乐见,可是偏偏本片中两个商业元素都和叙事紧密联系。这就导致观众在看这种刺激性段落时附加了感情色彩,这样一来由于感情偏向的催化作用,色情与暴力产生的刺激就会被成几何倍数般放大,自然就会有人受不了。这也证明了姜文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做纯粹的商业片,可实际上他绝不是以做纯粹商业片为目标的。他的野心仍旧很大。他无意做商业片,只是想证明他对商业元素玩儿得转。
这就得再提起本片的另外一个需要说说的环节,那就是喜剧。尽管大家都知道姜文做电影,绝对不会像冯小刚那样把心思都花在喜剧上,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问起《让子弹飞》的时候首先问“好不好笑?笑点多不多?”于是本片的喜剧从一个次要的位置被人为地拔高到了主要的位置。笑还是不笑,该笑还是不该笑,变成了部分观众纠结的问题。其实要我感觉,姜文在本片中放入了大量的笑点,不过是要传达一种意味:“你TMD的想乐?有让你乐的地方,不过乐完了给爷乖乖看爷想说的事儿!”也就是说,姜文通过本片传达了和其在影片中张牧之一样的一种“霸气”。这种霸气就是需要“俾睨天下”,将所有人掌控于掌心中。如果说电影界有暴君,那么黑泽明、卡梅隆和姜文这种暴君,就是能让人甘心臣服的。
按照陈凯歌的反人性反人伦观点,张牧之在影片最后煽动老百姓造反、攻碉楼、抢黄四郎家产的戏份是很“不对”的。然而在我个人眼里,比陈凯歌用心百倍的姜文是对的,他是有资本去视某些人为草芥的。因为在一个很无奈的时代里,有太多人的身心过虚,稍微给点儿火就会过,稍微给点儿力就接不住!也许在几年后的某一天,姜文也没那么多火可过了,也没那么大力可给了,也只能拍出《赵氏孤儿》这种半拉拉的作品时,他应该会选择一种体面的拒绝吧。到那时,我们回忆起《让子弹飞》来,肯定会感慨,过火真的不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