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子影评

时间:2019-05-29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黑镜子影评(一)

  如果你对米勒的结论有所怀疑,那么,去看看《黑镜子》,想必会被说服。这部由BBC出品的系列迷你剧,虽然第一季一共只有三集,但都短小精悍,分集剧情完全独立,聚焦于新兴技术给现代社会带来的改变,深入的反思了科技伦理和人性中的阴暗面――而且,几乎完全”印证”了米勒对于“费米佯谬”的解答。

  《黑镜子》第一季一共三个故事,第一集叫《国歌》,讲的是有个绑匪绑架了王室成员,然后通过互联网对公众发出要挟,要求首相当众与猪做爱,并对全国现场直播,照办就放了人质,否则就撕票,最后,首相真的照办,人质也被放回。第二集叫《1500万的好处》,故事时间放在未来,那时的人们都生活在一个个监狱般的小房间里,每个房子的四周都是播放广告和电视选秀节目的电视墙,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去通过健身运动般的劳动来积累点数,点数够了就能参加选秀节目,成名了就能在电视墙上走进千家万户。故事的男主角爱上了一个女孩,为让女孩参加选秀节目,他送给女孩1500万的点数,但女孩被一杯饮料迷乱了心智,她参加选秀节目后还是成了色情明星,男主角悲愤至极,他处心积虑闯入了选秀节目现场,然后想用自刎的方式唤醒众人,未想反倒被节目制作方看中,反倒为他度身定制了一档脱口秀节目,男主角阴差阳错又不无悲哀的成为了电视明星。第三个故事叫《你的全部历史》,时间设定也在不远的未来,当时每个人头部都植入了一个记忆储存器式的科技装置,可以把经历过的事情全都拍下来,想回顾的时候就可以连在电视机上回看。我们的男主人公发现妻子可能有出轨行为,经过一次次的回看,最后他的怀疑被证实,男主人公的婚姻彻底崩塌,而他最后也愤怒的从耳后剜出了那个记忆储存器。

  通篇看下来,《黑镜子》的科幻色彩浓厚,但走的并不远,跟当下的现实联系颇为紧密――剧集被命名为《黑镜子》,无疑也彰显了主创对于演绎现实“镜像”的创作指向。总的来看,现代科技又一次被端上了艺术祭坛――真要说现代科幻文艺作品,对于科学技术的反思和质疑才是第一要务,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的《弗兰肯斯坦》就是这个路数,《黑镜子》也算照套路打。当然,对于网络虚拟和传媒技术催化下的娱乐工业的批判,也构成了《黑镜子》的一条主线――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谶语,自始至终在整部《黑镜子》之中游荡:《国歌》中,一桩龌龊的绑票案,最终发酵成一场全民的色情片狂欢;《1500万的好处》,则完全是对于时下电视选秀节目的鞭笞;《你的全部历史》看似与娱乐无关,但在故事中,记忆被转化成视频节目,人们习惯性的在聚会时分享这些视频记忆,充当茶余饭后的八卦调料,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记忆经由影像的途径被彻底娱乐化了。

  相较而言,《国歌》中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机制,有着更辛辣的讽刺。绑架案的始作俑者是位行为艺术家(也可以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阐释这个故事),他通过Youtube公布了人质录像,然后,这一消息通过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络迅速蔓延(伴随着媒体从业者与官员的幕后性交易),直到主流的新闻媒体介入,事态已经无法控制,由于网民普遍恶趣味的围观心态,这场首相和猪之间的表态性行为,竟然被迫施行并直播,而那一刻到来时,我们看到镜头扫过电视机前的观众,不少人脸上呈现出惊恐,一场闹剧被玩大发了,就是恐怖的惊悚片。

  勒庞写《乌合之众》时,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个性就会被湮没,而群体行为必然出现极端情绪化、低智商化等特点,照《国歌》和《1500万的好处》(讨论节目的制作方是个有趣的话题)来看,这一论断确凿无疑。而“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里提出,景观式的视觉刺激逐渐统治现代社会,除了传统的视觉享受之外,连我们的味觉、嗅觉、触觉、听觉、感情、思想、好奇心和性欲,也越来越视觉化乃至被视觉替代了――《国歌》里,录像视频成为全民狂欢的关键道具;《1500万的好处》里,人类的生存目的都变成了电视节目;而《你的全部历史》里,夫妻俩做爱时都得靠先前性爱录像的回顾,才能进入状态……

  当然,《黑镜子》也是景观,但它告诉我们,我们得警惕景观。福山曾沿着培根-黑格尔-科耶夫的思想脉络,提出过“历史终结论”,现在看来,此言并非全虚,当“伟大历史”终结后,空虚与无聊迟早会吞噬每一颗心灵,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担心的根本无需烧书,也是现实的隐忧。

  泡社交网站,看电视选秀节目,乃至把自己的人生都变成影像――看起来,这就是现代人正在做的事情。米勒进一步总结到:“人类的使命已经变成了娱乐,而娱乐的任务是向我们大脑提供虚假适应性的暗示。”

  我们为什么还没见到外星人?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外星人。

  黑镜子影评(二)

  《黑镜子》是一部以三集独立故事组成英剧,讲述了三个荒诞离奇却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第二集名字叫《一千五百万的价值》,许多影评说这一集讽刺了消费主义,我觉得这样理解太过肤浅,这一集其实还深刻的揭示了集权社会是如何进行奴役的。这是部异常少见的好电影,他揭示的东西其实比《让子弹飞》更露骨但是方法更隐蔽……

  这个电影是比较抽象的,我觉得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型来解读这个电影,男主和身边的人就是现实社会中的工人,每天做着重复枯燥乏味的工作,他们的娱乐低级而有限,能买到的食物也很一般,他们改变自己生活的唯一途径便是攒一大笔钱――一千五百万,然后参加一次考核(电影中的选秀),如果通过了,他们便可以成为某个频道的电视明星,过上现实社会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

  男主角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人,没有爱好,也没有成为中产的愿望,每天都是混日子。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女主,被她的歌声和容貌打动。他决定,为了爱情,为了让心爱的人过上好日子,他要带她去参加选秀,争取做中产,做人上人。而且女主本来没有多少钱,(www.lieshai.com)男主为了爱情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献了出来。然而选秀的结果并不理想,虽然女主唱歌优秀,评委却并不想让她当歌手,因为她美丽的容貌更适合当一个禁片演员。刁蛮的评委只留给女主两个选择,禁片演员或者一千五百万打水漂女主滚回去当工人。男主在后台当然不想让女主去演禁片,大呼小叫中被工作人员带出场。上场前喝下奇怪药剂的女主犯了迷糊,最后在评委的威逼利诱之下,选择了当禁片演员。这是第一个一千五百万的代价:女主背叛了爱情,靠出卖色相,换得了中产阶级的生活。

  知道结果的男主无比愤恨,他无法接受这种结果。女主成了每天电视里禁片的主角,他也许并不憎恨女主,但他憎恨这个体制,憎恨身边其他麻木的工人,男主痛定思痛,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想这个体制宣战。经过无数个昼夜,他又一次赚足了一千五百万,亲自登上选秀场,在表演之后以死相逼发表演说,疯狂的发泄着自己的感情,发泄着对体制的痛恨,痛骂所有工人的麻木和评委(统治者)的无情,试图唤醒这些被奴役的工人。宣泄完,评委和看节目的工人都震惊了,大家鸦雀无声,是的,每个人都想过为什么世界会这样,为什么体制会这样,为什么自己会被奴役,但只有他发出了声音。就在观众都以为麻木的工人会被唤醒,这个体制一定会被打破的时候,最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评委轻轻的说:“你刚才的演说表演……很出色……你说出了所有人心中的话,我要为你单独开辟一个全新的电视节目!恭喜你!”所有的工人也为之欢呼雀跃!庆祝男主的成功。这种场景下男主竟然也动摇了,他甚至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他接受了这个请求!

  看到这个戏剧性的转变,笔者当时就想粗口了!这就是这就是第二个一千五百万的价值?男主以为自己可以唤醒身边被奴役着却不自知的工人来反抗体制,但自己却被体制轻而易举的同化了。他成为了和女主一样的“上等人”――中产阶级。他成为了电视明星,在体制的安排下每周给他曾经想唤醒的工人表演痛骂体制的演说,生活中享受着体制给他的好处,再也不去想关于改变体制的一切……

  故事的大概就是这样,这个影片从立意到表现手法,都堪称完美,尤其是刚看到惊天大逆转的时候,我真的震惊了,我习惯性的设想结局一定是工人起来反抗,或者工人什么都不做男主被抓起来。但结局真的太出乎人意料了,不过这个结局才是现实世界。她告诉我们,现实世界的奴役方式便是如此。被奴役的人也是如此,那些被奴役的工人,其实知道自己是奴隶,但是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不公平的体制,他们中的大部分沉浸于体制给他们的那些少的可怜的娱乐中。而那些像男主一样有觉悟的人,一是难以唤起民众反抗,二是自身在受到诱惑之后也变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三,最讽刺的是男主反抗体制的态度被体制拿来利用,用假惺惺的态度帮助底层工人通过和平的方式发泄不满,实际上更加方便体制奴役底层工人。

  影片中对工人的娱乐项目的表现也很有寓意。工人几乎所有娱乐就是看电视,一开始一共有四种:一是选秀节目,赚足一千五百万的工人在其他工人和评委面前表现自己,争取变成“人上人”中产阶级的机会。另外三种电视节目也有其隐喻:搞怪剧用来满足被工人玩弄更下层人(清洁工、胖子、各种怪人)的优越感和低俗的快乐;歌唱节目用来满足被奴役者对名声和更上层生活的向往;成人节目用来满足被奴役者的基本生理需求。还有一种游戏,用枪射杀清洁工,用来发泄工人的暴力倾向。

  至于评委,男主,女主,他们成功的从工人变成了中产,但他们是最幸福的人吗?必然不是,影片中工人的住房是不见光的小房间,只有一张床,一辈子都没见过大自然,吃的是快餐,完全就是一种监狱。而最后成为中产的男主呢?房间变大了,有了家具,喝上了橙汁,甚至见到了大自然,看到了森林,但那不过是一个更大的监狱,因为他仍然没有机会走出自己的房间,没有机会亲手触碰到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如果成为中产的男主有一天对这种生活也厌倦了,想要争取更大的自由会怎样呢?从清洁工到工人,从工人到中产,中产上面又是什么呢?他上面的上面呢?

  第二集实际上是现代集权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被统治者刻意的控制在一个一个等级森严的监狱里,同时统治者会给你各种的娱乐和慰藉,来消除你反抗的意识,让你认为自己其实身在天堂,不要反抗,然后给你一条合理合法的途径让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千五百万一次的选秀机会,代价很大但给你希望。大部分人会老老实实地呆在监狱里当工人,浑浑噩噩的在低劣的娱乐中度日(绝大多数骑自行车的人);一部分人会努力工作试图通过统治者给你的合法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变成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同时也被更高级统治者控制(参加选秀的人);只有更少的人能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奴役和不公(愤恨的男主),他们想反抗。然而面对极少数的反抗者,统治者会给你好一点舒适的监狱来奴役你,同时给你权力,让你帮助他奴役下层人,分化你,让你变成和选秀成功的人一样的人(男主最后的结局)。你再想反抗就给你更好的监狱来奴役你,给你更大一点的权力(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过程你会失去爱情,失去理想,失去支持,甚至失去自我,最终让所有的反抗化为泡影……这个黑色电影在中国能存活这么久,实属不易……

  黑镜子影评(三)

  这是什么样的天才编剧才能想出来的主意,此片第一集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在一场看似重口味的闹剧之后,带来的不仅仅是闹心的笑,还有深深的反思。

  一、关于首相

  不同于天朝,外国人可以随便开涮他们的总统,首相。表面上风光无限的首相在民意面前完全就是百分点的奴隶,政党的奴隶,作为一名政治家就已经放弃了人格与尊严。面临上还是不上的问题,无论怎么选择首相都是死路一条。如果他不上,公主虽然平安,但他的政治生涯将被毁,每一个人都会指责他见死不救。如果他上了,他作为男人的尊严就会被毁灭,每一个人都会以看异类的眼光来看他,而不是英雄。无论如何,这个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男人连选择权都没有。多么讽刺与悲哀。

  二、关于绑架者

  行为艺术家?别开玩笑了,伤害人的艺术也能叫艺术?社会上总有这么一些人,吸着毒品,骂着政府,放荡地过着生活。绑架者的目的很明显,大家都猜到了,就是个joke。不过这个笑话开得有点大了。艺术家都为了出名,尤其是行为艺术家。他策划周密,甚至以自己的死来逃避他的行为带来的轰动。厌恶政客?满足大众的感官需要?当他看到首相真的上了一头猪时他会为自己的作品而自豪?天那,是个人都应该羞耻。(ps:我认为公主与绑架者一同策划了这次“恶作剧”,近距离用镇静剂放倒公主的两个保镖?一个无业游民可能做到吗?还有最后的谈话也揭示了这一点)

  三、关于媒体

  在天朝人人都喊着要放开围墙,打倒五毛,自由言论。在片中,却为我们展示了媒体过度自由带来的恶果,尤其是在这个几乎时时刻刻新闻共享的社会,什么都能被公开,为了新闻与出名,记者可以出卖色相,不顾生命,着了魔地拍摄。

  四、关于民众

  不得不承认,在最开始看时,我也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嘲讽地看着首相上pig,直到他真得做了,我才感到心酸与恶心,人的确存在劣根性,嘲笑与冷漠才是社会进步最大的障碍吧。我想,人与万物间不同之处在于人有爱,有移情心理,能深切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与欢乐。当全城空巷,到处响起刺耳的哔哔声时,一切都在嘲讽着愚昧和冷漠的民众。人们是易被操纵的,一截断指可以改变所有人的看法。甚至大家欢聚一堂,喝着啤酒鼓着掌看着闹剧。也许只有当首席褪下了光环与污点,化为切切实实的人时,民众才会感到同情与痛苦吧。

  最后一段,绑架者获得特纳奖,成为一名全世界热议的艺术家。公主风采依旧,怀了孕,组成看似完美的家庭,冲着人群亲切地招手。首相看起来充满自信,一点也不被这件事影响。一切看起来都像那么回事,只有当夫妻独处时才明白两人间的沟壑以永远无法跨越。

  多么成功的恶作剧啊,毁了一个男人的一生。照出了大家心中那黑暗的一面。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