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观后感(一):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
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想说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孩子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
最近《小别离》的热播,通过现代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我从这部电视剧里看到孩子对父母的爱,让父母懂得给孩子自己选择生命的权利,别把他们一味地当孩子,多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需要,给他们爱和自由,让孩子自然成长。
方朵朵是方圆和董文杰的女儿,出生在一个精英家庭,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不上不下,中等水平,有一个爱好是写网络小说,是网红朵教主。
父母的愿望是让她考上重点高中,为此几乎停止了她所有的课外活动。考试成绩差零点五分,也不能去她梦想的古北水镇玩。即使孩子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为了讨妈妈欢心,怕妈妈失望,唯有硬着头皮痛苦地煎熬。每次考完试都小心翼翼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生怕妈妈不高兴,因心理压力太大以至于得了考试焦虑症。孩子的痛苦父母看在心里也因此有了送孩子出国的念头,给孩子快乐。
当父母在国内读重点高中还是出国的抉择争吵时,方朵朵站出来勇敢地告诉父母的真实想法:她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选择出国,哪怕这个决定是错的,她愿意承担。从小穿什么衣服,读什么书,和什么交朋友,大小事都是由父母决定,她今天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希望父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
再说说张小宇,典型的富二代,爸爸张亮忠是地产公司的大BOSS,妈妈去世得早,有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后妈姐姐。从小叛逆,但是孩子聪明个性明显,架子鼓打得不错,常常和老爸干仗,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内心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得知后妈姐姐得了产后抑郁症,自己主动和老爸商量毅然决定提前出国。他知道这些事情和他有关,他想给后妈一个安静的空间,让她早日康复,想为爸爸省心,不愿看到小弟弟像自己那么小就成为没妈的孩子。自己把机票提前改了,拉着行李箱悄悄到了机场,才给爸爸打电话,因为他不想看到别离时难舍的情景。
看到这些我被孩子们感动了,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一颗颗爱父母的心。
我们通常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再随我们所愿,不再听话而伤心难过,不知所措,但是我们是否倾听过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感受过他们只不过是用他们的方式在表达着对我们深深地爱。
此岸去彼岸,去留都是爱!
小别离观后感(二):嗯,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生活
然爸
我,可能真的是有点老了,每天晚上都要听着单田方的评书入眠,而且翻来覆去就是《白眉大侠》和《三侠五义》;每天下班路上一定要听104.6的《每日相声》,只是在广告时间又转到106.8的《笑一笑十年少》;每天刷碗的时候一定要听赵本山的小品,偶尔也会听《老梁故事会》。这种节奏性很强的生活我觉得自己很有规律,平时喜欢读几本书,而且最近迷上了电视剧。今年一共追了三部剧,寒假的追的《乡村爱情8》,前不久把《爱上男保姆》看得不亦乎,最近这部电视剧叫《小别离》。
故事梗概
电视剧是以一个叫方朵朵的小女孩展开的,同时还有另外两个同龄孩子的家庭为中心展开的,其实涉及的中心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电视剧讲述了中国孩子所面临的升学压力,以及当前家庭教育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之所以喜欢看,主要是因为家庭年龄段与我们相符,家长也同是70后,三个家庭的结构一个是普通家庭,一个是白领家庭,一个是富裕家庭,代表的层次选的也比较好。故事的核心则是围绕孩子因为面临升学压力,而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也许这是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家长所被逼无奈的现实环境,因为孩子离开了温暖的父母怀抱,所以这是叫《小别离》的主要原因吧。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三个家庭虽然经济条件各有不同,但夫妻之间的关系非常阳光。就是平凡生活的阳光写照,让我们看到平淡生活的幸福乐趣。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斗智斗勇,与我们的平时生活非常的相像。每天总要回答妻子无数个提问,接受无数个任务,面临无数个考验,解决无数个难题,还要还以无尽的牵挂。看过之后,我明白一件事,原来这么多人与我一样,经受着家庭生活的奔波,享受着家人带给我的独特享受。
我们的教育充满希望
70后的父母们,大多数只生一个孩子,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着孩子。教育方向到底是不是正确,孩子是我们唯一的试验品,甚至于我们无法允许我们出错。也许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原因,我们倾注了全部心血来爱孩子,孩子才会变得最为可爱。方朵朵爱好写作,小宇爱好打鼓,琴琴则是个学霸,这是孩子自己性格爱好的使然,正是因为方朵朵的写作特长,小宇的音乐特长,顺利的得到了美国高中的录取,这印证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真正学习的动力。也告诉我们,对孩子未来的目标,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我们在给予孩子的时候,应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哪怕我们给予的是爱。从这些特征来看,(www.lieshai.com)我们一般家庭都能做得到,这说明我们在教育的时候,总体方向是正确的。
我们的孩子机灵精怪
通过故事的开展,从第三人称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了孩子们不被大人了解的另一面,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孩子正在慢慢长大。我们所看到的除了分数就是成绩,孩子身上的优点正在被家长选择性的忽视。比如朵朵在网上已经被称为"朵教主",就连出版社的主编都是她的粉丝;小宇是非好棒的鼓手,就连TF组合也为之折服;琴琴是安静孝顺的好孩子,同样为父母之间的争吵所担忧。在面对困难,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琴琴出了"苦肉计"的好主意;面对家庭矛盾,小宇选择改签想为父亲分忧;面对人生朵朵毅然为自己做了一次决择。之前我们在为孩子无私的付出,孩子们用自己的成长作为回报,真的是喜欢这群机灵古怪的小家伙。
爱是最好的教育
采访的黄磊的时候,他谈到了一些育儿经验,网上有这篇采访文字,我从头看到尾,我看到了一句与我观点十分一致的话,那就是――"父母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从广义上说,父母也是人生大舞台之中的一个角色,如果能演好一生真是不容易。最好的做法就是本色出演,这样才不会觉得疲惫。甘愿做一个普通人,能够做一个小角色,做好一个小助手,这是我们最平和的心态,夫妻之间本来就是因爱而聚,那就恩爱好了,这种家庭的恩爱可以由陌生人变成亲人,也能够让男孩子变成男子汉,只有在这种爱的沃土之上才能生出茁壮的生命。如果为人父母的我们要给孩子作出榜样和表率的话,那么爱出一个样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也是在孩子教育中所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
陪着一起哭,一起笑,然后说:"嗯,这还就是我们的生活!"
小别离观后感(三)
夏蝉
其实看到这部剧的时候,我是被剧的名字所吸引。小别离,人生何处无别离。小问题,引发大型的思考,这部剧,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跟我有此共鸣。
-------------夏蝉
偶然,打开腾讯视频,看到了这部剧,最初,是被剧名跟热搜吸引了,便好奇心作祟看了下去,第一天,开始认真地观看。
该剧主要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留学现象的问题,真实反映出当今社会留学现状越来越低龄化的问题, 具有开创性意义。
我大概梳理一下,这部剧讲的其实就是三个家庭三个孩子类型,一种是海清黄磊坚持不出国但是唯分数唯重点论;第二种是成绩太好,不出国深造感觉太过惋惜;第三种是成绩不太理想,要丢到国外去历练。基本这三种类型囊括了一个问题,也是中国普遍教育的一个理念,到底,要不要去留学?
所谓的"小别离",其实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离别,这部剧的宣传语很打动世人: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圆,唯独父母的爱指向离别。因为孩子总有一天都要长大,他们迟早有一天要和我们告别,就像当初的我们,背上行囊跟父母告别一样。
这部剧里的海清和黄磊应设的年代应该是70后或者80后。然而,作为一个95后,我深知,不久的以后,我也会结婚有自己的孩子,我边看剧边想,若此后,自己的孩子,又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小别离》就是一场非常真实不掺水分的预演。
以一个95后的身份来看着,我看这部剧,最直观的感受是,代入感很强,剧里涉及的现代教育所存在的教育问题比如考试排名能否进重点高中,父母偷窥隐私、追星、看不入流的课外小说,早恋等问题,所有的这些,我都经历过。当时的我,也曾经怨恨过父母,都是一些不想回忆的痛。海清的那句咆哮句,我相信是所有的人都经历过的烙印:"今天你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就完了!"多么熟悉的耳语句,犹如昨日,历历在目。
但中国的教育,在学校,经搁几代人的教育,都是如此传承下来的,即使经历过这些阵痛的70后、80后,他们的教育理念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父母,似乎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去转换。还是要照样搬给下一代,直到现在为止,我有时候还觉得母亲有强迫症,她发脾气的时候,会咆哮,甚至觉得她的更年期还没过去。
唯分数论的教育矛盾在中国普遍的家庭愈加变本加利。我叔叔家的妹妹在一所县城的重点中学读书,平时我叔叔婶婶对她就太过严厉苛刻,稍稍一表现差点或者成绩不好,回到家便是一顿暴打,我就看不不下去,有时候会跟叔叔说上两句,但是毕竟不是自己亲生妹妹,顶多也就是一个侄女的发言,人家也无权听从。他不会说去好好的跟孩子聊聊,不会去问孩子最近的表现,她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到现在,我的叔叔暑假给我妹妹报了各种的补习培训班,也不问妹妹喜不喜欢学,就硬逼着她去。表现不好,对不起,人家也不要。我看这部剧时候的心情是来回切换得,因为我也曾经叛逆过,因为我现在大学马上快毕业了。
背负学业压力的孩子们在自己和子女的角色间徘徊,思考着学习究竟为了什么、未来究竟在哪里。人到中年的父母们也经历着观念和态度的蜕变,最终他们明白,陪孩子一起勇敢面对成长,才是撑起每个小家庭的大信念。"爱"是出发点,也是源动力。纷繁现实,无论多少烦扰也比不过真爱无敌,只因它不畏别离。成长路上的悲欢和蜕变都值得耐心等待,此岸,彼岸,都是爱;现在,将来,都要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