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教室》观后感
玉海实验中学八(21)朱青原
没有食物,我们无法生存;没有肉,我们无法获取必须的营养。而影片《小猪教室》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食物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需品,吃掉一个活的动物的意义是什么。
影片《小猪教室》讲述一位年轻的新老师来到了六年级二班,还带了一只白白胖胖的小猪,在孩子们即将毕业的这一年由他们饲养,等到它长大,便吃掉它。他们叫小猪为"小P".孩子们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热情,把小P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在学校给小P一个"家"、帮它打扫小屋、带它出去散步玩耍、在暴风雨中担心它……虽然也惹出了不少的麻烦,但孩子们依旧爱着小P.直到一年过去,快要毕业,讨论应不应该吃掉小P.讨论激烈,"吃不吃"成了一个问题。到最后,事不尽人意,小猪还是被送到肉食中心。
虽然结局是一开始就注定的,猪由人类养大,最终也是要变成食物的。但这足矣引发一个思考,我们对待食物应该用什么态度。理所应当?事不关己?不。日本人在吃饭前总要说一句:"我开动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随波逐流,小孩子们连这句话也不说了。影片中的老师就是想让孩子们明白,食物让人类延续生命,没有食物人类无法生存,我们应该对食物表示由衷的感激。许多宗教与国家地区,在吃饭之前先要祷告,感谢眼前的食物给予我们生活的助力,是它们慷慨地死去,带来现在的我们。
但现在,我们对食物不仅没有感恩,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总是有人不把食物当一回事,有钱就可以主宰一切。在饭店,随处可见顾客吃到最后,碍着面子,把大堆的食物放在餐桌上,想要打包的人反而被嘲笑;在食堂,学生们抱怨饭菜不可口,表面做做样子,时间一到,就立马把菜倒进泔水桶。先别谈感恩,浪费就是一个大问题。动物用生命体现它们的价值,我们却用这种方式打破。有时,高等动物需要思考,食物对于人类到底处于那个位置,高、低或平等。我愿意将食物放在平等或稍高一点的位置,也不视作神灵。人和食物之间有种淡淡的羁绊,没有食物我们是活不下去的。在吃东西前,可以想想它的来源,它的价值。
在生活中,多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多一份对食物的感恩。
指导师: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