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850字(一)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里,伊夏真的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他"无缘无故"打架,因为愤怒踢坏别人的花盆,上课走神,在老师的课堂上搞怪,逃课,不遵守交通规则,撒谎……
虽然伊夏有许多毛病,但那些也都是"没有教好"的孩子的通病,不算什么大问题。伊夏也有不少优点,他喜欢动物,富于想象,以为爸爸要离开自己了因而拼命的道歉,有一颗敏感而聪慧的心。总之,这个孩子还没有那么糟糕,但是他还是被放弃了,被认为"态度"不佳,被学校放弃,被父亲送到了寄宿学校。
虽然在之前的学校也备受老师的责骂,但伊夏还是快乐的。伊夏被送到学校的第一个晚上让人心疼――躲在卫生间默默的哭泣直到最后无言的擦干眼泪。接下来的生活让人绝望,老师无尽的责骂让伊夏憎恨学习,但最致命的打击还是"父母的不关心"吧――哥哥的比赛和探望伊夏的时间有冲突,父母自然而然选择了各项成绩均名列前茅的哥哥。对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他被整个世界所否定了。
尼克老师的出现,将伊夏黑暗的生活点亮。
尼克老师和其它老师截然不同,他呵护学生的创造力,珍视学生的创作,耐心和细心兼备,正是他才发现了伊夏为何是一个"坏孩子".尼克老师和伊夏父母的交流给了我很多启发。伊夏父母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伊夏的状态会让他被这个世界所"淘汰".曾经在看过《三傻》后提出的问题――无奈而残酷的现实让人们不得不奔跑,我们该如何才能真正追求卓越――被尼克老师的话所解答:"外面是一个残酷的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个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绩;医学、工程、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别人差就是无法容忍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才能跟梦想,不是大家都死想着如何让自己的手指脱颖而出,修饰它们让它们看着更修长;喜欢竞争的话,去养赛马就好了,干嘛养小孩?!强迫自己的孩子去承受自己野心的负担,如果小孩无法忍受这样的负担呢?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最终会以自己的步调开始学习。"
尊敬的雷夫・艾斯奎斯先生在他的着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写道:我们的目标应当是把孩子变成更好的人!一直以来,不管是否是孩子的主观意愿,我们都在不停的拿孩子和别人比,和别人争:谁的成绩更好,谁跑得更快,谁上的大学更好,谁的综测更高。太累了,真的太累了,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比你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多的关注一下孩子本身?看看他是不是比以前跑的更快,是不是又改掉了一个坏习惯,是不是解开了曾经不懂的疑惑,是不是掌握了一个新的知识……
只要,孩子在进步,在变的越来越好,那么教育就是成功的;只要他变的越来越好,他必然能给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必然会被人所需要;只要他变的越来越好,只要他开心快乐,足矣!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850字(二)
如果,对孩子的希望,用快乐和成绩做一个选择的话,我们一般会对外说选择快乐,而对自己说成绩。我们明知道快乐是多么重要,但是,面对残酷的当前教育,我们的行动,最终都会站到成绩这一边来。
如果,我们也将这样的选择,摆到孩子的面前,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同样,孩子们一面言着自己的心声,另一面却为着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把自己深深地埋在试卷的分数当中。
面对如此的假设,人生中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孩子的教育怎么办?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应该怎么做?
含泪看完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影片中伊桑是一个八岁的有些自闭男孩,他和别的小男孩不一样,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他喜欢发呆,喜欢遐想,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这些对于他的父母,对于所有的成人世界而言,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只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成绩的排名感兴趣。所以伊桑在学校,总显得那么孤立与卑微,在家里,又总会因不如优秀的哥哥,遭来父母的漫骂。影片的起始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抛出了尖锐的问题。有趣的是,在这部分中,导演把一些生活画面留给了伊桑的母亲,刻画了她为丈夫,为大儿子和小儿子如何忙碌的一个早晨,很明显,导演并不满足要给我们展现一个勤劳的母亲形象,而同时也在抛出这样的疑问:我们的父母除了给孩子,提供衣食上的保障外,是否还需要给予什么?
伊桑惹出的麻烦,终于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指导".对于离开,伊桑做出了焦灼不安的反抗,但是现实实在是太强大了,孩子永远在父母的掌控之中的。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改变,伊桑的孤独愈演愈烈,他的痛苦与日俱增。
与同伴相比,小伊桑显得如此的怪异: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轻松地辨别日常事物,不善言谈,表情呆板;他甚至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自理,一个8、9岁的孩子,如此这般,的确非常人之举。但是他特别擅长画画,他能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他的小小画册上记录了曾经和父母在一切的欢乐,可是渐渐地,这个画册上没有了自己,他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和反抗,但是这一切,他勤劳的母亲和忙碌的父亲却全然不知,他们就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却丝毫不去关注孩子心里的想法,不去关注他们点点滴滴的表达。其实孩子再年幼,也都是有思想的,会思考的。
看到这里,我被触动了。我在想,伊桑的父母,与我们中国孩子的父母是多么的相像,在大人的眼中,成绩永远是孩子的主旋律,排名永远是孩子的指挥棒。有谁真正在意,我们幼小的孩子,面对学业的重压,他人的嘲笑,心理的窘迫,他们的内心有哪些挣扎与呐喊?我们做大人的,应该怎样陪伴我们的孩子?怎样辅助孩子,为他们解决成长中的需求和困难?
好在,影片中伊桑是幸运的。一位新美术老师尼克的突如其来,让事件开始逆转。尼克用快乐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尼克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很快发现了这个叫伊桑的孩子并不快乐,甚至非常的危险。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桑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他找到了他的父母,在他的家里找到了伊桑孤独与痛苦的原因。尼克想起自己的童年,(www.lieshai.com)与此时的伊桑是那么的相象,他决定要拯救这个孩子。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最终帮助伊桑找回了自己,也找来了快乐。影片的最后,尼克老师与伊桑幸福的拥抱,尼克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的快乐画面,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也再一次引起我们反思。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将走向何处?为什么拥有大量世界级学科竞赛高手的泱泱大国,却在创造与发明能力上远远落后于他国……
伊桑是幸运的,尼克老师也是幸运的,彼此幸会的支点,来自两人同样的生活境遇和爱好,伊桑遇到了一个能读懂他的老师,而尼克遇见了一个美术怪才的学生,于是关爱与接纳,感应与共鸣,使得金石为开,厚积薄发。
我想,我是羡慕尼克老师的,因为他不需要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升学率,不需要深陷堆积如山的作业批改中,不需要整日辅导纠结于作业对错的学困生,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尼克老师没有来自上级学业成绩考核的各项指标,没有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规则约束,他的课堂是开放民主的,是多元发展的,以至于那个野外举办的全校美术大赛,也是那么的人文、平等与宽松……
我想,我是敬佩尼克老师的,因为他诙谐活泼的教学风格,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令孩子们兴趣盎然。他细致的观察,挖掘了伊桑潜在的绘画天赋,他用自己美好的师爱,撑起了自闭男孩的艳阳天。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尼克老师唤醒了伊桑的求知,他教育伊桑的成功案例,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楷模。从尼克老师的身上,找到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老师的正确答案。
人世间,一花一草一世界,每一条生命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地球上的星星。如果,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的上级,能少一点分数的硬性指标,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亲切的掬一弯水月,那么,或许每一棵星星都能在浩瀚的人海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