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虎妈猫爸》有感
王 童
现代生活五光十色,各类信息纷至沓来,不经意间的诱惑让你躲闪不及。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收视率节节攀升,我也随波逐流地加入了追剧的行列。该剧聚焦时下孩子幼升小、学区房、兴趣班、隔代教育等种种热议话题并十分生动地进行了演示,一些真实反映生活的故事情节,使我产生了共鸣,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如何才能教育出一个健康快乐、学习又拔尖的孩子。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我深有感触,《虎妈猫爸》试图揭示的一系列焦点现象,都是我前段时间遇到和时常不得不劳神思虑的问题,诸如:幼升小、兴趣班、隔代教育等等。
赵薇饰演的毕胜男,是一位望女成凤,严厉要求女儿的狠角色,堪称标准的"中国虎妈",其超乎寻常的严厉令人敬而远之。如此这般的行为举止和意愿,倒是道出了很多妈妈们的心声,作为电视剧的场景情节,的确夸张了一点,但都是出自对孩子的爱,有道是:棒头出孝子、狠招出乖女,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这种爱女心切、育女心诚的种种行为虽有极端倾向,甚或有暴戾之嫌,却也引发着一些迫不得已的共鸣。也让我们对这位妈妈的教育方法心生不满,难道对待孩子的教育就非要使用威武施暴之"虎"的方式吗?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致力于下一代人的教育成为攻坚之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于是,很多家长费尽心思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特长班,增加作业和练习时间,而孩子却牺牲了原本可以休息、娱乐的周末。虽然我也知道这样不妥,可是看到其他家长给孩子们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在攀比心态的驱使下,最终我还是给孩子报了两三个学习班。一到周末,就穿梭于各种学习班中,乐此不疲,说白了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虽然国家早已提出"素质教育",但从各位家长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们奔波的实情,可以看出现实的中国教育现状还是重成绩轻素质。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我虽然也在不停地抱怨,不断地挣扎,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
对于"虎式教育",我不完全赞同,尽管我给女儿报了舞蹈班、美术班还有写作班,但都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没有强迫性的要求她必须这样或者那样,比如报了班以后就必须要成为舞蹈家、成为画家、成为作家什么的。对于"虎式教育"中的从幼儿园起每天把课程表从起床排满至睡觉前,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长身体和长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孩提时代尤其如此,孩子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如果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那孩子不就成了读书的痴呆、学习的机器了吗?试想,只是一味地学习,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毕业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等孩子长大成人后对于社会茫然不知,做事情不知所措,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于家庭、于个人、于社会还有什么功利功德可言呢?
"虎妈猫爸"哪个比较好?这似乎就像是一个甜豆腐脑和咸豆腐脑的命题。老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新思想告诉我们用爱浇灌才能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其实,这个选择本身就是个逻辑错误的设定,虎妈不是说她就是个剥夺孩子快乐童年的杀手,而猫爸也不是个一味溺爱孩子的"好爸爸",更多时候,两者之间没法一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两种做派需要有个平衡,事物的两个方面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先决条件,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个度,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如果非要做出一种选择,我想大多数人仍然愿意选择被人诟病较多的"虎妈式教育".关于"虎式教育"弊病的例子不胜枚举,让孩子成天练习、抑或对孩子的错误绝不包容,甚至动辄打骂。多半在这种故事中,虎妈俨然一个童年的终结者。
作为一种艺术形象,《虎妈猫爸》中的虎妈和猫爸,无疑是一种行为和观念的代言者,他们被导演推至台上,人前被说三道四,人后被 誉褒贬,正是因了角色担当的反差而彰显出社会伦理的启迪与教化,从这一点而言,虎妈和猫爸殊途同归而相得益彰,也正是从这一点而言,我们不得不由衷地为他们点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