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电影残团观后感1500字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抗日电影残团观后感1500字(一)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为国家和民族存亡尽了职责和本份。战争极其残酷。在装备精良、军事素质优良的日军面前,中国军队整军整师的被击溃,甚至全部战死,是常事,更别说一个团。一个团被日军打得伤亡惨重,无法及时补给就成了残团,接下来的命运很不好,要么再上战场全部战死,要么接受整编继续作战。今年的战争影片《残团》就说这个故事。

  《残团》是根据历史的真实改编的,反映了1933年长城抗战中的一个普通的片断,参战的军队为傅作义的第35军。影片开始就是激烈、血腥的厮杀。面对如蝗虫扑至的日军,团长武占元部伤亡惨重,抵挡不住,本人也大腿中弹,后成功率残部脱离战场。显示了这个团的强悍战斗力。从编制看,这个团实力最强时不会超过1400人,这一战后,估计还能参加作战的也就600人左右。所以,上峰少将再开作战会议时,不再通知武参加。武在夜色风雨中独闯会议室,少将无奈下,将武的驻防地竟划在作战沙盘很远的地方--太平谷,意思还是保全部下这个残团。武虽然无奈,还是服从命令,率部赶赴太平谷。

  既然是残团,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从团长到士兵,统统卸下帽花和领花,穿着没有标识的军装赶赴新的防地。团长打扮很奇特,砍了一根胳膊粗的树杈作拐杖,杈角上挂个伤痕累累的水壶,一身军装依然挺拔,依然虎威不可侵犯。他的部下,依然士气高昂,军容严整,队伍整齐开进。这个团,整天过着枪林弹雨的日子,面对死亡早已从容。明天说不定就要牺牲,今天就要快乐的生活。这是一种境界。中国大好河山,风景如画,物产丰饶,武部行走在青山绿水中,这样的美丽家园引来了侵略军。所有的一切都将在战火中重生。

  太平谷在大山深处,几百年远离战争和外界的骚扰,村民们生活的很平静。一支军队开了进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因此,村民将军队赶到一废弃的院子里,军队就此驻扎下来。武团长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学,他通过地图和实地勘察,发现这太平谷非常的不太平,日军正面受阻击后,必然作大距离的机动迂回,向古都北平作长途奔袭,而太平谷是必经之咽喉。武团长在发报机受损,与上峰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构筑工事,准备拒敌。同时,少将指挥部收到情报,日军已作大范围的机动迂回,避开正面防线作战,从太平谷进攻北平。太平谷能否坚守决定防御战成败,可始终联系不上武部。

  这种情况,少将会立即派出兵力赶赴太平谷设防,而不是听任战局恶化。这应是编剧的明显失误。当日军先头侦察分队被武部全歼后,武团长知道更大的恶战在后面,当即命令机要员带上求援信找少将。机要员不辱使命,终将信件送达少将司令部,少将才派出援军。战机已失,武部终陷全部战死的境地。

  战斗中,武部血肉之躯凭着简陋的土木工事顽强抵抗日军飞机和大炮的狂轰烂炸,并一度和冲上阵地的日军拼上了刺刀。战斗很惨烈,也很真实,战士一个一个的死去,没有援军也没有后勤保障,终于打光了。武团长从昏死中醒了,艰难的扶着树杈拐杖站了起来,日军蜂拥而上,无数的子弹打在那宽实的胸脯下,武团长死而不倒。确实,从一个完好的团,到一个残团,再到全部战死,团长不可能独存。事实上,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兄弟就要肝胆相照、生死相依。

  武团长这个人,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精英代表,乐观,能打,不怕死,有智慧,会带兵。奇怪的是,这个片子里面的汉子,从团长到士兵,都很英武,都很阳光,都很血性,是真爷们。要不是厮杀战场,血肉横飞,可作偶像剧。影片着重刻画了2个人,一个是武团长。他的部下刻画的不够丰满,只有一个善于雕刻的,具有文艺味的战士刻画的较生动,重要的营长、连长等人物没有关注。如突出一、二个营级连级指挥员会更好,更有利于丰实团长这个形象。这些战士都很年轻,除团长和炊事班老兵外,每个人都不会超过30岁,正值人生花季,却为抵御侵略,为图自存甘愿牺牲,是为民族柱石、人杰鬼雄,永为后人铭记和祀奉。

  还有一个人物,是村里的小寡妇,年轻、貌美,外表冷、内心热。不知为何,村里的人都敌视小寡妇。村里的妇女们不让士兵从井中打水,小寡妇为士兵取水提供了便利。结果,小寡妇的家竟被村民砸了,没有了去处,只好到军中做饭、洗衣。那个善雕刻的很有文艺味的士兵,就雕了小寡妇露出一只**的半身雕像。雕刻家,是个多么美好的职业,说明普通士兵的不普通,有才华,也说明了军营生活并不刻板枯燥。小寡妇为士兵洗衣服,还有军号声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与村民发生的纠纷,故事讲得很有意思。其实,这个片子即使没有小寡妇这个角色,也无关大局,本来这就是部男人戏,强加一个女性角色,效果并不一定好。现在好像国内的战争片,都要加一个漂亮女性的角色,不知导演如何想的。

  这部片子就大的特点是,改变了影视中传统的国民党军队形象。这支军队,敢与日军正面厮杀,直至全部战死。从团长到士兵之间,非常的尊重和团结,对和平充满了向往,对日军充满了藐视,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友邻之间并非见死不救,一昧自保和逃跑,而是及时伸出援手。上级和下级之间充满了人情味,等等。从以上方面讲,是一个难得的突破,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

  这部片子成本不大,日军机枪阵地扫射的镜头应是一次性拍摄的,分剪成多个镜头交插在不同战斗中使用,一旦细看就会穿帮,但不影响观赏。总体来说,这部片子拍得不错,现在的战争片,每年推出的太少,即使推出了也不卖座,导演是顶着赔本的风险在拍主旋律,在商业经济的今天真是不容易。这样的导演尤值得尊敬。国家应予重点扶持。

  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如果精神上缺钙,忘记过去,那是没有希望的。希望这样的影片多些!我们生活的世界,正能量就会增多,进而汇聚成前进的强大动力!

  抗日电影残团观后感1500字(二)

  《残团》海报自从4月20日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以来,这一方土地上的百姓安危时刻牵动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全国人民无不自愿自觉地参加到抗震救灾的行列里来,而其中最为可爱的人,则是那些身着军装、冲锋在前、冒生命危险为人民守护平安的军人将士们。灾难面前,中国军人再一次以行动诠释了他们为民请命、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鉴于此最新电影免费看 ,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决定,将一部原定暑期档上映的体现军人情怀的战争电影《残团》映期提前,为的就是在大灾面前,弘扬中国军人的高贵品质,传递人间大爱温情。军人将士雅安洒热血感天动地 荡气回肠《残团》精神今昔互辉映雅安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武警,以及预备役部队率先出现在抢险救灾的现场。我们从新闻看到,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内便有500多名官兵抵达雅安,并进入震中芦山县;10个小时,已有近万名解放军、武警及预备役部队到达灾区展开救援。

  而同时,我们也看到,有抢险救灾军车坠崖,多名战士牺牲受伤;有武警官兵在抢险途中被余震山石砸伤……而我们却没听到任何怨言。无论是武警、交警,还是空军、炮兵,是一名老兵亦或是90后年轻军人,只要是背负军人天职的,他们总是默默无私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战斗争,(www.lieshai.com)哪怕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据影片发行方透露,电影《残团》要向社会和观众传达的,正是这种军人气节和精神。

  据悉,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80年前长城抗日战线的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故事有情有义,有爱有恨,而其中最值得我们敬佩和纪念的,就是像今天一样令人动容的,甘愿为人民利益而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中国军人之大爱精神。

  “电影《残团》里抗日战士的革命情怀与奉献精神,与今天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官兵们是一样的!” 影片发行方如是说。 《残团》剧照电影《残团》紧锣密鼓备战上映 文艺作品救灾援助各方支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与呼和浩特市信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包商银行独家赞助制作的电影《残团》,是由总策划、总制片人阿伦娜倾心筹划的一部制作精良的战争及情感大戏,具有时下影院观众青睐的卖点--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面、感人而纠结的爱情演绎。在导演蔡抒南的精心雕琢下,主演范雨林、李梅可的精彩表演可谓是本片亮点。

  作为一部值得观众影迷期待的银幕佳作,影片发行方原计划将该片定于暑期档投放院线以取得票房佳绩,而自雅安地震后,在看到抗震救灾的武警官兵们的军人精神与影片所传达的精神不谋而合时,发行方决定改变计划,将电影《残团》映期提前,以期在灾后重建、心理援助时期为观众提供有益的帮助,并在全社会弘扬中国军人的高贵品质。

  映期提前后,电影《残团》将于5月中旬在全国院线上映,发行公司表示将着重推广该片,同时表示可能采取免费观影的方式邀请参与过这次雅安抗震救灾的官兵观影,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谢意。而不少院线人员也表示将尽力配合支持电影《残团》上映,以文艺作品方式参与灾后援助。因映期提前最新电影|影片咨询|影评,影片发行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据悉,影片发布会及首映式将于近期尽早与观众见面,到时观众可了解更多的影片详细资料。因电影宣传物料也在赶制中,目前片方仅为观众提供部分海报和影片预告视频,但观众仍能从中感受到影片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