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271高效课堂"观摩课观后有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翻转课堂"真的能颠覆传统课堂吗
  
  ――一堂"271高效课堂"观摩课观后有感
  
  黄炜红
  
  (福建省惠安县第一中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课堂教学较之以前更具活力。然而,形式热闹的课堂,效率真的就提高了吗?2014年12月19日笔者在福建省长乐一中观摩了一堂《荷塘月色》,深有感触。它是由来自山东昌乐二中的一位教师执教的,展示该校创立的"271高效课堂"理念。
  
  本堂课流程大致如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在前黑板的右侧板书"学习目标":(1)理清脉络,把握感情基调,理解主旨。(2)诵读品味,赏析文章优美的语言。(3)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表述美。
  
  2.教室的课桌椅围成七人小组。
  
  二、教学步骤
  
  1.经典回顾,课件展示,学生齐声朗读:《春》的片段、《背影》的片段。
  
  2.导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品味美:那荷塘、那月色告诉你的,请你告诉每一个人……(播放背景音乐)
  
  要求:①整理自己在预习中评点的语句,选择最有感触的语段,大声朗读。
  
  ②体会朗读技巧,注意情感的表达。
  
  (分别有三位学生朗读了他们喜欢的语段。教师给这三位同学所在的组各加了3分,不作任何评价和指导)
  
  3.探寻美。
  
  活动一:小组内部交流探究问题,然后交流自主预习中发现的美。
  
  要求:①感情基调和文章主旨。(注意:景物特点和作者为什么"颇不宁静")
  
  ②作者如何表现美的。(写景顺序、观察角度、特定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考虑)
  
  ③通过文本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全班同学站立,当堂"热烈"讨论5分钟)
  
  活动二:同步原生态展示。
  
  (不同组的代表分别到前后黑板,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准确无误地写出答案。教师几乎无需点评,给各小组加分)
  
  活动三:慢慢走,欣赏啊。
  
  (教师通过PPT展示有关荷花的各种图片)
  
  4.教师总结。(教师通过PPT展示)
  
  《荷塘月色》艺术之美看过来,
  
  手法多样――鲜明的比喻、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
  
  语言传神――动词、叠词的运用,顺序井然、写景角度多变。
  
  三、拓展训练,我手写我心
  
  让学生朗读自己模仿该课写法写的《我的校园》片段。
  
  四、教师给七个小组颁发奖品,每组一本小字典
  
  (整堂课拖延了10分钟下课)
  
  课堂气氛热闹,课堂容量很大,本来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的知识点在一堂课上全部展示完毕。观后我却陷入了思考,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要的高效课堂吗?它真的可以颠覆传统课堂吗?
  
  回视"271高效课堂"的含义,其中"学习内容"是,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教师教会。"学生组成"是,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时间分配"是,20%(约10分钟)是教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70%(约30分钟)是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10%(约5分钟)是学生总结反馈,当堂检测。
  
  对照这堂课,笔者有几点疑惑。
  
  1.70%的知识真的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获得的吗?他们人手一册学习参考书,而在前后黑板展示的讨论成果又"完美无瑕",几乎就是参考答案,教师无需做任何点评。这种照搬照抄的答案,可以等同于学生获得的知识吗?
  
  2.这样的分小组"讨论"真的能"消灭"学困生,充分体现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吗?该模式意在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的70%的优秀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同时把原来10%的学困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理论上"消除"学困生。可是,我们在现场看到更多的是"旁观"的学生,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学生在"表演".
  
  3.教师的"点拨、激励",学生的"质疑、拓展",在这堂课根本看不到,只看到教师通过PPT展示的优美图片和学生在前后黑板展示的"正确答案".教师的语言魅力和语文素养全然不见,只是一个"旁观者".
  
  4.这堂所谓的"高效课堂"容量确实很大,不可否认,教师在课前设置的预习学案一定也是花了一番心思,但是,学生必须花费几倍于课堂的时间在预习、自学上。如果每一科都是这样,学生哪来那么多的课外时间?不管什么教学形式,都要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为前提条件。我们所提倡的高效课堂,是向课堂40分钟或45分钟要效率,而不是向24小时要成绩。
  
  学生热烈讨论、精彩展示的背后似乎有一些遗憾,知识的问题化导致了课堂的模式化,琅琅的读书声减少了,含英咀华的时间也减少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智慧碰撞不见了,语文课的美感体现不出来了。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学过之后,学生很可能只是收获了一些冷冰冰的知识碎片。那种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同语文课文进行着对话交流、感情融入、智慧碰撞而产生的陶醉和审美快感体验,在这堂"翻转课堂"中荡然无存,那么,这样的"翻转课堂"真的能颠覆传统课堂吗?
  
  • 骨干教师巡回示范课观后感
  • 国培观摩课心得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