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保卫战观后感(一):血染的长沙
血染的长沙,我曾有幸踏上这块令人魂牵梦萦的土地。坐在长途汽车上,在并不宽阔的浏阳河边,我想起了那首红遍中华的歌曲,听知识渊博的导游,讲了许多名人逸事,有毛泽东、刘少奇的,还有彭德怀的,被导游戏称为赤龙、白龙、乌龙。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三龙共事,那不仅仅是一场戏。在岳麓山下,我们瞧湘江北去,看橘子洲头伟人雕像,不禁豪情满怀,诗意盎然。
近期,午夜时分,躺在床上,在扬州电视台第三频道断断续续看完了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虽然漏掉了几集,但主要情节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血肉模糊的阵地场景,让人触目惊心,让我想起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言。这部电视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抗日时期的主战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从高层点睛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在外交上,长沙是谈判桌上的一颗棋子,美、英、苏、德、日、意都高度关注。日本天皇和内阁为了以战养战,挫败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让重庆蒋介石政府投降,不惜一切代价向长沙发起猛攻。中国将长沙作为抗战的一面旗帜,因为它是陪都重庆的一道屏障,所以抽调精兵强将在此严防死守。在敌后延安的中国共产党也拭目以待,(www.lieshai.com)让八路军驻长沙通讯处的同志全力配合国军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和情报搜集工作,为“天炉”战略的实施作出了贡献。
从上层着眼 .长沙保卫战具体是由国民党第九战区组织实施的,作为司令长官的薛岳,不愧为保定军校的高材生,不愧为蒋介石的得力干将,运筹帷幄,设立了伯陵防线,决胜于千里之外,让日本指挥官岗村宁次、阿南惟机伤透了脑筋。他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统率几十万大军,采取阵地战、运动战和巷战相结合,敢于诱敌深入,勇于背水一战,打破了日军一比五战胜国军的神话。在战争中,无论是王牌军,还是川军等地方军,都像“神经病”一样与敌人殊死搏斗。在战争中,吴逸志、杨森、罗卓英、李玉堂、王耀武等一批高级将领也与敌人斗智斗勇,誓死捍卫自己的阵地。著名演员张丰毅成功地塑造了薛伯陵这一角色。
从中层突破 .这部电视剧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从小警察成长为团长的李本忠。长沙会战前夕,李本忠刚刚结婚,可战争打破了他的鸳鸯蝴蝶梦。第一次长沙会战,他奉命送弹药上前线,结果阵地上国军只剩下几个人,他向日寇打响了第一枪,火线上迅速成长为连长。新婚燕尔的妻子来前线看望他,却倒在了他的怀里,更坚定了他抗战的决心。在以后的偷袭、巷战中,他机智灵活,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像李本忠这样的团长、旅长、师长还很多,但也有给敌人提供情报的女机要室主任和女中央日报记者。
从基层体现 .三次长沙会战,可以用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来形容,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在敌机的狂轰烂炸下,一批批战士倒下了。在毒气弹中,一个个战士口吐白沫而死。在阵地的争夺中,舍身炸坦克、拼剌刀更是屡见不鲜。小东北开着卡车冲向了敌人的弹药库,李大力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死前却没有穿上一双布鞋。在引导百姓撤离过程中,八路军通讯处的同志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会会长将敌人引向了地雷阵。
长沙保卫战观后感(二)
在这个流行“接地气”的时代,讲究品质反倒可能成为旁人眼中一个孤芳自赏的笑话。你要恶搞、要低俗、要时不时地制造一点耸人惊闻的话题,毕竟八卦当道,你得摸准观众的脾胃。所以,连战争这种残酷的话题都莫名其妙地被娱乐了,动辄手撕鬼子、抗日奇侠,让人简直看不到抗战剧的底线。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沙保卫战》的横空出世总显得有那么点“不合时宜”――没有夸张的剧情、没有智商堪忧的敌军、主人公既没有身怀绝技也不是会在战场耍酷、刷脸的小鲜肉,实在是非常“高冷”.但就是这部剧,一开播就强势入主收视排行榜前三位,在荧屏的光怪陆离之后,这似乎证明了一点――真正的好剧能打破一切约束,把观众重新带回电视 机前。
《长沙保卫战》的写实风格从剧名上便可看出端倪,不加修改、直接将那场着名战役的名字挪用过来。这种看似偷懒的行为实则需背负巨大的压力,毕竟它所要呈现的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三年间的三次长沙保卫战对抗战局势形成了难以估量的直接影响,这事关中华民族的存亡,不容戏谑。顶着这样的压力,《长沙保卫战》却没有畏手畏脚,在视角的选取上,它大胆而颇具巧思。与类似题材《战长沙》、《勇士之城》相比,它以长沙保卫战指挥人薛岳为主角,这就让整部剧的真实性大大提高;再搭配彭中华、李本忠等人,借剧中角色不同的阶层、身份客观而巧妙地展现了长沙保卫战的恢弘全局。所谓“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单一视角难免自说自话,不同视角则形成了一个对话场,不同价值观在其中恣意碰撞,在突出戏剧冲突的同时也让剧集所呈现的内容更显客观。
难得的是,面对这样一个严肃的题材,主创却没有将其打造为一部冰冷、缺乏感情的战争纪实片。剧中,无论是薛岳为不能尽孝而洒泪,还是与妻子相处时那种独属于中国男人的沉默的深情,都让一个印在历史书上、没有感情色彩的名字瞬间生动起来。而他与共产党员彭中华关系的演变,更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对共产党一直存有防范之心的薛岳原本对彭中华就没有好感,当傻小子李本忠请来彭中华为大家讲如何打游击、并将红军四渡赤水之事拿来举例时,刚好目睹如此场面的薛岳更是直接黑脸走人。直至后来经历多次恶战之后,薛岳认识到了团结共产党和湖湘百姓共同抗战的重要性。主角的蜕变与史实相结合,虚实之间更为观剧增添了诸多趣味。
除了故事的出彩之外,演员的表现也为《长沙保卫战》增色不少。以硬汉形象为人熟知的张丰毅饰演薛岳这种铁血战将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单看他那张严肃而又正气凛然的脸,就让人信服他是一个不败战将,再加上不动声色而又暗含激情的表演,不怒自威之感简直让人汗毛倒立。郑昊在剧中的表现同样出彩,他将李本忠莽撞、血性的“愣头青”气质描摹得极为细致而富有层次。他没有大喊大叫、张口骂娘,但挺直脖颈往那儿一站你就忍不住安抚一番:本忠,莫冲动,淡定,淡定!
长沙保卫战观后感(三)
截止今天,中央台第八频道已播放完16集。观后如下有感:
1.中华民族只所以繁衍生息五千年,是因为有了集体苦难时能唤醒一种伟大的力量――团结。中国文化中有很多优良与糟粕并存的东西,比如“义”字。中国人的“义”不单纯是指“正义”,有很多时候是狭义、义气,中国人的义字里面,很多时候是与“益”有关的,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义”的目的,是为了“益”.将义气不是守合同,守法规,义是益的前提,益是义的目的。因为平时争夺的是“益”,所以一盘散沙,当集体苦难降临,再不团结会导致所有人的益受损,这个时候,中国人就会开始从口号上,行动上,把义转化成正义的义。
2.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军事行为,是历史沿革的必然结果。世界战争是强国与强国之间划分利益范围导致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战争是个人与个人利益冲突导致的。每一个战争都有它的偶然与必然的联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
3.大国与小国思维永远是有区别的。大国领导人必须考虑大国的尊严才能保证他的领导地位,他所有的决策都必须基于这一点出发,否则,他必将失去领导地位。这是很多最高领导人很被动的地方。他的意愿上不愿去做的事情,但又必须去做,否则,他想做的事情也不会做成。比如:百团大战之后,蒋介石必须更加积极地号召抗战,否则国民党将失去主导地位。
3.大民族有大民族的思维,大民族有一个集体意识,就是大。不会消亡,因为大就会胜利。早晚会胜利。
4.抗日战争直到今天并没有胜利,或许它会伴随中华民族到永远。
5.日本人是为天皇而战,是圣战。有集体意识,或者说有信仰。毛泽东为共产主义而战,也是为信仰。蒋介石为利益而战。谁胜谁败,还未开始就已经出了结果。
6.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俄罗斯不会失败,早晚会胜利。俄罗斯强大的民族归属性决定了今天的俄罗斯在苦难面前会更加团结,西方制裁的越厉害,俄罗斯会更加支持普京。俄罗斯人不计较小利益,不把义随时转化成利益的益。
以上思考非常凌乱。凌乱地记之。留存。
- 红色电影观后感
- 红色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 红色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