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一
谢 芸
早在今年四月,凤凰卫视《彼岸―中美医学慈善百年纪事》摄制组的同仁们计划来湘雅进行拍摄。在我仔细阅读他们的拍摄计划之后,我就开始琢磨,以CMB近百年海内外慈善历史沉淀的大气,以凤凰卫视对社会对历史无死角关注的高端,强强联手,这档五集电视系列片,在CMB九月的百年庆典期间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灵与视野的冲击呢?
在应对湘雅百年的琐碎事务的忙忙碌碌中,我们很快迎来了九月。在CMB紧张筹备世纪庆典的繁华之中,这档电视节目的播出甚至都说不上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只是,每天首播之后网络视频的点击率说明了很多。
从周一起,从世纪之交大洋两岸的“大破大立”,到携着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大旗的“西风疾进”,从战火连天的年月中的“强国强种”,一直看到今晚的“杏林之守”,我如愿以偿地看到了我所暗暗期待的史料详实、客观独立而又有着极好的视听感受的节目,演绎着我所理解的百年历史所折射的深沉内敛、厚积薄发的医学与慈善的相携而行。
这一集《杏林之守》,重现了在那个充满浓重政治色彩、波澜起伏的和平年代,我们祖父辈、父辈的医务工作者们、医学教育家们,在历经各种困难、挫折,而百折不回、坚守信念的种种事迹。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张孝骞、鲁重美、林巧稚等等,在这短短30分钟的讲述中,变得生动而亲切。而特定历史时期的“医疗工作到农村去”、“赤脚医生”等,又向我们揭示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过程。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韩启德老先生抢救肺炎患儿的经历,(www.lieshai.com)那种“医生和病人就像一家人”的描述,与如今比比皆是的医患冲突甚至于弑医的现象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不能不令人动容。
这一集节目里所提到的这些事例,这些名字,都与百年来CMB这个组织所从事的医学慈善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或者可以说,CMB也好,协和也罢,包括南方的湘雅,西南的华西,等等,这些名称已经不仅仅代表者某些单一的组织,某些单一的活动了。他们共同孕育并且体现着一种精神,或许用精神这个词有点儿intangible,但是这是我这个文科生所能想到的至为传神的表述了。这种精神,我在我们医学院的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身上看到过,在意气奋发的莘莘学子身上看到过,更在分身乏术的中青年骨干医务人员、研究人员身上感受到过。
我很骄傲我能够旁观这一切,并且,作为兼职的CMB项目联络官,我很高兴我能利用CMB项目管理的资源,与坐在我的教室里的年轻学子分享CMB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而又走在时代前沿的组织带给我们的新观念、新思想,让他们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更早、更锐利地查看他们的未来。
数年前,参与CMB项目管理不久,我曾萌生过一个想法,要以CMB在中国为题材写点什么,论文吧,或许。此刻,我愿意期待明天的第五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
作者介绍
谢芸,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CMB项目联络官。
观后感二:杏林之守,梦想之守
李荣灿
成大事者,纵使道路曲折坎坷,亦不改初心,勇往直前,方得始终。八载抗战,三年动荡,建国伊始,政坛纷扰,百废待兴;期间,协和未曾中断,CMB矢志不渝。无论政局变更,政策兴废,小洛克菲勒依然对CMB的未来怀抱着希望,依然鼓励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饱受着威胁和挑战的协和继续走下去,究其原因,谈及初衷,无非是那个平凡却又伟大的梦想――推动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中国人民带去先进的医疗服务。
一个梦想,可以激励一个人、一代人,一个梦想,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代人。
梦想,可以让协和人在阶级斗争笼罩的阴霾年代抛开政治的偏见,继承下最初的理念,保留下先进的教学体系,在面临国内外失援的情况下继续接收、医治病人。
梦想,可以让协和护院在抗战中被迫另寻新址建校,也不能中断教学。
梦想,可以让CMB顶过风风雨雨,甚至在被迫离开中国后,依然寻求着回到中国的途径。
历经曲折、历经磨难的梦想,犹如被岁月与洪流冲刷过的玉石,褪去棱角,褪去斑斓,留下的是最质朴、最纯真的本相。斯人,苦过心志,劳过筋骨,方能委予重任。
作者介绍
李荣灿,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研究生。
-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 观看焦裕禄纪录片心得
- 纪录片微观世界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