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看《沧桑正道》,是我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讲述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中国近代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总过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深入了解和认真把握这个过程有助于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这一影响不仅已为今天的中国发展所证实,而且将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显现出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经能够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对于战争基本看法相对固定:冲突是国际事务中的普遍现象,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期间,中国过分强调对手本质的顽固性和战略意图的霸道性。对于与敌人之间的冲突和可能的战争的性质,则强调斗争的严酷性及将斗争进行到底的必要性,也就是重点强调战争和冲突的零和性质,不管是国内的阶级斗争还是国际上对于中国的各种威胁都具有这种零和性质。此外,暴力在冲突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肯定。在"文革"确定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后,中国尤其重视世界范围内对抗性斗争。二战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于中国的安全威胁,使得这些战略文化的主导因素在与安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日益得到加强。在中国解放后的40多年里对大规模战争的准备一直没有放松,中国战略文化的主导方面是斗争,合作则居于次要方面。
20世纪70年代开始,邓小平逐步提出战争可以延缓和避免的想法。从1981年指出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到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世界和平是可能的,再到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认为战争至少十年内打不起来,最后到1987年,邓小平明确指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从70年代末之前的战争不可避免到8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战争可以避免,这表明,中国的战争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不再随时准备打大仗,中国对于战争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对国际冲突的性质和暴力的效能等战略文化的核心因素,做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回答。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寻求新的突破和转折的重要时期形成的,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且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出现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也为以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在邓小平理论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党在深刻总结人类社会、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以及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毫无疑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也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奋斗目标和价值目标。
科学性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它的内涵的系统性、全面性,而且表现在它的客观性、正确性和真理性。即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昭示着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谛。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它统一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为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中国共产党锐意改革、奋发进取的形象指明了方向。
《沧桑正道》观后感(二)
观看了纪录片《沧桑正道》后,我对中国指导思想的发展与变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讲:"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毛主席使我们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使我们富起来。
这个纪录片首先讲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未成功,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党诞生,然后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带领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但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出现了十年文革等重大错误。
邓小平组织了有历史性转折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领导人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走改革开放的新路,集中力量搞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科学性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特征,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
邓小平讲话十分通俗,但道理十分深刻,他的话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而深远的,包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等方面,促进了中国文化发展、经济增长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www.lieshai.com)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但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途。 坚持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是我们党和人民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和精神支柱。
通过这个纪录片,我们知道,在新时期中国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当今世界的多极化态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大加快,综合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发展面临长期的机遇和挑战,正如毛泽东同志写道:"人间正道是沧桑",当今社会,我们更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沧桑正道!
《正道沧桑》观后感(三):永远坚守对信仰的忠诚
常常在一些人的现实生活中,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只不过是外在自我的一个标签,一个空洞、苍白的表白而已。既并没有进入头脑、扎根在心里,也没有体现在行动之上。更有信仰异化者,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在封建迷信上找精神寄托。许多腐败分子的就是从这里走向犯罪的深渊。列宁说过:讲党性就是永不背叛他所信仰的主义。
有人说:哥伦布发现了一个世界,却没有用海图,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释疑解惑的"信心".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他妈妈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和粽子,还在外面问他红糖够不够,他说"够甜,够甜了".但在收拾碟子时,母亲发现他蘸的不是红糖,而是墨汁。这就是信仰的味道。
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当人们面对这种困惑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把我们带回了500年前那红色久远的过往,让我们感受了信念的力量、重温了信仰的味道,尤其是领悟了社会主义先驱们对信仰、信念忠诚坚守的高尚品格和巨大价值。
信仰靠忠诚来实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332年,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160余年,贯穿这500年发展的一条红线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为了这个信仰,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们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莫尔--临刑前对刽子手说:"我的脖子是短的,好好瞄准,不要出丑。"闵采尔--面对刽子手,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忏悔?决不!千年天国一定会实现!巴贝夫--在断头台上,他平静地告诉人们,"我会像一个正直的人一样酣睡";为了这个信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献出了个人的一切:财富、健康和幸福、甚至家人的生命。在马克思夫人燕妮的回忆录中,记录了在创立共产主义学说中,不仅马克思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一家人经常被驱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四个孩子夭折了,甚至连棺材都买不起;为了这个信仰,巴黎公社战士有7.29万人在街垒战斗中牺牲。公社失败后,有2.98万人被屠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为了这个信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立新中国的武装斗争中,有2000多万名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先烈虽然国界不同、年代不同,但共同的是,他们都忠贯日月,始终如一地坚守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付出毕生去践行。所以说,没有他们的忠诚,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今天的实践和发展。
信仰靠忠诚来坚守。歌德晚年对信仰有过精辟的论述:"世界历史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所有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硕果累累的,不管这信仰采取什么形式;另一方面,所有不信仰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都只得到一点微弱的成就,即使它也暂时地夸耀一种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也会飞快地逝去".这段话精辟的论述了信仰在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从反面验证了歌德的睿智洞见。十月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榜样。然而,在夺取政权70多年后,苏共却以一曲悲歌,留给全世界共产党人以无比的伤痛和深刻地反思。其症结就在于他们对信仰的背叛。美国 马塞诸塞大学阿姆斯特分校教授大卫。科茨在苏联剧变后出版的《来自上层的革命》一书中指出:1990年前后,美国和西方的一些民意测验机构在苏联的测验结果表明:在占据着党政机关领导岗位的"精英集团"中,只有9.6%的人主张坚持社会主义,而高达76.7%的人希望实行资本主义。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他的反思著作《大动荡的十年》中则指出了这些人的嘴脸:"是一帮背叛变节、使奸耍滑、两面三刀之徒。这帮人昨天还信誓旦旦地要忠于我们共同的理想,今天却心怀虐待狂的满足践踏它们,抛弃自己昔日的信念,及时投入不久前的敌人的营垒".而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垮台后曾对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美国大学演讲说:他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战胜共产主义。实际上早在赫鲁晓夫时代,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就已经大打折扣了。尼克松在与赫鲁晓夫接触后就曾作出判断:"他信仰共产主义事业及其胜利的必然性,只是逢礼拜天在理论的祭坛上做做礼拜而已".正应为如此,所以,一夜之间"城头变幻大王旗".苏共这个有90多年历史、近2000万党员、执政74年的大党顷刻覆亡。对此,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引为鉴戒。
信仰靠忠诚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中国梦是现实的共产主义美好理想。所以,我们同样要靠忠诚来凝聚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伟大力量。特别是要坚定、坚信、坚持和坚守我们的理想信念。我们党拥有近一亿的党员,超过了欧洲有的发达国家的人口。这只庞大队伍思想的含金量、对事业的忠诚度、不仅决定着党的性质,还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以至于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调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出现后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两年前,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还曾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特别是要把加强政治忠诚教育放在思想作风教育的第一位。这个重要思想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我们在党旗下宣誓的时候,每个共产党员都真真切切地表示着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永不叛党。但常常在一些人的现实生活中,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只不过是外在自我的一个标签,一个空洞、苍白的表白而已。既并没有进入头脑、扎根在心里,也没有体现在行动之上。更有信仰异化者,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在封建迷信上找精神寄托。许多腐败分子的就是从这里走向犯罪的深渊。列宁说过:讲党性就是永不背叛他所信仰的主义。刘少奇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员相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都是变动的,没有不变的东西……但是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来说,有一件事是终身不变的,这就是信仰不能变。"这对于我们是终生不变的,变不得的,变了,就叫动摇,变节或叛变,那是党员最大的耻辱".在忠诚与背叛的天平上,是对人的灵魂最好的检验和考量。所以,我们要以先驱们为榜样,一辈子坚持对信仰的忠诚,不因时代变迁而忘却初衷,不为满足私欲而丧失本色,不在红色光鲜的包装内,改变了共产党人的味道。坚持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地面对忠诚和信仰这一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终生考验。
美国学者大卫 .科茨说:"社会主义运动应当从苏联的实践和导致苏联解体的矛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开创出21世纪的新型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21世纪的新型社会主义,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让我们用忠诚为实现这个伟大理想而奠基。
- 党员电教片观后感
-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观后感
- 弟子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