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仇杀队观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篇一:信念的支撑力
  
  ――《V字仇杀队》观后感
  
  看了 《V字仇杀队》,感动于里面的正义、坚韧、善良,也被思维的重要所震撼。可是最打动我的是女主角在监狱里的那段,可以说是烈火重生。第一次观看到她在雨中张开双臂的时候,我泪流满面。第二次看的时候,反复看她读信的场景。并且思考:如果没有看到这封信,那她还能坚持下去吗?这封信对于她来说,会不会就是“救命”的稻草。我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我觉得不仅仅是生命而已,更主要的是心灵的重生。或者说是一种信念吧。当然信念在V先生身上体现的更明确些。不过为什么最打动我的是她看信的这段呢?
  
  可能是因为这引起了我的共鸣。在2013年3月份之前,我一直在体制学校里教书,过着朝五晚十的生活(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床,晚上十点多钟睡觉,学校与家两点一线)。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一届比一届差,不仅仅是成绩差,更重要的是状态、习惯、性格、体质、价值观等都在下滑。老师们的状态和精神也在下滑。我经常自问就这样过一辈子吗?除了搞好教学外,我自学会计、英语。最初的想法是换个工作,当我拿到会计证后,在暑假里去了一家公司应聘。聘是聘上了,可是受到了新同事们的排斥,而且由于她们的学历水平比较低,议论的都是家长里短和吃喝攀比之类的。我尽量的迎合她们,可是仍然被她们背地里捅刀子。后来我辞职了,还是回了学校。我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动力,虽然我还是在学英语。
  
  我弟弟打电话给我,让我关注和学习今日学堂张校长的文章,希望我能辞职到上海和他办学堂。太多人已经讲述过在看到张校长的文章和听到他的课的感想,我和他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我毫不犹豫的在2013年3月辞掉了工作,带着十岁的女儿和满腔的热血来到了上海。我以为自己找到了希望,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观,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可是现实总是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暂且不说遇到的各种困难,只说我的状况吧。以前的我善良、热情、有亲和力,总是有很多人喜欢和我交往,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学生的喜爱。可是在现在的团队里,我急躁、尖刻、猜疑、容不下别人,自己都很讨厌自己。工作上老是拖后腿。后来我帮我妈妈负责后勤方面的事。结果其他的学生和家长以为我就是一个阿姨。这点让我更受不了。我整天绷着脸。时常回忆以前站在讲台上神采奕奕的场景。陷在心理落差里不能出来。别人一点眼神或是一句话就可以让我的心翻山倒海。有人说我是只刺猬,是的,我觉得这是对我很贴切的比喻。可是,刺猬为什么随时都可能用刺对着人呢?因为内心的虚弱,所以极度恐惧。我弟弟花了很多精力帮我调整,我也看了很多书。情况时好时坏。前段时间我被淘汰了。心里很难受,可是似乎有一种轻松感。最近这段时间有更多时间坐下来看书学习,然后发现了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们也开始和我亲近多了。自己也能静下来理一理思路。
  
  伊芙在监狱里挺过了各种严刑,克服了恐惧,战胜了自己。所以她获得了重生。而我败在了自己的监狱里,我还是有恐惧。可是,我仍然不想放弃,即便所有人都淘汰了我,我不能淘汰我自己。我以前老是讨厌自己的阴暗面,可是我现在明白我应该爱我自己。就像有一句誓言“不管贫穷、疾病、衰老,你仍然爱她吗?”是的,不管有什么样的缺点,我都爱我自己。我将把这当做我的信念,继续走在新教育的路上。哪怕已经掉队了,只能独自跟着这个团队的脚印走。哪怕我仍然有恐惧,我会对自己说“别怕,我爱你。”我相信爱的力量。
  
  篇二:V字仇杀队观后感:在觉察中找自己
  
  2014年3月16日参加了林莉老师组织的清一教育广东地区分享会。体验了卢新莉老师的《V字仇杀队》的电影分享,也跟着林莉老师领略了学堂养生功法的奥妙趣味。感恩二位老师的分享(另外,林莉老师自己烤的蛋糕非常有口感,很好吃),感谢在场所有伙伴的服务付出。
  
  《V字仇杀队》从人物、环境、行为、信念、身份、使命等不同层面向我们展示着爱与怕的力量以及人生意义的找寻,像是给我们盲目的人生敲响警钟。从一个更高的觉察层面,看自己、看世界。在觉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觉察,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真实身份。这部电影给我的主要觉察体会如下:
  
  一、我们活在谁的信念中?
  
  二、向别人展示怎样的身份?
  
  三、《V字仇杀队》所感怎样在生活中应用?
  
  一、我们活在谁信念中?
  
  影片中有多处当国家统治受到威胁,政府是怎么样义正言辞的欺骗群众,群众又是如何的跟随相信的镜头。每一次看到这些的时候都有种在看镜子的感觉。自己生活的社会,圈子,也在用同样的手段变着法的迷惑大众,大众痴迷的沉浸在其中。比如,有如下表现:
  
  1.跟风国家。
  
  2.跟风媒体。媒体广告深深地迷惑着人心,我们坚定不疑的做着别人想让我们做的事情,口中高声喊着做自己的主人。
  
  3.跟风舆论。当今的社会练就了人们”警惕心和灵敏的耳朵“,稍有风吹草动,就疯狂买物资,疯狂买盐,疯狂买油,疯狂买房……
  
  以上这些都是内心的恐惧在行为层面的体现,是缺少觉知的愚蠢行为。我们也经常被某一个口号弄得热血沸腾,以至忘记了自我,丢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身份信仰。我们仿佛早就忘记了生活的根本是为了什么,早就忘了自己是有根的生命,而不是跟风的蒲公英。 (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我们活在别人的塑造的世界和价值观里,当着别人游戏里的玩偶,却还津津有味的强调着 “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那么,在觉察到这些后,我要怎样做呢?怎样展示我真实的身份呢?
  
  二、向别人展示怎样的身份?
  
  影片中V先生始终平静的用自己的行为展示着他的身份。我以前是怎么做的呢?回想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室友经常在和我一同外出的时候跟我借钱,但很少记得还,那时候自己又抹不开面子让她还钱,索性也买东西假装没带钱,让她帮我出。但是这样不但没有真正帮到她察觉她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不便,不仅助长了她的行为,同时也在模糊自己的界限和价值观,并且,我这样做的结果展现的我的身份是一个总爱借钱不还的人,尽管实际上我是在以牙还牙。现在想想这种行为害人害己。这种行为也是基于怕的表现,因为我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怕自己不被喜欢,怕麻烦……
  
  我不禁要问自己一些问题:
  
  1.我怎样做可以让害怕和担心的事情不发生呢?
  
  2.我怎样做就算这些事发生了我也不受影响呢?
  
  3.当有人不喜欢我,对我说三道四,我就真的有所减少吗?
  
  4.没有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我就没法好好的活着吗?
  
  这样问自己后发现,我是我完整的,我是圆满的,我是自在的,我是我自己。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中提到过 “ 三赢政策 ” ----我好,你好,世界好。庄子也说想要修炼到的高的境界,就是做真小人。人首先要为自己着想为自己而活,自己修炼圆满,周围的一切都会被自己的光和热调动起来。就像当自己是一颗星星的时候,看到地球上的各种寒冷,同情和着急也无济于事。但是当自己成为太阳,会拯救一大片地球的生命。
  
  所以,每天我要“为自己”开心的活着,并且保持高度的觉察,活在相对清醒的世界中,外面的各种吸引都当做过客就好。
  
  让自己身心合一,通过我的行为展示我的身份。
  
  *我认为的为自己活,不是说要自私自利,只收不给,而是着眼点首先是自己,在这个基础上付出奉献。
  
  三、《V字仇杀队》所感怎样在生活中应用?
  
  1. 深度追究自己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情,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2. 起心动念时,就会吸引怕的事物。我越害怕被蚊子叮,就越被蚊子叮,越想方设法消灭蟑螂,就看到越多的蟑螂。按吸引力法则原理来解释,我在主动去吸引我怕的一切。张校长也说过一动分阴阳,觉察“念想”很重要。
  
  3.通过调整自己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去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我经常是处在恐惧和痛苦纠结的世界中,所以无论站着坐着,我的手和腿都是锁着盘绕的状态,表情经常一副苦相。这都是我内心世界的反应。当我的肢体和表情先有所变化之后,我的内心也会随之改变。
  
  4.不上名相的当,也不用名相玩手段。
  
  5.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活在情绪中。
  
  6.观察别人的非语言信息,得其内心状态,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别人和世界。
  
  7.觉察是否有 “ 自欺 、 欺人 、 被人欺 ” 的时候。
  
  8.把自己学到和觉察到的分享出来,更多分享更多应用。
  
  9.经常给大脑 “ 搬家 ” ,觉察自己是否活在习惯性的安逸中。
  
  10.面对任何人事物,情绪,平静的接受,然后再思考接下来怎样做。
  
  篇三:V字仇杀队观后感:向谎言和恐惧的开战
  
  在我开始我的随笔之前,我想引用两个人的话。
  
  一个是我在互联网上认识的所谓的极权主义者也就是人称的5毛,不久前说过:你们这些自由主义者,不要以为看了几本自由主义的书就可以装逼了。
  
  另一个是我们的院长助理在上课时对我们说:我不希望你们大学毕业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希望你们都有自由的思想。
  
  其实我觉得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的确,就拿我个人所言,我并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有思想的大家,都必须要有人生充分的阅历,因此而言,我只能算是一个有理想的普通人而已,这个是事实,并非那些恶心的自我谦虚之类的话。但是我也有一点感到我是伟大的,也就是我的确在这个极权的时代里达到了一个大学生最起码的一个标准之一:自由的思想。即使我的考试成绩只是一般般,对于目前经济类的课程我只能表达出我有兴趣去了解但并非学术性的去钻研,但我可以大声的、坚定地告诉我自己,我有自己的思想。
  
  这个也是和我今晚所看的那部电影《V字仇杀队》的主题有些类似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十分推荐大家去看看;如果大家手里有更好的电影,可以启发我,也欢迎告诉我。虽然说,电影啊书啊这些东西,如如上所言的极权主义者所言,的确非实践性的。但我想说,如果我想自由,想做一个自由的人,我总需要去实践一些事情的,而不是无病呻吟的对着电脑面前无病呻吟的意淫出“自由啊”“泯煮”啊这些东西,去意淫着布加勒斯特广场上成千上万人的高呼“Ole Ole Ole Ole,齐奥赛斯库,滚蛋啦!”。这些东西的确需要我们去意淫,但我想回击这些极权主义者,我们会去实践我们想要的东西。即使是打打字,比如韩寒那样,也是思想的进步。正如《V字仇杀队》里V所言,为什么他被开了那么多次枪不会被打死?因为他有思想,而思想是不会死去的。
  
  应该讲讲我对《V字仇杀队》主题的认识吧,这应该是一部讲述英国一旦遭受极权主义统治下可能会遭受到的种种痛楚的科幻片,但是片子所告诉我们的很多道理,却都是真实的,尤其是中国人,我们中国大陆的人民。在《V》中,极权主义统治者苏特勒依靠暴力、谎言和恐惧征服了不列颠。而这个谎言和恐惧,则是我想说的重点。
  
  首先,我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几乎每天都会说谎,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战胜这个社会尤其是我自己对于谎言的恐惧,而把自己想说的真话勇敢的说出来。当然,我的文字从不说谎,因为这是我在对我自己整理着一些思路,如果这个都要是假的,那么也就真的无解了。我也相信,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说谎。当然这是废话,但是在我们这个犬儒主义和功利主义弥漫的社会里,谎言几乎成了我们至少是每周都需要的东西。如果说苏特勒是依靠谎言和恐惧维持自己的统治的话,那么我们这些人是不是就在默认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我真的希望我们不用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恐惧干的社会中,因为恐惧感,我们必须说假话,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自尊心、需要为自己减压而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但是这又何必呢?正如最近一些身边发生的事情,我只是想说,这样的算计人的行为,是荒谬而可笑的。因为,历史总是公正的,当你用非道德的手段获取你想获得的东西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为自己的口碑或者是历史上的描述留下了很不光彩的一笔。做人何必如此呢?为什么一定要来这一套东西?真的,真的是太荒唐不过了。真的不要以为谎言这种东西能让你成功一世,现在已经不是当年,做一个善良的、单纯的人,好不好?我觉得我这是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所提出的一个建议。
  
  当然,我也承认,有时候我的性格会变得很不好,我也承认我没有那么好的脾气或者说大海般无垠宽广的心胸。但我想说,我所想的都是真实而且真诚的。
  
  但是,我也会同这些谎言和破坏道德的行为开战的。如果你不能把身边的事情做好,你怎么去创造泯煮和自由的未来?更何况是国家呢?于是面对极权主义我选择了坚决的斗争,也许在未来看来这或许是荒唐而可笑的,因为个人的确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想我应该创造性的把一个人变成一群人,这才是正确的事。
  
  那些事实上在做极权主义事情的人,比起那些在互联网上所谓的五毛,要可怕得多。后者只是天真的在解释这个世界,而前者则是在洞察了恶的一切规律之后把恶发挥到了极致。这也让我对我自己产生了反思。到底是谁带来的恐惧和谎言,威胁更大呢?
  
  我会为了各种各样事情而烦恼,尤其是遇到了极权主义者。但是,又想到这周看了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回想起白岩松、崔永元等等体制内的有良心的声音不断在勇敢的站出来。我想,我这点委屈又算什么?人家那个体制内,比我的体制内大得多了。他们曾经想过自杀、他们或许得过抑郁症。他们所言面对的谎言是我的无数倍,可是他们依然有着一些坚定的信念留了下来。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所遭受的磨砺比我大得多,何必要为此而过度痛苦呢?没必要的,即使平时会精神分裂,也不至于到崩溃的地步。
  
  今天我也在和家里人说,白岩松和崔永元告诉我们,这个体制内还是有好人,也许不多,但是他们确实存在,他们艰难的道出了很淳朴的思想与情感。体制内的人并非都是坏人,就像《V》中的警察总长一样。我们应该做的是给予他们支持,而不是极端性的思维把体制内的人一窝端。但与此,我还是不会加入这个体制的。因为虽然我在目前的小体制内能够够承受这些谎言,但是,我并没有白岩松他们那么的一种抗压力。所以我选择了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边界点展开我所想做的事情。
  
  所以,多多支持白岩松这些体制内的良心吧!在未来的大变革中,一定会有一些人会因为错误而羞愧的退出历史舞台,一些人会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成为了整个民族的英雄;一些人因为错误接受了大审判,一些人为了自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总会有人起起伏伏的,但是,这些体制内的良心还是很重要的,相当相当重要,他们会成为我们未来的重要稳定器。这不是我对于未来的过度意淫或者对《V》观后的幻想,而是历史的经验和规律所告诉我们的。
  
  如果谈到我本人,或许有人的确把我叫做“文艺青年”,但是我很反感这样的称呼,因为我自认为我的行为很不文艺。或许是有思想的人的共同点,有时候我的打扮会有稍微那么一些不修边幅,比如微长的头发、留着的胡子等等。但这并非我刻意要去这么做,有时是因为偷懒,有时则是觉得这样也蛮好的。但我也要澄清,我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所以这个“稍微那么一些不修边幅”并不是不讲个人卫生。
  
  我也必须承认我的性格确实是很复杂的,我也承认有着多重人格的影响力,我也承认有时候我的确在想法等各方面有些与众不同,但我肯定不是疯子。我只是想说,我在追求的,是哪一天,我们每个人不再为了恐惧而谎言,不再因为谎言而造就更大的恐惧。
  
  而其实这些很简单,包括自由和泯煮。简单到,我在2009年访台时曾经可以没有恐惧的谈论我对两岸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虽然随团的一些保守人士“善意”的、用近乎恐吓的方法想要阻止我的言论,甚至要给我扣上“汉奸”的大帽子,或许这就是这些傻×荒唐的地方吧,他们并不知道在台湾这些都是自由的,那里不是中国大陆,谢谢。也可以理解他们,毕竟他们是被洗脑的那一代人,只能说祝愿他们好运了。――这个就是自由和泯煮最简单的,你讲话不需要恐惧,不需要恐惧我不说谎就要被和谐,没那么夸张。
  
  这些并不是所谓的攻占巴士底监狱的那般恢弘的场景,而是很自然的、正常的、平和的出现在台湾岛的生态当中,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泯煮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让你做爱、恋爱、婚姻、事业、娱乐等等都能够正常保障和幸福的一种生活方式,泯煮不是为了泯煮而泯煮,而是要保证你在做爱的时候房子不会被强拆,即使被强拆,你也可以通过司法手段讨回公道。
  
  这就是没有谎言和恐惧,这就是我们最正常不过的生活。如果V是因为杀了人,而要选择死亡,让没有仇恨的正义得到胜仗的话,那么我这个不敢动武的男人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在恐惧和谎言消失之后,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或者可以想办法打造属于自己的苏州园林。――请不要嘲笑,因为有梦想总是好事的,什么都不敢想那才叫做可怕!
  
  说实话,我的确是很渺小的。虽然我在这里口口声声要和极权主义作斗争,可是那些武装着的极权主义者们走过来,想要做掉我,我肯定是会恐惧的。是的,我是怕死,因为死了什么都看不到了。你无法知道未来人类的善与恶,发明与淘汰。但是,如果我真的是为自由而死,或许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安慰。当然,我并不是在这里想说我要自杀,我只是想说,死亡的恐惧,有时候也就那么回事,要么很可怕,要么很平淡。
  
  这段时间我经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也许在很多事情上我必须承认我失败了。有时候我很懒,并不完全规律的生活着。有时候这些失败会让你羞愧的想找个洞钻下去。请注意,我并不是为了所谓的权力而失败,只有没有做好了事情的失败。但是,一些我们生活中的真切的失败,让你不得不有一种挫败感,一种自卑感,但我说相比那些付出了很多甚至生命的人,我这点又算什么?于是乎我只能去调整了,只能去调整了。我想总会有调整好的这一个时候。当我想到我的目的是战胜恐惧和谎言时,这种挫败感又明显的下降了。
  
  所以,《V》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要战胜整个恐惧和谎言,首先需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恐惧和谎言。这一个步子,我会慢慢的迈进,我需要为勇敢做好准备。我们每一个为了战胜恐惧和谎言的人,都一样。
  
  正如白岩松所言,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的信仰和梦想。这样的话,我们便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即使挫败。也会有勇气重新站起来。白天我会去胶州路悼念那些遇难的亡灵,因为战胜恐惧和谎言,既要从这一步步的细节开始。
  
  最后我想说,我写这个东西并非装逼或者装清高,我也是人,有时候也会物欲横流,有时候也会因为这个让自己和别人感到烦恼。我想这个就留给我自己去宗教中探寻答案吧!但我想说,我现在有一个心情是比在过去几个小时所在域的那些个问题要好些的,那就是,我相信我的梦想以及我为了我梦想所付出的行动是可以战胜这些烦恼的。
  
  所以,向谎言和恐惧开战吧!学学《V》中的英格兰人,他们最后站了起来,我们也要站起来。当然要从小事和大事两方面都要做。
  
  不要怕尴尬、不要怕失败,重新站起来,我们需要对自己宽容,也许我们就会有成功那一天。
  
  For Freedom, For Democracy, For Future!
  
  Cheers!
  
  西元2010年11月20日于上海
  
  篇四:由面具所联想的多重 ――V字仇杀队观后感
  
  也许日后,当我们再谈到这部电影时,我一定会很乐意地再和你交流,并且更多地与你就这部电影本身进行探讨。但是现在,我似乎写不了一篇单纯的影评,它给我带来的思考之多,出乎我的意料。思维的破门而入,让大脑陷入暂时的无序,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很短的时间,巨大的变化,如同习总探望的保定市的小村一样。
  
  V for Vendetta。Vendetta,家族世仇,或者译作族间仇杀。但相比起现在的翻译,我更喜欢叫它《V字别动队》。当然,仇杀队的这个翻译从字面上更准确,也更吸引人。但是,看完这部片子,稍微地体会一下,真的有世仇吗?也许是人民与政府间的矛盾,可这算不上是世仇,北方之火党的存在时间还没有一个年过半百的人长。世仇,起码是要传代的。别动队,一支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特别行动的队伍,重点在于达到目的,这其中也会有杀戮,却不是核心。
  
  对V而言,杀戮不过是释放信号的一种方式罢了。V,这个由灾难中诞生的天才式人物,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不过是想唤起人民的觉醒。
  
  面具之下――是一个人
  
  我在央视播出这部电影前,便记住了电影的名字,而我认识这幅面具,则是更早以前的事。这是一幅神奇的面具,但凡一个成功的漫画人物,似乎都需要一副面具,无论是套丝袜的蜘蛛侠,还是蝙蝠侠,还是V。但不同于别人的面具,V的面具需要群体的支持,他的独舞是为了召唤同伴,面具下需要聚集的力量。布鲁斯韦恩只要一个就够了,人多了还会拖累他,而效仿者也会因此将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
  
  但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人?其实重点不是“一个”,而是“人”本身。这部电影,似乎早已被国人符号化了,V在不少人心中已经成为精神寄托,或者是崇拜的对象。不过,V这个英雄其实在电影中的一年时间里将不少精力花在了自己的爱人身上。看第二遍时,我才体会到V对Evey的爱――那段由他精心设计的“牢狱之苦”,折磨着爱人,也让自己备受煎熬。但他为了让所爱之人真正解脱,依然坚持“袖手旁观”,直到对方走完最后一步。对V这个早已把死置之度外的人来说,也许需要更大的勇气。(www.fwsir.Com)而当Evey淡然离去,他取下面具用力砸下镜子,伴随着哽咽,掩盖在面具下的应该是一张痛苦的脸庞。这一刻,V这个形象突然饱满起来,他不再像是一个远远凌驾在众人之上的神一样的人物,他原来还有这一面,或者说,他发现原来自己还能为此而痛苦,这似乎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一如影片的最后,他躺在Evey的怀里说的:“直到遇到你,一切都改变了……我本来不再相信我还能爱……那是你能给我的最美好的东西。”这时,他似乎才合乎一个“英雄”的定位――首先是一个懂得爱、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而后这个人完成了一件常人无法完成的重要任务,升华成英雄。
  
  我想,Evey也许很早之时就想摘下V的面具了吧。后来我才注意到当时为Evey做“篮子里的鸡蛋”时,V并没有戴“粉色手套”,那是一双得以展露“真面目”的手,也是整部电影中直观展现男主角身体的唯一片段。司令官Prothero和女验尸官的记忆中出现的那个从燃烧的废墟中走出的“圣诞亡灵”,在我看来如同复仇之神一般,并不是真实的他。真正的自我寻回,会不会出现在那一刻――他扶着Evey去了楼顶,本想给她盖上一件披风,但Evey却不顾雨水,兀自地走了出去,停住,“God is in the rain.”缓慢的镜头下,雨水如一粒粒圆珠,滚落过她的脸颊,如上帝的眷顾,温柔地拂过。她缓步前进,一如V当年从废墟中诞生一般,俯瞰城市,又闭上眼,抬起头,慢慢的举起双臂,似乎要将多年积蓄的痛苦推出体外,她哭着,又笑了。V看在眼里,一切是那么相似,当年火堆废墟里的狂吼呐喊,现在天台雨中的欢笑泪水。
  
  疾风暴雨,电闪雷鸣,如此的大排场,像是为二人获得重生而安排的庆贺仪式。
  
  我突然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的Andy Dufresne,同样的释怀,同样的张开双臂,同样的惊天泣地。
  
  面具之下――不是一个人
  
  1605年,十一个天主教徒打算通过炸议会大厦来送国王上路,可惜,11月5号他们没有成功。于是,这天成为了国王的大庆之日,以及不少人心中的灰色忌日。那年,教徒们的为了反抗国王的宗教迫害揭竿而起,并非为他们自己,他们代表了一个群体,一个更多人在面对迫害时选择隐忍的群体。政治家往往善于勾勒梦想,这是瞅准了人民的需求来的,谁的饼画得更像真的,让人觉得更可能尽早的得到,谁就可能被选为领导者。没错,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事实上,你可能只享有听起来令人愉悦的所谓“所有权”,但是怎么管,还是由你请来的“管家”帮你料理。“管家”在竞争上岗时说:“我会为您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纯净的周边环境,没有同性恋,没有异族人。哦!听说您的孩子病了,没关系,我这有药,让他吃了就好了。英格兰必胜!”一切似乎完美无缺,体贴入微。可能他看上去不是总有些不顺眼,他的指甲缝里似乎还有血迹,但当你察觉时,他已经飞快地将自己打点“干净”,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你半信半疑地将家门钥匙交给了他。这其实很正常,如果让你觉得又好又放心,政府就没必要老是换届了。说实话,人民和政府似乎总是站在对立面上互相猜疑,而如果政府这个词的前面再加上“独裁”两个字,那么猜疑似乎就变成单项的了――即人民的一种单纯行为。这其中似乎包含了很多情绪:抱怨,不安,疑惑,等等。换届没什么,每到换届之时,人们似乎又看到了转机,变得满怀希望起来。但问题是,如果这时的政府阻止了换届的可能性,且毫不上进并与人民的意愿背道而驰,人民的不满情绪便开始积压,最终总归是要发泄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V不是一个人。他的出现是在告诉大家――可以行动起来了。如果说控制电视台发表他的演说算是他的自我介绍,那么后来几次暗杀北风之火党的党魁则是在给人们不断强化“行动起来”这个概念。人民是强大的,人民又是懦弱的,他们要左顾右盼,要思前顾后,他们需要时间来思考,同时他们也在等待,需要你给予他们更多的勇气。一个成功的起义者必须了解这些,他得有足够的智慧在合适的时间施放暗示,同时仔细观察局势,不失灵活地改变策略。此外,他还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并对自己的判断抱有绝对的信心。这有点像追求喜欢的女生,你知道过于莽撞只会吓跑对方,于是在抛出暗示后让出空间留给对方,她开始可能会很乱,但如果认同你,她会去考虑,这时是锻炼自己修为的时候――定好期限,做好该做的并一步步地推进。似乎和等待有所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么他们最终都会如你所愿,给予你有力的积极反馈,你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你实现了他们心中所想,他们知道你在为他们着想,你最终让他们相信――大家是一群人。
  
  人民从不傻,人民的眼镜是雪亮的。片中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大家对于冠冕堂皇的言辞总能有清晰的判断,甚至不去听内容,光是看看播音员眨眼的频率,就能知道新闻的真假。这时的政府若是还将欺骗和压迫继续下去,那么“V”的出现就不远了。
  
  戴着面具的人
  
  “你戴面具的时间太长,以至于都不记得面具下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片中Deitrich这样对Evey说。这话从一个带着面具的好人嘴里说出,不免讽刺意味浓重。一个好人,或是一个保有正义信念的人,在面对社会时仍然要戴上面具。为什么?因为个体的真善在面对社会的丑恶时会变得不堪一击?因为担心善良会遭到外界污秽的侵蚀?因为害怕外界在了解真实的你后会强行改造你,于是穿上虚假的外套,戴上伪善的面具?你是真的善良,为何还要假装怜悯?你有真的美丽,为何还要杜撰不切实际的浮华?难道不担心那面具有毒,戴长了真的会腐蚀你纯净的心?不去顾虑那外衣着魔,浸入你的身体,取代你真实的肌肤?
  
  你戴面具的时间太长,以至于都不记得面具下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即便如此,怀有美好的人们依旧坚持这样。这似乎是在混沌时代坚守真理的最好方法。也许自己会中毒,会遭到侵蚀,但过程是缓慢的,就像往清水中滴入颜料一样,染色需要过程。有的人可能很快就被改变了,他也许是一杯热水,颜色在那儿随着热扩散的很快,但其实,这样的人或许更少体会到痛苦,或许是从“一种快乐跳跃到另一种快乐”的过程。但如果换成一杯冰水,扩散的过程被无限拉长,他会觉得痛苦,会有被撕扯的感觉。这种封闭式的坚守注定是孤独的,越想保有美好,越是伪装的深,越是会体会到挣扎的痛苦,与此同时,由于伪装的缘故,你很难吸引到善良的人。如何支撑自己呢?Deitrich的做法是花费比买一栋房子还多的钱去精心打造他的“精神寄托”――那儿有《上帝拯救女王》,有《古兰经》,有属于美好世界的碎片。在没有出现V,没有遇到Evey之前,他就这么一人坚守着。独自一人品尝挣扎的滋味,不时抱怨,但仍珍视永恒的美。
  
  好人会摘下面具吗?当然会。他们渴望摘掉面具,自由地去感受。但在久旱的大地上,心中的种子期待一场大雨,来给他们勇气破壳生长。我思考过,如果没有Evey的意外到来,Deitrich会不会播出他的那场让人难忘的节目。我想,是会的,当然,Evey的出现让他更受鼓舞,但事实上,V才是给予Deitrich破壳之力的那场雨,Evey可能是风,她吹掉种子外附着的泥土,并将它吹送到受雨洗礼的最佳位置。他最后一次的节目,注定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次出场,他收获了一个媒体人最珍视的礼物――观众心中真实的快乐 。Deitrich应该早已有所觉悟,所谓的说辞不过是拿来安慰Evey的,只是连他都没有预料到风暴来的如此之快――当你展露出与残酷世界完全背离的美好时,要么就迅速渗透你,要么就将你抹去。
  
  一个不是V的人通过非暴力的方式主动向人民传递了希望,这样的光明对于黑暗而言太危险了。
  
  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来掩饰魔鬼般的心。这是一件恐怖的事。如果好人戴上面具是为了守护,而坏人戴上伪善的面具则无疑是想吞噬更多的美好。恶不分大小,强奸少女的秘密警察,荒淫无度的蓝衣主教,用活人做实验的女验尸官,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面具,他们都有着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他们是腐化堕落的毒虫,是作恶的先锋,他们代表了对自由意志肆无忌惮的恶意破坏,但他们居然维护着“制度社会”的“正义”,一切是多么恐怖!
  
  司令官Prothero在电视里的几段演说颇有讽刺和揭示的意味:“No one escapes their past.No one escapes judgment.没人能摆脱过去,没人能逃脱上帝的审判。You think he’s not up there?You think he’s not watching over this country?你们以为他没有?以为他没有在注视着这个国家?Strength through unity.Unity through faith.力量来自团结,团结来自信仰。Good guys win,bad guys lose好人胜利,坏人失道。”让一个十足的坏人义愤填膺地说出这样的话,确实是个很有趣的安排。显然,坏人戴着伪善的面具不会慢慢变成好人,大家都很清楚自己的目的。“我们的工作是报告新闻,不是伪造新闻,伪造是政府的事情。”这是Dascomb在被秘书问及新闻真实性时说的。他语气平缓,神态安然。无疑,他深信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我们似乎不能把这类的人简单的划分到“好人”和“坏人”的行列,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们是无根之人。从他那似乎可以看到戴面具的悲剧结果,即将这期间得到的虚伪命题当成真理并加以恪守,电视塔里,他英勇的拆除炸弹,避免了巨大的公共损失,可惜,他所效忠的不是真理,于是他的所为也无法让人敬畏。那种守护之力让人怀疑是否是为了明哲保身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不知目的地为活而活,这似乎比戴着面具去作恶更可恨。
  
  摘下面具后
  
  世界是什么样?它不是你想的那样。但你真正期望世界是什么样,其实它就是那样。
  
  看此片是因为友人的推荐。待我看完后,友人问我:“我想知道,接下来呢?”
  
  接下来呢?议会变成废墟,人们抛下面具,一同和V庆祝属于自己的胜利,但后面该怎么办?
  
  当时我想到了“庶民的胜利”,其实这么说也不过分――人民近乎完整的推翻了强权政府,亦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算是堪称完美了。可同样,影片也没有说组建新政府之类的内容。于是我想,可能会出现一个平庸的政府,他们也许会收拾烂摊子,但也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个是对比的结果。
  
  其实,人民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他们会想到当年北风之火参选时发生的那场瘟疫和竞选有什么关系吗?他们甚至连“悲剧是政府一手导演的”这个事实都没搞清楚就和V一起揭竿而起了,如果这个政府适当的给他们一些自由,没有夜间宵禁,没有阅读限制,少一些剥削的话,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反对他们呢?我们可以联系现实,在网络的开放下,参与性以及平等性的凸显使得人们似乎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真相”,去维护“正义”。于是乎,漫天的口水仗和所谓的真相报道层出不穷,信息的更新速度已经超过了你的思考速度。你时常是在阅读完一篇对于某热点事件的追踪报道后,正打算酝酿些评论抒发下感触,可还没等你组织好语言,一篇更加详细、生动、发人省醒的报道已经出炉了,悲剧的是,它的立论站在了之前一篇的对立面。于是你抱着自己将信将疑的观点,面对着是非难辨的舆论洪流,最终无奈地迷失。你没有错,写文章的人也没有错,制度更是不错,这比起无法说话,天天靠戴面具见人的日子强多了!但是错在哪?总有地方不对。允许说话似乎把人们引向另外一个极端――娱乐至死,虽然我们生活的社会离这尚有距离,可我们已感到力不从心。
  
  也许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对事实的判断能力,并且在不能说服自己前先保持沉默?有的事物条理清晰,能以是非概括,但有的则脉络复杂,有着多面,从不同的角度看似乎都有道理存在。如果你只是普通的民众,也许可以随意发言,但如果你是拥有公信力的人呢?你的一席话可能就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声音,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另外一部分人的判断,而这两部分人加在一起的影响力也许就能撼动某个事件的发展方向。事物本身的多面性并没什么,可观点的包装为其戴上了“面具”,它的多样性被掩盖,外表变得有煽动性。这样做可能直达事实,也同样可能扼杀真相。你无意的一句话也许牵动着别人的命运,这时你还敢随便说吗?于是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选择谨慎,选择沉默,选择戴上一副无表情的面具。
  
  净化语言环境和网络环境,我很赞同,但如何改变,我一时无解。
  
  同样是网络的催化,公民在使用权力方面的意识迅速觉醒,特别是在反腐方面。人肉,微博,似乎成为了当前最有效的反腐手段。当然,也有不少人表示麻木――流水的贪官,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且春风吹又生。其实仔细想想,政府的进步虽然缓慢,但也在一步步走着。过去,十六大的时候,政府的自身建设是按照“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四位一体”进行概括的,“反腐倡廉”放在作风建设中。而到了十七大,报告则把“反腐倡廉建设”从作风建设中分出来,专门作为一部分,形成“五位一体”布局,并在关于加强党建的要求中,除了过去强调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外,特别增加了“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听起来虽然无关痛痒,但其实是有思路的――就是监督过程对公众的逐步开放。
  
  到了十八大,仍然是“五位一体”,但里面的顺序有了变化――“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提到了制度建设前。又有不少人嗤之以鼻,调个顺序你就激动了啊!这总是比毫无动作要强的,同时也坚定党在惩治方面的态度。于是大家才能在网上看到种种的揭发吧,那真不是一个党的监查部门能做到的,只有和人民合作,才更有希望根除自己的顽疾,人民有期许,你有诉求,于是一拍即合。
  
  有希望的社会需要有希望的人。其实在看第一遍时,我就知道片子一定不是悲剧收场,因为主线角色中出现了有希望的人物,且这类人物虽然一开始处在和主角对立的集团,但他们客观,就事论事,拥有自己的判断,最终会帮助甚至取代主角来维护正义。片中有一段描述Finch总督在看录像资料,录像中V在犹豫是否将被击晕的Evey带走,V的决定可能会改变日后Evey的命运。当时Finch指着V说了一句:“他还有些人性。”我顿时觉得这出戏要精彩了。
  
  其实后来,我也构想过由总督Finch担任首脑后领导的英国――一个了解人民苦难的人,一个和反抗领袖对话过的人,一个亲自挖掘事实真相的人,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这样一个了解人民和国家的人,在他的领导下,是否能让一个满是创伤的民族迅速重燃生命,焕发奇迹之光?很多民族在乱世终结后将会迎来一段令人无比振奋的辉煌时期,每个伟大的民族都有。那时,人民的生活可能依然艰辛,但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充满干劲,面对百废待兴的民族,大家干劲十足,都以自己能为复兴民族之光去奉献而倍感自豪。伟大的民族为什么总能在危急关头挺立?这不是历史的巧合,也不是自然的选择,是民族特质决定的。伟大民族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境遇也不同,但在面对存亡时的气质却意外的一致。
  
  Finch在和V对话后曾问过他这样的话:“你为什么以前不站出来?你在等什么?”“是你,总督先生,我需要你。”V说。我在想,这话是不是有一种托付和交接的意思?V将旧机器打碎,并让信得过的人物了解真相,未来这个人有没有兴趣带着整个国家走出泥沼,迈入辉煌,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我真希望自己相信那是可能的,可是我每次看到世界改变,它总是变得更糟。”当时面对自信满满的V,Evey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其实,这个世界是我的,也是你的。你希望它变成什么样呢?
  • 英语电影观后感
  • 哈姆莱特电影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作文1500字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