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湾观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海豚湾观后感
  
  这部影片揭露了日本太地町大规模屠杀海豚的惊人内幕。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秘密进行的,甚至连大多数日本人都不知情。拍摄人员冒着巨大危险,精心隐藏了摄像机,屠杀场面最终公诸于众。除了长久的沉默,很难用言语形容,在此摘录网上的几句描述:蓝绿的海水瞬间变成触目的红色,海豚的哀叫从有到无,只剩下日本渔民的笑谈,海豚的尸体在水中浮上浮下……
  
  看完这个影片,我有两点印象比较深。一是带领者奥巴瑞。当时,他们的出现遭到日本渔民、政府人员的强烈抵制,甚至有被迫害的危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坚持要去揭开真相。在险恶的环境里执着于追寻真相,我为此而感动。这种精神其实很早的时候就熟知了,尤其是在应试作文中,谁都谈起过一些因坚持真理而丧生的人吧,那时仅仅作为素材而已,不过是一张作文纸的分量,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感动了呢?后来,我在大学期间喜欢看杂文,也看到过关于文革时期的文章,从那些面对死亡仍然勇敢道出真理的年轻人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炙热的情怀涌过心头。真相、真相,那是一个要冲破一切黑暗去争取的东西,如果要委身在虚假之中,活着比死去还要痛苦。现在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似乎已经淡忘了那时的自己,那个会在端午节为屈原写诗纪念,那个忘了好友生日却铭记着林昭的祭日,那个一遍遍诵读秋瑾诗词并作为个人签名,那个曾因转发政治禁书被点名批评的女孩。有时会想,如果自己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处在动荡的时期,很可能是一个冲动的人,至少我觉得很多东西值得放弃生命去狂热追求。然而,仅仅几年的时光,一切已经变得久远。我已很少再看杂文,而是去关心一些回归生命的、哲理性的反思。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逃避,我确实在逃避一个年轻人对社会的责任,我不愿再激动、再愤怒了,对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我什么也不想说,任其发展。现在看来,自己已经不是一个能执着于信仰的人了,还记得那句顾城的名言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话也是在影射那个黑暗的时代――文革。(www.lieshai.com)我很喜欢,只不过我是在黑暗中闭上了眼睛,做了一个阳光正柔和的梦,可怕的是,我开始憧憬自己不要醒来。说远了,其实对于这个影片的情节我不想做过多的评论,网上会有很多不错的观后感,我仅仅去捕捉突然闪现的思绪。关于执着真相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曾经容易因社会问题而激动难眠的自己,悼念一下而已吧,我,已离开了那个年纪。
  
  另一个问题,是对生命的价值排序。一棵树与一个人,你觉得哪个生命更重要?如果说是人,那评判标准是智慧程度?是否可以这样比较呢?海豚是一种高智慧的生物,它与人友善,并可以接受训练。出于非自然食物链需求的原因,去疯狂屠杀它们,的确令人发指,阻止这一行为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我想到了很多同样遭受人类残害的生命,并没有得到关注。我们对动植物的保护,一是因为稀缺,怕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另一个原因是某些特定的动物容易与人类产生感情,从而得到特殊照顾。生命的珍贵程度完全以人类的眼光来决定我不太接受,虽然我仍然摆脱不了人的视角,但我认为生命应该一视同仁。我和一棵普通的梧桐树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不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它更有价值,我们都是同样的元素构成的,都一样来自宇宙最初的爆炸,都一样要融入泥土,一旦打破时空的局限,我就是它,它就是我。我并不能因为自身元素暂时排列得复杂一些,就对其他生命产生优越感。如果能这样尊敬彼此,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么多肆意残杀生命的事情了。
  • 《蓝色的海豚岛》读后感
  • 《海豚湾》观后感:呐喊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