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安石《示长安君》有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纵是铁汉也柔情

  ――读王安石《示长安君》有感

  示长安君

  宋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沙尘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王安石(1021年12月18――1086年5月21),字介甫,号丰山,汉族,临川人,北宋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舒州通判等职。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以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这十五年间,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国库充裕,富国强兵的效果十分显着,呈现了百年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改革弊政,自有风骨,一心为民的铮铮铁汉,也有他柔情似水的一面。着名的《示长安君>就是一首流露作者温婉多情,兄妹情深的代表作。

  这首诗作于仁宋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使辽前。这一年他正好四十岁。诗中的长安君是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王安石与她兄妹之间感情深厚,因此在临行前写了这首诗给她。诗的首联讲少年分离之苦,心情沉重。老去相逄本应欣喜,却又顿生"怆情"。这一句的关健是在"老去"二字,此时的王安石己在仕途奔波多年,虽不能说失意,但总有一种大志末伸的感慨。这从他嘉佑三年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却未被采纳可知。作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从青年时代就想干一番事业的政治家,到了不惑之年还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悲怆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可是这种心情又不是可以随意对人吐露的,只有在象长安君这样自小与自己手足情深的亲人面前,才能一吐为快,让家人理解你,陪你叹息流泪,给予同情和安慰。

  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这二句准确地选择家庭生活中的细节,运用恰当传神的词语,创造出了一个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的意境。"草草"修饰"杯盘",可见酒菜之简单;"昏昏"修饰"灯火",既随便又神秘。在这昏暗的灯火下,促膝谈心,席间谈笑风生,欢声笑语;灯下推心置腹,直面人生。这位妹妹用她特有的朴实无华但真诚深情的方式来送别兄长。诗中"供""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精心挑选,其手足之情和家庭之乐由然而生。

  家庭生活是如此的温暖欢乐,诗人却难得享受得到。这就不能不令他自伤自怜,感慨万端了。故颈联即以感慨语出之,二句以"自怜"和"又作"串成一气。兄妹俩被湖海阻隔,多年不见,刚刚相见还在伤情之时,想不到又要冒着风沙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异域去。"三年"言相隔时间之长;"万里"言距离之远,一纵一横,相辅相成。"湖海"极言阻隔之深,"尘沙"则言远行之苦,读罢更使人感到相逄难,别亦更难。然而,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尽管自怜自叹,还是要决然而行。至于骨肉亲情,诗人自信大丈夫志在四诲,视万里若比邻。若是手足情深,隔得再远,我们的情分也会日益亲密。所以诗人最后说,到了大雁南飞的秋天,我会寄信回来,告诉你重逢的日期。这既是对妹妹的安慰语,又是此行必须完成任务的自信语。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王安石的名作,就在于作者在诗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意。无论是对亲情阻隔的深情眷念,还是对仕途艰难的顿生感慨,都是出于肺腑的至情。这正说明王安石不仅是一个铁腕宰相,同时又是一个富有柔情的凡人。

  程安林,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六十年代入伍,服务于北京军区工程兵安装营。后转业至中石油大庆石化总厂,八九年调中石化濮阳乙烯,历住科长,车间主任,竣工验收办主任等职。退休后涉猎诗词书画,有多篇诗作,诗评散见于《石化老年》,《八桂诗词》,《家乡》等刊物。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