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干校六记》有感
1683135 袁璐
进入大学以后,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即便读书长篇很难读下去,在老师的推荐中,偶然看到了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篇幅短小,于是便买了书读了起来。读下来,便停不下眼,读完后,更是意犹未尽。
《干校六记》讲的主要是七十年代初钱钟书和杨绛作为文青下乡入干校两年间的艰难生活,主要由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片散文构成。是很小的一本册子,很快便看完了。
我们都知道文革时期是一个苦难与磨难并存的时期,我原以为这本书读起来会令人充满了艰辛之感,但是实则不然。
读完之后却感觉到,这本应是艰难的岁月,却被杨绛先生写出了一种平淡与朴实,甚至偶有欢笑,充满了小情趣,不禁令我唏嘘不已,感叹道:每朵乌云都有道银边,在困难的日子里,有爱情的调味剂真好,歆羡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希望也能遇到一个同甘共苦,不忘初心的人。印象较为深刻的一段是杨绛先生戏称的“菜园相会”,“班长派我看菜园是照顾我,因为默存的宿舍就在砖窑以北不远,只不过十多分钟的路。默存是看守工具的。我的班长常叫我去借工具。我就兴冲冲走去走回,借了又还。默存的专职是通信员。默存每天沿着我们菜地东边的小溪迤逦往南又往东去。他有时绕道到菜地来看我。默存从邮电所拿了邮件,我们就隔着小溪叫应一下,问答几句。我一人守园的时候,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有时风和日丽,我们就在窝棚南面灌水渠岸上坐一会儿晒晒太阳。有时他来晚了,站着说几句话就走。他三言两语、断断续续、想到就写的信,可亲自撂给我。我常常锁上窝棚的木门,陪他走到溪边,再赶忙回来守在菜园里,目送他的背影渐远渐小,渐渐消失。他从邮电所回来就急要回连分发信件和报纸,不肯再过溪看我。不过我老远就能看见他迎面而来;如果忘了什么话,等他回来可隔溪再说两句。”(选自《干校六记》 “学圃记闲”)从中不难看出,在当时那种困难情况下,两人能互相关心和爱护,相处和谐,并在日常中洋溢着生活的情趣,不禁让我感叹,现实中的我们在对待爱情时也需要真心和坚持。
说起来写这本书时,杨绛先生已经五六十岁,但从文字中丝毫看不出是这样年龄的人写的,字里行间反而流露出一种欢乐、俏皮,有如一个十五六岁少女的日记,这实属不易。我在其中最爱“小趋”记情。讲述的是杨绛先生和“小趋”(狗)的故事,钱钟书杨绛夫妇因为喂养流浪狗“小趋”而和“小趋”成为朋友,后来因为搬家和“小趋”分别,杨绛先生听说自己走后“小趋”不吃不喝,并对“小趋”的未来做了推测(是被吃了还是成了流浪狗母亲,生了很多小狗崽),读罢,我感到有些许辛酸,但是还感受到了在苦难中超越自我的从容和人性的温暖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总而言之,《干校六记》是一本很有趣的一本书。值得静下心来一看!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在书中很喜欢的一句话:
据说,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杨绛《干校六记》
先生:也有用于称呼有较高学识与地位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