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触爱情的内核
――读《致橡树》有感
原创: 38号邵铭钰
初读诗人舒婷这首诗时如水中望月,朦朦胧胧,参悟不了其中要表达的意蕴。当有了类似的生活经历,再读时如庭中望月,窥多得几分月色,理解也便多几分,共鸣的力量由此催生,须得通过只言片语来释放。此诗似染作傲然与诗意的一片,与当时的繁花似锦格格不入,坦诚的内心独白给合乎一切规则的世界撕裂的一吼,在灵性的人心里留下余音袅袅,不知赚取了多少诗外人的泪水。
对畸形爱情的否定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诗的开头,诗人便以斩钉截铁的口吻来否定攀援式即依附式的爱情观。凌霄花没有自立的花干,得攀援树的高枝来展示自己。诗人通过凌霄花这个比较独特的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看似“爱情”却又亵渎了神圣爱情的社会现象。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在这里,诗人同样以毋庸置疑的笔触对单向型或奉献型的爱情观加以否定。诗人不屑以一味的顺从和付出来捆绑爱情,即使这种付出有时是出于真心实意,但也难免不陷入不平等的泥潭,爱应该是双向的。两个“不止”表达诗人超出这些范围,即不仅向对方倾情奉献,也必须留独立空间和留一定时间爱自己,相爱也必须自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和精神主体,爱他人或懂他人甚于爱自己和懂自己的可能性几乎是沧海一粟,从某种程度上说,爱他人的驱动力之一是爱自己,比如我们喜欢和使自己感到舒服的人在一起。如果痴情已疲,将自己的空间无限压低,低到尘埃中开出的花也只能是凋零之花,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
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在通过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等意象来对畸形的爱情观加以否定后,诗人继而坚定地说:“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以木棉树和橡树来比喻恋人,将这种恋爱关系放在同等的位置。两棵树都是高大、根基深厚的乔木,这大概就是势均力敌的爱情吧!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种相互缠绕有相对独立的距离,让人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和谐意境。不需要在意世俗的眼光,彼此的心灵世界彼此心领神会便足矣。无需多言,便能心照不宣,心灵相通的融洽程度来自心灵的默契。彼此眼眸不经意的邂逅,是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是相濡以沫、细水长流的爱情。既然处在同等的的位置上,便要同等地分担爱情路上的荆棘,一起享受共患难后的苦尽甘来。南北各一方的木棉树和橡树,在空间上仿佛永远分离,但在心灵上却是终身相依。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守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诗的最后,诗人将自己内心的独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直接表露爱情的坚贞,不仅在于外在的倾慕,更在于精神的契合与欣赏。
诗人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建意象,让人感受到她对自尊、独立、平等的爱情的执着追求。在这个构建过程中,诗人也显示了马斯洛理论层次的递进,即从尊重层次到自我实现层次的递进,这是一代女诗人的睿智,亦是其爱情观的升华。
这首诗发表于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她的心在那个颠倒是非、混淆是非的年代徘徊,出于对一代人或者说新一代女性的热切关怀,她重新思考人的情感走向,对自尊、独立、平等的爱情的大声礼赞,真挚又坚韧!为之动容之余也让我联想到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爱情。
平等之爱
Quint Buchholz [德国]
“不,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人舒婷在那个灰色压抑的时代对平等爱情的热切呼喊,坦率又真诚,这种平等更多指向的是精神的平等。如果说这是直接的表达,那在路遥的《人生》这本书中,对同样主题的爱情却有着更为深沉迂回的表达。
主人公高加林高考落榜后,回到农村做了民办老师,作为农村知识分子的他与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深爱着他的刘巧珍像两条平行线,似乎走不到一起。但不久后高加林失去了老师这个岗位,从村里的知识分子变成一个看不到出路的农民,在煎熬痛苦中,家中殷实、善良真诚但内心有些许自卑的刘巧珍向高加林表达了自己炽热深沉的爱,迷惘中的高接受了刘的爱。但后来高当了县城的通讯员,这不仅使他的经济得到改善,使他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充实。这时候的他与刘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他们的爱情裂痕越来越明显。官家女儿黄亚萍的出现更是加深了这条爱情裂痕。从文学艺术到国际形势,高与黄无所不谈。于是,高选择了与刘分手,这是精神的不平等使然。生活是场出其不意的戏剧,高最终还是回到了土地,失去了待遇优厚体面的通讯员工作,一穷二白的他也最终与黄亚萍结束梦幻般的恋情,这是物质的不平等使然,也是城乡差距带来的困惑与无奈。一个自始至终的主角,两场爱情悲剧,作者在悲凉的故事中寄托对平等爱情的呼唤。
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对平等爱情的追求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崛起,成为追求平等爱情的内在驱动力。当代女性通过对男权主义的抵抗,摆脱男权主义的束缚,从而增强自我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平等、政治地位的平等、家庭生活方面保持平等都是构建平等爱情的重要因素,其最终指向的是较理想化的男女关系。无论是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铁凝的《对面》还是王亿安的《弟兄们》,都有对平等的爱情关系的思考。在这个探求平等的过程中,物质往往是次要甚至是不起眼的,尤其是在这个物质相对丰裕的时代,精神的平等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精神的契合才是爱情的长久动力。
灵肉之爱
Embrace,毕加索[西班牙]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守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这句诗让我想到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想起弗洛论蒂诺和费尔明娜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
马尔克斯曾说:“世界上再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在这本书中,年轻的电报员弗洛伦蒂诺和出身名贵家族的费尔明娜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但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女主人公父亲的反对,她嫁给了同样出身高贵的乌尔比诺医生。爱作为一种个体无法超越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却仍然遏制不了生命的本质和人的创造性。弗洛伦蒂诺痴心等待着初恋情人,他们用殷切的情书传达彼此的情愫。但弗洛伦蒂诺在经历漫长的相思后无可避免地受到了生理需求的影响,这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使他同时与诸多女人演绎一段段不同的性爱故事。他企图以“肉的放纵”来缓解对费尔明娜的痛苦思念,“那就是,他对费尔明娜的虚无缥缈的爱可以用世俗的激情来代替。”在与众多情人的爱欲中获得性的满足,反而加强和支撑了他对费尔明娜的柏拉图式的爱情,爱的两个极端在他的身上抵触、碰撞。弗洛伦蒂诺的灵魂一直遥遥渴望着费尔明娜的肉体,在历经半个世纪灵的忠诚后,随着乌尔比诺医生的死去,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在古稀之年觅得爱情的核心,完成了灵魂与肉体的结合。
在《白鹿原》这本书中,同样演绎着一场灵肉一体的爱情。白嘉轩最小的女儿百灵与一个彻彻底底的革命者鹿兆鹏的结合,是新一代青年的情爱结合。他们对封建婚姻强烈反对,他们彼此欣赏彼此的灵魂世界,他们灵肉结合的过程纯洁又唯美,诠释着人性的美好。
罗素,现代西方最早提倡性自由的思想家之一,在他看来:爱情高于单纯的性行为,没有爱的性行为是没有价值的。在很多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感官与心灵相互碰撞产生的一霎那情愫,往往需要在灵魂抑或精神的主导之下方可酿造细水长流的厮守之爱,只有灵魂凌驾于肉体之上,情与爱的结合才最终完成。
纯粹之爱
Jungho Lee [韩国]
这种爱无关金钱,无关肉体,它像巍峨高山上独立绽放的雪莲花,纯净得容不得半点瑕疵。它摇曳在高处,凝望着匍匐的俗世。
在简 《四月裂帛》这篇散文中,作者逼近主体灵魂的深处,透视主体人格,阐述一个个纯粹的爱情观。“我不能接受夫妻因信仰所发生的任何冲突,我有很希望这位女作家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我当然希望结婚的对象也是基督徒……我可能选择独身,我是矛盾的人。”这不同于世俗的择偶标准,在作者看来,精神的契合最为重要。信仰的背后是一个诺大的精神世界,如果信仰不同,宁愿选择独身。“如果不是基于对永恒生命忠心寻觅而结缔的爱,它不比一介微尘骄傲。”心与心的相遇,才能触摸生命最本质的内核、爱情。“那么,的确必须用更宽容的律法才能丈量你我的轨道。你不曾因为我而放弃熟悉的生命潮汐;我也不必为你而修改既定的秩序。当我们相约,其实是趁机将自己从曲曲折折的轨道释放出来,以大而无当的姿态携手、寻路。”这是昂然的人格独立意识,真正的爱情应是自由的,不需要借助婚姻的外壳来实现携手共进抑或捆绑爱情,相爱的双方因为爱而成为彼此的信仰。
像民国着名哲学家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他们志趣相投,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才华赞美至极,林徽因对金岳霖也十分钦佩敬爱,但最终林徽因还是没有选择他,而金岳霖却用一生证明了对林徽因纯粹的爱,那是一种真正柏拉图式的爱。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最深沉的呼唤和应答”。
一书一世界。我一直相信,文学作品尤其是好的文学作品,它带给阅读者的不仅仅是表层的消遣娱乐,它可以直抵人的内心、直剖人性,带给人近灵的思考和觉悟。爱情是其亘古不变的话题,它以一个个爱情故事使我们思考:爱情的内核是什么?是平等、自尊、独立、忠诚还是精神的契合?我们又该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爱情世界?最终的答案应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在这个盛行快餐爱情的时代,在爱情面前,我们不妨挑剔点,耐心点。
除了以上的爱情观外,我们还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及社会视角出发,思考现代社会各式各样的爱情。
爱,
爱你眼中的一丘一壑、
一草一木;
爱你生命里所有的故事,
无论平淡无奇还是惊世骇俗;
爱你独处时思维的敏锐,
也爱你群处时的憨厚从容……
愿我们都能如清晨的阳光穿过世俗的浓雾,收获一份“懂得,并彼此深爱”般细水长流的爱情,给你我简单而又珍贵的幸福。
Blooming Scent,Catrin Welz-Stein [德国]
参考文献:
1、童县城:爱的宣言,人生的姿态――《读致橡树》[J].语文月刊.2018
2、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
3、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M]
4、憨瑞祥:论《白鹿原》中性爱描写的价值观[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
5、谈勇:红尘外的四月裂帛[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
6、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