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糖与权力》有感2500字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读《糖与权力》有感

  原创: 胖胖

  这本书是著名的人类学范例,从小小蔗糖来看文明进程、交换体系、权力生产的转型大过程,读来都浮想联翩……读完的整体感受,即是社会学炫技起来,人文派便相形见绌,逻辑性和知识性非常强。构思书评的时候会反思,如果让我写一本关于糖的民族志,我会从哪些角度来写,但无论如何确实想不到将一粒糖放置在广大的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背景下。这本书突破了传统民族志细微具体的写作视角,横跨几百年历史,勾连统治阶层和劳动阶层、国家和个人、宗主国和殖民地、西半球和东半球、男性和妇女小孩、糖与茶、咖啡、巧克力、淡啤酒等,简直就是大手笔,大开大阖,仿佛一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都在他手下展开。

  英国人爱吃甜,是因为从人类大航海以来,政治经济文化交叉后的结果,可以说糖塑造了近代英国的资本主义,而工业革命又反过来强化了英国人与糖的联系,这种相互作塑造的正反馈作用,才是英国人喜欢吃甜的根本原因。

  1.生产蔗糖最早出现在西印度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后传入印度,"suger "出自印度梵语,中国指西国石蜜,西国就指的是印度,后来阿拉伯人打波斯,糖传到欧洲,欧洲甘蔗产量有限,大量发展奴隶主种植园经济。

  哥伦布大航海,西班牙人在新大陆种甘蔗,规模一直不大,因为比起中甘蔗,挖金矿来钱更快,轮到英国人去了,就只有发展种植业了,烟草,咖啡,可可,椰子,后来发现这些加在一起都没有糖卖的好,因为这东西人人都吃,吃多了还上瘾。英国人想吃糖就必须买,每年吃糖要送出去几十万英镑,英国人有了自己的种植园就不用买了,还可以卖给别人。甘蔗的加工,去皮、蒸煮、除沫、脱水、榨汁、熬汤,形成了原始分工,工人们各司其职,三班倒,对劳动者剥削,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形成最原始的资本主义,新型的组织形式农场主自己不出钱,靠的是发行债券和融资,人不用亲自去殖民地,靠资本运作就可以赚钱,金融手段相当先进了。

  2.消费老百姓是分不到多少糖,专供皇室贵族阶级,贵族也不敢乱吃,一般稍微撒上一点点,就跟我们的花椒、蒜末、香菜叶子差不多,没有一勺一勺吃的,等到地中海制糖业发展起来后,有钱人才开始大手大脚。有钱人吃糖雕,把树胶,杏仁这些混在一起做雕塑,做的不是公园老头给小孩子做的小动物,而是调成米开朗基罗那种圣母和人体雕塑,糖就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越是大手大脚浪费糖说明你身份越真贵,就像现在生日蛋糕,甜品,巧克力,雕刻成好看的样子,那都是当时皇室用来装逼的,意思是哥是个有身份的人美洲种植园兴起之后,糖的供应有了保障,小资家庭也开始纷纷效仿,请客送礼,宴会节日都开始吃糖,送糖,就跟咱们的茅台差不多,原来都是给中央首长喝的。

  就像十几年前星巴克进入中国,成功人士的象征。装逼是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人人都可以购买一些奢侈品来体现自己的不同。无形中塑造了资本主义渴望人人平等的社会面茂,可口可乐广告,小小的罐子里装的不仅仅是可乐,还是平等!

  工业革命开始,工人结束的时候喝一口甜茶就已经觉得自己被尊重。如果英国工人喝不上甜茶,就会影响整体生产力。吃不饱肚子只能靠甜茶获得虚幻的满足感。外国人为了喝甜茶宁愿多干活,不是中国人那种给钱就加班。靠涨工资是调动不起积极性的。先是剥削你的劳动力,买给你糖再捞一笔,因为你放不下糖再捞一比。女孩喜欢中午点一杯奶茶,就是从英国流行来的。当时钟敲响四下,世间一切为茶而停止,林则徐:英国人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围绕着糖有个很大的利益集团,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工人吃更多的糖。

  3.对生活的改变外国人没有人情味,很少聚在一起吃饭,其实很早的时候妈妈会做好了饭等着丈夫回来吃饭,后来随着糖价的下跌,丈夫就习惯在单位喝甜茶吃面包,不回家吃饭了,小孩则爱上面包和果酱,无形中把母亲从厨房解放出来。整个家庭关系的重塑。你吃什么不是你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资本家决定的,奶茶不要糖是不可能的。

  伪装在方便,快捷,自由的外表下的工业化食品,正在慢慢蚕食我们选择食物的权利,这就是甜与权利最核心的地方。生产者通过糖的销售,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面貌,重塑西方人饮食结构,糖不是重点,重点是权利。书中写到:工人们为了配合生产,饮食休息的时间被改变,他们被诱导和被现实逼迫去吃,工人们嘴上甜蜜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痛苦的缓解。

  资本家使劲往工人的茶里加糖,只不过是缓解工业革命的罪恶罢了。有调查发现,越是穷的地方,商店里生产的面包越甜,穷人买不起新鲜的肉,只能靠多吃糖来弥补蛋白质摄入的不足。我们总会把甜品归类给女性使用,实际上是因为家里穷,仅有的蛋白质肉类供给给劳作的男士,女士小孩只能吃甜品。这些我们自以为正常的爱好,实际上都是剥削的结果,所以外国人爱吃甜这种,隐藏着无数权利的博弈。

  4.欧洲人对糖的认识开始他们把糖当作药品、香料,那是天堂散落的碎片,甚至那些庸医会让人拿糖粉去治疗牙病。热衷于种甘蔗的伊比利亚人自然是制糖先驱,随着后来欧非美的纺织-奴隶-甘蔗环大西洋三角形贸易结构的形成,糖开始普及入食品。受影响最大的自然就是毫无烹饪底蕴的黑暗料理王国大不列颠,几乎到了不放糖就不会做饭的地步(虽然放了还是不会)。最后作者为了点题,认为加过量的糖已经成了人造食品的惯例,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抛弃了自由用糖的权力,这是自由的萎缩…果然是个不会做饭又热爱自由的美国人。

  这个纵轴线串得太好了,我以为只讲种植园经济和资本主义贸易,至多再加蔗糖使用的阶级顺延,却还有英国社会工业化与劳工阶层的生活转变――是奴隶和无产者共同推动了帝国的经济体系,但它能被得到,以及使它可得的环境在普罗大众的掌控之外;到第五章现代食品工业,又延展了一下消费选择与自由的悖论,饮食的社会意义,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吃糖(蔗糖)的呢?"含饴弄孙",吃的是麦芽糖。

  《本草纲目》里的"沙糖"是红糖,应该就是蔗糖,但似乎是入药用。到《随园食单》里面,提鲜往往用冰糖,而且有很多甜点心了。"哦!你们怡然自得,啜饮人血使其变甜的饮品!"英国诗人罗伯特。索西和雪莱曾抵制过这种来自西印度群岛以奴隶的血制成的雪白物质;新保守主义者和健康倡导者也抵制这种导致饮食快餐化和家庭聚餐仪式瓦解的东西。似乎,糖是撒旦的诱惑。口感与刺激性,这是身体因素;物以稀为贵和对居上位者的模仿行为,这是心理因素――权力即权位与势力,而正是甜味能证明这些,或者说,带来拥有这些的虚幻感。

  笔者:胖胖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