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亲近农作物开始
――《教育要有“田地思维”》读后
文 / 王春艳
今天拜读了赵耿老师的《教育要有“田地思维”》,我觉得作者的教育理念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我们的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很多孩子虽然从小就在农村长大,但是根本分不清小麦和稻谷,葱和水仙,绿豆和黄豆,球白和荷叶……他们所认识的各种蔬菜和谷类一直摆在超市的货架上,长在餐桌上。即使走到大自然中,我们的孩子对任何庄稼和野花野草也没有丝毫的兴趣,心底不能泛起涟漪。他们看到大自然的眼神是无精打采、是黯淡无光的,远远赶不上看到电子游戏和电子玩具后眼神流露出的炯炯之光。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若我们的孩子对神奇的大自然都丧失了惊奇和赞叹之情,那将是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农作物的生长是多么神奇的一个过程啊。我曾经和孩子们将绿豆种在泥土里,只要温度适宜,一个多月后就能开出雪白或淡黄的小花,过不了多久,就会结出豆荚,剥开豆荚,就是一粒粒或饱满或干瘪的绿豆,这个生长过程多么让人诧异和喜悦啊。一粒豆子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就会变成了无数颗。收获之后的豆子可以用来煮稀饭,用来包粽子,用来生绿豆芽,用来作为种子……这一系列的过程,太曼妙了。
将农作物请进校园,让孩子们一起等待农作物的成长,欣赏农作物生长的过程,感受生命的顽强,体会农民的辛劳,孩子们心底一定会生长出很多美好的情愫。
亲近自然,认识农作物,就可以从校园的空地,教室的花盆开始。即使没有成片成片的,也可以从一株一株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播撒种子,精心培育,关注成长,共享收获,这本身是一件诗意盎然的教学活动。
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但是,要想他让心底诗歌旋律跃动起来,要想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要想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而这些联系,怎么引导孩子们去建立,当然,可以从种植农作物开始,让孩子们从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和缜密思考开始。
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它们的生长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人们和蜜蜂的辛勤劳动。而我们的人类的衣食住行,又和农作物的丰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会了解到,食用油来自油菜豆荚,一些漂亮的布料来自棉花,可口的零食来自麦子或者稻米……这些联系不但会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还会让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等等。
农作物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只要我们合理使用,它就会激发孩子们对这个阔大世界的兴趣,会引导孩子们走上研究探索的道路,会让孩子们思维更活跃,闪闪发光。
赵耿老师说,“‘田地思维’告诉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教育要追根溯源,返璞归真。教育其实就在身边,并不神秘。”我深有同感。教师是农夫,是麦田守望者,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教师要和农夫一样,从心底热爱,呵护我们的孩子。哪个农夫不为农作物牵肠挂肚呢?所以,我们要学会爱,深爱,真爱。
教师要认识到,农夫种植的农作物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是长得瘦瘦弱弱的荞麦,有的是长得高高壮壮的油菜;有的是绿油油在旱地里生长的麦子,有的是看上去绿油油离不开水的水稻;有的是可以四季常绿的小分葱,有的是秋种春收的火葱……农夫在种植庄稼的时候,要根据庄稼的特点来种植,这样才能有收获。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我们所面临的孩子,不是同一个模子里打造出来的机器零件,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内敛文静;有的调皮惹事,有的乖巧顺从;有的勤奋上进,有的懒懒散散;有的轻松考满分,有的成绩不如人意。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我们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这点更要向农夫学习,做到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了如指掌。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
要尊重孩子们自然成长的规律。农作物的生长都有一个生长周期,有的一两个月,有的三五个月。农夫都学会了等待,唯一的那个揠苗助长适得其反的农夫也只是出现在我们的寓言故事中。
孩子们也有自己成长的规律,也有自己的“生长”的节奏。我们要和农夫一样,学会等待,教育就是慢的艺术。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田地思维’要求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要善于从大自然中获得教育的灵感,掌握教育的方法,懂得教育的意义。”遵循孩子们成长的规律,科学地引导孩子们成长,就是成功的教育。
我还想说的是,教育不一定都会成功。试想,一个农夫辛辛苦苦种西瓜,快要成熟的时候,遇到了冰雹天气,也会“前功尽弃”。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一定有收获。所以,我们比农夫要少一些“功利”心理。虽然,我们所有的教育行为,不一定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但我们依然要不离不弃,不屈不挠。因为种西瓜的农夫绝对不会因为一次遇到冰雹就放弃种西瓜。有句话对我们教师来说一定适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了这样的心理之后,我们才能坦然接受教育中的失败,才能越挫越勇,直面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努力改进。
好吧,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亲近农作物。让我们教师都能如农夫种地一样做教育,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如农作物一样,健康快乐奔放地成长。
(作者单位:松滋市黄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