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生活的一扇新窗看世界
――读《数学规划与经济分析》有感
作者:清算总中心援派喀什中支志愿者 康一鑫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已四十年,正是我国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四十年,经济活动也早已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经济学作为诺贝尔奖在社会科学中唯一授予的学科,不仅有着“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的美誉,更吸引着很多人学习的热情。
经济(Economy)一词据说源于希腊文oikonomia,在古希腊语中是指对家庭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对于家庭收入和支出的管理。这样看来人人都应该懂点经济学,因为学经济不一定是为了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规律,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和生活。前段时间《奇葩说》里薛兆丰教授也正是因为用经济学视角系统缜密的分析生活现象而“实力圈粉”。相形之下,周小川行长作为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长期参与者和制定者,他的这本《数学规划与经济分析》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际操作上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书中,周小川行长总结了用数学规划的方式做经济分析的体会,展示了他以数学和系统工程方法处理宏观经济问题和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成果。全书一共分为五大章节:第一,经济分析中的数学模型;第二,基本经济关系的数学表达与统计核算;第三,均衡、激励与机制设计;第四,信息系统特性与交易机制;第五,改革中不断呈现的议题。内容丰富,耳目一新,就像书中总序言中写的,将为读者呈现一片又深又蓝的知识与技能的海洋。我自己的感觉就像生活被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新窗。
尽管一直对经济学也抱有很大热情,但是都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加入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以来,虽然一直从事的是信息科技工作,但总算是加入了经济行业工作。犹记得入行培训时,培训老师介绍到周行长在2012年的一次内部讲座――“关于物价、出口以及服务业发展的数学表达“的内容,就是书中的第五章第一节《分析物价趋势的指标选择》的内容,其学术实力令人敬佩。书中很多文章都是周小川行长的学术论文、内部讲座和署名文章的汇编,经过整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看世界的经济分析体系。其中,书中第一章的博弈论和第五章的分析物价趋势的指标选择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们来谈谈博弈论这节。书中用了一个典型的二人博弈模型,来分析说明央行“适时、适度”进行宏观调控,要考虑到不同参与者追求不同目标达到个人满足的情况,也就书中的效用函数。而用更简单为人熟知的博弈论例子“囚徒困境”是下面的模型:
A
抵赖
坦白
B
抵赖
(A,B)(1,1)
(A,B)(0,10)
坦白
(A,B)(10,0)
(A,B)(8,8)
警察知道罪犯A和B都有罪,但由于缺乏证据,警察分别告诉他们,如果都抵赖就各判1年,如果都坦白都各判8年,如果其中一个坦白,另一个抵赖,那么坦白的立刻释放,抵赖的判10年。这个博弈模型,显然都抵赖是最优策略,但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所以都选了坦白,而不是同时抵赖,最终导致是纳什均衡仅落在了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现实生活中,大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小到商品购买策略,都不会是简单线性的分析比较,就像“囚徒困境”中,不论是囚徒还是警察都是参与者,选择策略或制定博弈规则,都要考虑别的参与者,这也正是周小川行长书中强调的最优可能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数学规划,所以也需要书中介绍的多种数学方法。
这本书五章的关系,基本是是从理论到实践,从量变到质变,系统科学的阐述了数学规划与经济分析。比如我前面说到的第五章第一节《分析物价趋势的指标选择》,就是周行长在内部讲座上,介绍人民银行为什么多年来一直提倡使用经季节校正的环比年率化指标判断物价趋势,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更有效的依据。而解释这个问题,用的就是几何的方法说明统计的问题,把熟悉的概念具象化,把宏观的概念微观化。书中说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期CPI指数,可以说算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但又有多少人明白其中的含义,知道如何得来的呢?如果说这本书里,用数学的方法解释了很多经济的问题,倒不如说,这本书给了一套系统研究问题方法,也给出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正像研究局徐忠局长所说,周行长的新书《数学规划与经济分析》是值得我们反复研读,汲取智慧,提升专业性的重要着作。而对于我这个工科生,这样的学习不只会提升经济学专业知识,更是通过数学规划思维的培养打开生活中看世界的一扇新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