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之心,就在点滴之中
――读《病房这个舞台》有感
近日,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利用某读书软件统计发表了一年的读书总结,卡通版面趣味性地记录了一年里的收获,并且还详细地对所读的书进行了分类,读书记录上两位数的人大有人在,读过上百本书的人更让人钦佩。感叹之余,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旧《读者》,弹掉上面的灰尘,呛得一个喷嚏浑身颤抖了起来,书便顺手滑落到地上。拾起时看到翻开的那一页中有“病房”的字眼,因正逢家人住院,便饶有兴趣地读了起来。
《病房这个舞台》这篇文章摘自于微信公众号“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作者是医学界优秀工作者阴绯,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夫,中国千千万万基层医生中的一个,同时也是“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单篇文章被阅读次数、转载次数最多的作者。文章中描写的是一位19岁彝族男孩,不顾全村人的反对和家人漠视,独自背着仅仅16岁的妻子就医的画面。文章的字里行间,有着很强烈的亲和感,男孩这个人物平凡却又极具人格魅力,从他身上迸发出一个普通人身上拥有善良心灵的闪光点,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弦。
这篇文章让我联想起一件事。老丈人被送往医院急诊的那个傍晚,七个随行家人全部听从医生的指挥,尽力配合医生为老丈人做初步检查,场面简直乱成了一锅粥。做CT检查的时候,由于病人疼痛难耐,忍不住撕心裂肺地大吼两声,且手舞足蹈一番。随行的家人情急之下,便一起上手摁住他的手脚。这时,来了一位姓葛的医生,挥了挥手,从身后拿出几根带子,很麻利地把老丈人的手脚给绑在了床缘上,勉强地做完了脑部CT,但影像效果并不理想。结合CT影像报告结果,医生初步诊断,老丈人因车祸导致头部多处创伤,身体肋骨有好几根不同程度的断裂,胸腔内有大量积血,疑似脑部也有出血的症状。葛医生有条不紊地向家人们详细说明着大致情况,急诊大厅里熙熙攘攘,但是他的声音却铿锵有力。就在此时,急诊门再次掀了开来,又是一位患者被前拥后堵推进了大厅。葛医生见状抬起了右手示意说道:“情况就是这样子,我过去一下”,留下一脸茫然的我们,当时觉得应该和这位医生就此别过了,不会再和我们说些什么了。但在我们把病人推进病房安顿好后,葛医生的身影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又是一个挥手的示意,和刚才在大厅里不同的是脸上添加了少许安慰的笑容,好像在说,放心吧,你们跟我来!
大兄哥及媳妇会意地对视了一下,便随他去了办公室,我也跟了过去,他端坐在椅子上,用鼠标点开CT影像图,又重复了一遍病人的情况,这次更加详细地用笔在每一条后边附着了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时不时地推一推眼前的镜框,“依照现在的情况,今晚绝对不能让病人睡觉,无论如何要让病人不停地吐血,以免导致窒息,这件事是非常关键的”,还未等我们开口,他又重复了一遍继续说道:“像骨折和脸部的一些创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脑部,其它的不必多担心,这点你们每个人必须明白”,我们会意地点头。“我已经和护士说明了情况,为了避免检查结果不准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定要等病人情况稳定了,再做一次脑部的CT检查”,医生好像看穿了我们的心思,“我不是你们父亲的主治医生,不过这些情况我已经很明确的记录了下来,在明天交接班时我会亲自和主治医师详细说明的,这点放心吧。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重症监护病房是不允许家人陪护的,你们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也和护士站说明了情况,允许你们在房间内留守陪护,总体就是这个样子,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尽管来找我。”医生长达半个多小时的交代后,推了推镜框,目光转向了电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改变了我以往对“爱理不理的医生”的看法,就像《病房这个舞台》文章里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一样,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不仅仅是患者和家属,对医生都应该心存感激之情,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并不是那样随随便便的,他们的敬业精神,或许就在点点滴滴之中。(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