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优秀的绵羊》有感1500字
原创: Summer
01
生活中是否有一本书会引起你对当下生活产生疑虑与思考,究竟该怎样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02
导语
威廉・德雷谢维奇的《优秀的绵羊》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不再因他人的成绩而感到威胁时,我的生命得到了解放,那份轻松让我学会了欣赏他人的成就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美妙。我过去的那种心态,普遍存在于有所成就的人群中,这也是最具杀伤力的魔咒之一。一旦被之所控,你将不顾一切地寻求被接受与被爱,就像美国作家奥登所讲,你想要的是爱,而且必须是独爱。"
这句话道出了我们大都经历过的生活。小时候家长会说你看那个某某这次得了多少分,还得了奖状……你呢?正如书中所提到的你所想要的不过是一份独爱。真正走出对自己的那份独爱,走出对于身边事物的嫉妒时,也许我们才能更容易地活出自己的样子,实现自己的价值。
03
作者
作者讨论了美国精英教育系统本身,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分别讨论孩子,学校以及父母这三个角度来讨论。我并不喜欢看书中的长篇大论,毕竟道理人人都会讲。枯燥无味的道理只是在脑海里作为过客,只有从生活中得出的总结性道理,结合它本身的价值才有打动人心的作用。就像作者在书中所举出的"斯坦福狂鸭症".鸭子在湖面悠闲地飘过却是水面下鸭掌的疯狂飘过。这里引发了我的些许感触,我很羡慕名校学生,因为他们有我所羡慕的读书环境与将来毕业之后的文凭,而这些都是我现在所缺失的。但,那也只是羡慕,我相信一个人有爆发的潜力,全身心投入一项事业的动力,只是目前我尚在寻找中,甚至说高考时的我都不曾尽力,一切只因不喜欢。因为不喜欢而选择无法全身心的投入,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对于人生不负责任,现在的学习生活却也过得还算快乐。
一开始青涩懵懂的我们,总以为毕业还很遥远,总以为时间还长,可是,真的毕业了,转眼身边的人都已各奔东西,才发现,原来一转身,便已是一段青春。毕业季,承载着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毕业季----不说再见,愿我们在彼此看不见的时光里,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04
领悟
诚然,就目前仍在大学生活的我对于名和利都是羡慕的,但我也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单凭地位,金钱来评判必然在有限的生命里缺失某种美好。
在书中作者所提到的美国精英阶级对于孩子学习的方式。中国与美国的父母,相比一些文化习俗的差异,对于教育孩子方面相比差异而言更多的是存在的相似。我认为当前中国的阶级并没有很明显。就我的父母而言,他们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也通过自己的奋斗有了现在富足的生活。但,在社会的影响下,读书是一条走向更好生活的捷径。所以,即便是在我父母的生活经历下,他们也认为我能够多读书会使我在将来的生活里走得更远。
05
自我
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引用哈佛大学前校长詹姆斯・B.柯南特的初衷,我们在大学的大部分所学必然会慢慢淡忘,剩余的部分其实就是你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自己呢?
首先是思考,就像在书中提及到的大学的真正使命的前提是你认为成为"有意思的人"对你最重要,而且你认识到你将是陪伴自己终其一生的唯一人选。
对于创造自己的生活方面,作者提到了方向与风险。
同样,你得确定自己的方向,并承担其中存在的风险。在这一部分,相比作者的观点,我更惊讶于书中作者引用的内容的丰富,从侧面反应了德雷谢维奇的知识储备。也许正如他所提到的他对于语言学的热爱。也许,对于方向而言,对于一件事物得到热爱程度决定其根本。
正如在自我这一部分中的这样一段,作家杰夫・戴尔精辟地总结了一句话:"为了事情自身而做事情,不计较结果,都是值得的。"事情最终是否能够得到外界的认可不受你控制,但是,你可以掌握在手心里的是事情本身和你对它的热爱――任何工作的最终收获也是如此。最后评分的只有一个:你是否过上了一种自己满意的生活。
06
生活
哲学的讨论,问题的深究不能仅仅停在表面层次的推理。
在书中,作者有谈到弗吉尼亚大学教授马克・埃德蒙森分享的他父亲的故事,他的父亲对他说的,来自富裕家庭的子弟上大学,他们主修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他认为我和弟弟与富裕家庭的子弟一样出色。除了钱,我们同样富有。一个人的生活富足与否不仅取决于表面物质的东西,更是取决于精神层次的富有。
吸引我的不是这本书本身,而是作者的经历。是怎样的一个人才会选择在长春藤盟校呆了24年之后,辞去他的终身教职?又是怎样的作品是他思考和总结24 年的经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以此献上我对作者的敬意,对这本书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