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我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原创: 李凤

  关于阅读,有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我喜欢如此解释阅读的意义。只不过我的喜欢,重在“忘记”,“改变”么,只能呵呵了。为什么忘记对我而言总是那么轻而易举?为什么不能记得长久些?细想来,我读书,不能称之为读,就是翻翻而已。没有提炼、没有比较、没有思考……书里说啥就是啥。几天之后,“啥啥”变成“嗯嗯”;再过些时候,点头说“嗯”的底气都没喽,傻啦吧唧地“啊”出了一个35调值。

  多少改变点现状,借助思考干预一下遗忘吧。于是,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时,我不仅眼动手动(翻书),而且手动升级(圈画批注、手机导图)、脑动起来。

  为什么动脑来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一书呢?理由有三:

  其一,2019年秋全面启用统编教材,若无特殊情况,我将承担四年级语文教学任务。新版教材需要熟悉、全新课文需要解读、新旧内容需要衔接……新学年,挑战多多,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师吃透课程标准,以语文课程的视野来研究语文教材,也就不会惧怕“版本”问题了。

  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了这本书的阅读进度,兴化市教育局教科室何主任问我:“这本书,怎么读得这么认真细致啊?”我说:“9月份用统编教材,读读课标和教材研究,方向跑不错。”何主任回了一个赞――“凡事预则立”。“立”,是美好的结果,我自然期待。但水到方可渠成,过程最重要!

  其二,这本书的主编是吴忠豪――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

  何谓教授?何谓专家?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不,真正的教授,真正的专家,确实“高”,但不会“在上”。他们会俯下身子,用你听得懂的语言诠释自己的理论体系。读吴教授的着作,不觉艰深晦涩,因为他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深入融合。许多“例谈”,使我们的学习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从“例子”进入“理论”,由“理论”继而“操练”,因“操练”有所“反思”,如此往复、上升,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大概2013年的时候,我有幸读到了吴忠豪教授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书中精选了12个课例,分别从目标的选择、内容的取舍、过程的设计等方面探讨语文教学。在吴教授的引领下,我开始思考“语文教什么”,如何借助课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后来,撰写论文、参加赛课时,吴教授的这本《从教课文到教语文》都给了我不小的启发,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有了更多的期待。阅读这本书的正确方式便是――慢慢读、细细读;要动笔、要动脑。

  其三,这本书“可以作为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修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在职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用书。”也就是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一书是师资培训教材。

  教育具有时代性,教育的所有活动都是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展开的。所以,没有管用一生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积极参与培训、研修,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教育。但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教师培训也是如此。很多教师缺少外出培训机会,开不了眼界,长不了见识,那就暂时通过其他途径来学习。一本师资培训教材就像一场大型专家讲座,而且你随时可以让“专家”停下来,留给自己更多思考的时间。所以,我认为读书是最便捷的培训方式。所谓“培训”,用扩词法来理解就是“培养+训练”,这就必须为自己定下目标,边学习、边操练,以期待最好的学习效果。

  讲完细读理由,再说说读书过程。

  2月17日从总序读起,3月18日读完最后一页,前后共计30天,实际打卡23天。没有打卡的几天,应是喝了点小酒,睡意太浓。醒困后,对前一日没有读书、没有打卡之事,我并无半点悔意。年龄大了,渐渐不再强求自己,随缘就好。

  既读专业书,便要动笔墨。圈圈画画,梳理出重要的知识结构,开始是人工绘图,后借助手机APP――“思维导图”智能了一把。除此之外,为了明晰各学段的具体目标,我又分门别类地摘录、比较、强化;实践部分,我对照活动步骤,写了简单的教材分析,并对书中提供的案例进行了简单评价;“学习评价”中的题目,帮助我回忆章节内容,每有大脑短路一片空白时,我再回头翻看,强记一番。突然之间,考前抱佛脚的感觉久别重逢。

  为了让学习的感觉再强烈些,给自己布置点任务,同时,也不枉读了本专业书。

  1.读王荣生、李海林教授所揭示的“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解读新苏教版三下《“超级球迷”邓小平》一课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并完成教学设计。(申领的一课一研任务,尽快完成:初定4.15之前)

  2.比较“阅读各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表格),确定《黄鹤楼送别》一课在三下(新苏教版)、五上(旧苏教版)的教学目标,完成简单的教学设计。(5.10前)

  3.就新苏教版三下“综合性学习:说名道姓”写一篇教材分析,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整理活动成果。(6.10前)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