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路遥《人生》有感
原创: 那年夏天 新世之语
路遥先生的这本书给我很大的触动。它对爱情的描写以及对人心的刻画是那么真实而又引人深思。
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有文化,多才多艺,眼界宽阔的农村小伙儿。原本在村里当老师的他,在被书记高明楼的儿子挤下教室队伍后,他哭喊、恼怒、无比失望。但无济于事。村里的"文化人"这下只能是个地道农民了。令人欣喜的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有个家境不错而又勤快热情的漂亮姑娘,也就是我们的巧珍,给他安慰,给他鼓励,给他真挚的爱情。甚至放下农村姑娘的羞涩,跟他拥抱。这位姑娘用如火一般的热情,掏心窝的疼他,爱他。他的日子又有了热情。她也幸福开心。两个人平日里的卿卿我我,虽然遭到家人强烈的反对,但两个人立场坚定,也真是羡煞旁人。不久之后,他走了后门要去县城报社工作。巧珍当然万分不舍,可也不愿意耽误他的前途。只好深情告别:"加林哥,你只许和我一个人好,你要常想着我。"他说:"好".加林在城市很是吃的开。加林帅气的脸庞,比较正式的穿着,还有高超的篮球技术,这些让他成为篮球场里的明星,成为县城的风云人物。甚至走在大街上都能吸引群众的目光。在这里他还遇到了老同学黄亚萍,一个城里的漂亮的有才艺的朋友。如果说巧珍是一个老实地道的农村女孩儿,那黄亚萍就是一个非常潮流的城市公主。巧珍只会与他谈猪生仔儿,送给他亲手缝的布鞋,关心他被褥薄厚。而黄亚萍和他去看电影,给他买巧克力、大头皮鞋,甚至能帮助他走到更大的城市。才华与长相让这个农村小伙儿在县城里志得意满。他渐渐觉得巧珍很俗气,根本与他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对她表现出来厌烦。加林似乎忘了他们在月亮底下的亲热,忘了巧珍的热情与关怀。难道不喜欢巧珍了吗?不!还是喜欢的吧。但是他还是说了分手,巧珍怕自己哭得让他难受,说了"祝你幸福",就往嘴里塞上当初加林送的头巾转身逃开。是的,她要让她的加林哥哥自由、幸福。但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当他失去县城里的一切,回到农村时,巧珍还是在处处帮他,生怕他受苦。可是巧珍永远不会再和他谈感情了。因为在她心灰意冷的时候已经嫁了一位对她很好的人。现实中被抛弃的人,也都会在自己最伤心绝望的时候很容易被别人感动。巧珍也一样。不过巧珍也不会背信弃义抛弃现在的丈夫的。现在想起可爱的巧珍,伴着不甘心,加林只能够默然流两行悔恨的眼泪,无可挽留。
人在世界上总是容易忘乎所以,甚至翻脸不认人。可能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人生前途的面前,加林选择抛弃情深义重的巧珍,尽管也舍不得,但是还是要抛弃。而当负心人加林变得狼狈不堪时,巧珍还是处处给他着想。有恋人痴情若此,夫复何求。大多数人包括我都认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高加林,而有人说主角是巧珍。可能这也是观念不同吧。正如加林选择大城市的繁华与前程似锦,而巧珍更注重感情一样。对这个渴望前程而不顾情义的加林我鄙视,但是我理解;对于情深义重而且义无反顾的巧珍我敬重,并且努力靠拢。
成熟了的人更多是注重前程的。这也是很多恩爱的情侣分手的原因。在有高就机会的时候,他们选择抛弃陪伴自己的人或试图去追求更有钱更有能力的对象。他们是现实主义者,我不喜欢,可是我能深刻理解。有人说生死之外都是小事。或许两个人在一起,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对方变优秀。即使将来被迫离开,看到她有能力足够保护自己、能够丰衣足食的时候,不管自己受到多么大的委屈多么的舍不得,自己都会愿意给她自由!若干年以后回忆起来最让人怀念的,我相信更多的是恋人间的鼓励、坚持与真情,而不是吃过的饭,走过的公园,看过的电影。浪漫算是美好爱情的必须装饰,我们需要浪漫。而我认为在现实中经营爱情让对方得到的成长是爱情最大的闪光点。因为天长地久有时尽,海枯石烂也等不到!只有让她变得更好,才是最有效的承诺。能保证基本生活的时候,我们是要注重感情的。毕竟每个人都很孤独,有一个人能包容自己并且喜我喜忧我忧的人,是极为难得的。一般人的初恋是最大胆、最深情、最纯情的。但初恋以后的爱情就更多的人注重现实与自我防卫。害怕失去,害怕贫穷。也许这算是对的很乏味吧!
加林在土堆上跪倒哭泣在怀念巧珍的一幕一直警醒我,不要伤害真正爱自己的人。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选择。大多数问题都很泛泛而平庸,但是温饱和安稳的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希望未来我做出的选择,都能够不辜负感情,也不违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