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警世通言》有感
原创: 理剑 ・ 酒花 北京二中古典文学社
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通俗文学。
首先是书中的人物,在我看来只能用“奇绝”来形容,在容貌,在才华,在品格气魄,都令人读来心向往之,却又遥不可及。像那“浑身雅艳,遍体生香”的杜十娘,夜半清歌可至“凤吟鸾吹,不足喻其美”的卓绝才华,可以怒骂薄幸男子,怒沉百宝箱的刚烈与高洁,最后香消玉殒,“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的决绝。还有“纵居贼党,风云之气未衰”的范鳅儿,“虽作囚俘,金玉之姿不改”的顺哥。读书时,只觉得自己无论是才华品貌,还是风襟气度,都与他们相去甚远。
提升自己,还是需要长久地去做的事情。
曾听过一句话,说“自古侠女出风尘”。觉得虽然并无切实的依据,却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底层人民极为高洁的品格。政绩建树,多少循吏载入史册;肝胆义气,多少佳话流传坊间。可惜千百年来,笔者只知讴歌达官显贵,底层人民的优良品格,可能就是从明朝,才开始慢慢被重视的吧。而我一直相信,人生来平等。就像陈涉所呐喊的那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官显贵,纵然光彩熠熠,抑或才高八斗,抑或身居要职,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美”,所有的优秀品格都专属于上层。那些身处封建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当然也有美好的值得称颂的品德,有“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素实,有“农人告余以春及”的温馨邻里。他们也完全有资格被定格在文学作品中,去流芳百世。
我读书时,时常想象数百年前,说书台前的人满为患,老百姓在农闲时争先恐后地去听一场说书,而说书人讲的正是我在读的这些故事。《范鳅儿双井重圆》这一卷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机缘重逢,一个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前者充满巧合,后者情比金坚。我在想,古人借以娱乐的,果然是这种有趣的小故事。《俞中举题诗遇上皇》一文中,屡试不第,买酒图醉,自缢消愁的俞良,因在酒楼上题的一首诗而得到了太上皇的赏识,衣锦还乡,风神俊朗。世人熙熙攘攘,渴盼一朝中举,登临天子朝堂。寒窗苦读,却也是铩羽而归者居多。“意外赏识”可能是许多人的渴望和梦想,“买醉浇愁”也可能是许多人面对科举和仕途的绝望。《警世通言》的字字句句,都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啊。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借太白金星转世的传说、童年时的早慧、杜甫的“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高度评价开篇,写他文采卓越却被杨国忠、高力士误判,写他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能解旁人所不能解之难题,能让天子垂爱,能遍饮世间美酒,能让仙子躬迎,奉还星主归位。
“忽然江中风浪大作,有鲸鱼数丈,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到李白面前,口称:‘上帝奉迎星主还位’”
“谁人江上称诗伯?锦绣文章借一观!夜静不堪题一句,恐惊星斗落江寒。”
只是高力士找出了“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一点可诟病之处,只是杨贵妃的心虚、低劣、构陷使得他再不能留在朝堂。他是洒落的谪仙,而别的什么人就像蝼蚁。
我其实并不那么喜欢李白,也是隐隐不喜他的自我与高调,(www.lieshai.com)但读这篇《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却有一种莫名的畅快之感。他叫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并非是狂傲,而是因为有前因;不被重用,不是因为才能不够,而是有小人构陷。虽然加入了很多美好的幻想,但可能对于我们平头百姓来说,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脱俗的“谪仙”,他的故事也因传奇色彩而给多少人带来过快乐!
喜欢《警世通言》,更是喜欢它的主旨:强调善恶因果,强调好有好报,劝勉人及时行善。读过无数劝善的故事,我却从没读过哪篇文章,可以将劝善写得这么自然又这般深刻。“善有善报”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恒定的法则,但却大概率上如是。范鳅儿因为善与人方便,从而逃出了一条性命。吕大郎因为自己的拾金不昧,找到了失散的儿子,并讨了一个好儿媳,而吕二郎却是害人不成反被害。故事的发生是一件件巧合,而主角们之所以能够逢凶化吉,根源于曾经的一次次积德。所谓“警世”,便是让我们耳畔长鸣警示钟,及时行善吧。
同时,《警世通言》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老鸨对妓女的迫害,男人的薄幸,《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中众人怀疑的目光和恶意的揣测,冤屈而死的可常・・・・・・这些问题在明朝有,现在也有,将来也不太可能完全消绝。巧言令色,搬弄是非,罗织成罪,为我们所有人所痛恨。希望我们读了这些批判性的文章,也能做到“耳畔长鸣警示钟”,不要忘记自己本来的面目。
警世通言,写的就是这个世界。
美和丑,善和恶,佳话,传说・・・・・・
愿你在静夜翻开这本《警世通言》,感受话本故事的趣味,并汲取一些“警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