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口生态重建》有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读《人口生态重建》有感

  张江镇 洪亮

  2018年,两位南京大学教授提出的“从老百姓当中筹钱建立鼓励生育基金”的观点,瞬间引发舆论地震,将二孩政策的讨论再次引燃。网络上“生不起、养不起”以及公众对于生育基金强烈的负面情绪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故而查找了许多生育政策的资料,并在机缘巧合之下,买到了一本穆光宗教授著的《人口生态重建》。

  该书并不厚,一共219页。书中一些论点经常重复引用和出现,加之有些观点我认为充斥着文人特有的“过剩理想”,因此在我心中这并不能说是一本特别好的书。然而穆教授对人口问题的阐述和思考,依然具有相当的实效性和可参考性,对理清我国人口问题的脉络提供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视角。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重要性自不言而喻。然而近几年来,对计划生育的批判有逐渐增加的态势。究其原因,与80年代开始的一胎化政策带来了过多的负面影响脱不开关系,导致了公众对“计划生育”视若虎狼。实际上,就如同“撇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撇开时代与计划生育不同阶段的具体形式,污名化计划生育也不可取。60年代,国家实行的“晚、稀、少”的柔性计生,符合广大人民和家庭需要,就对我国当时现代人口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更何况是生育这样与人性、人权息息相关,影响国家命脉的敏感问题。一胎化时期中,个别地方落实指标的方式之粗暴骇人听闻,甚至有卫生所强制结扎、强制流产的新闻诉诸于报纸之上,无不让人扼腕叹息。片面强调“少”,过多的直接干涉,而没有关注到人口结构风险,以及背后的伦理道德问题,我国已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如今二孩的全面开放,毋庸置疑是正确的,符合人民的利益与需求。然而,面对国内日趋严峻的生育环境,以及已被消解的生育意愿,我国的人口重建还可谓是“任重道远”。

  随着我国人民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平、自由的诉求不断增加,将生育继续与国家强制挂钩,今后可能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抵抗和反弹。生育政策切不可以再走强制一胎时的野蛮执行路线,不能将“以人为本”变成一句空乏的口号。

  我们应客观看待公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将国家利益的实现方式从动用强制力转换为文化引导、价值观引导。同时,也应该加快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为二孩时代落实更多配套的服务,以减轻目前育龄夫妇的现实压力。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