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十八岁那一年》有感500字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读《十八岁那一年》有感500字

  芜湖市峨桥中心小学

  蒋山分校六年级   程磊

  这几天,我在读龙应台、安德烈的《亲爱的安德烈》。其中《十八岁那一年》让我感触颇深。

  这篇文章讲述了龙应台给安德烈的回信。他们谈论着自己十八岁知道什么、是怎样的、好或不好……龙应台的18岁是在1969、1970年的台湾度过的,那时的战争,文革,艺术等等,她都不知道。房子常被海啸淹没。垃圾河里、岸边到处都是。渔民开的小店买的东西早已屡见不鲜。可是时隔30年后的她却觉得渔村给她的收获很大。某方面甚至比处在网络、艺术、文化熏陶的安德烈更好……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价值这东西被颠覆、被渗透、被构建、被解构、被谎言撑托的理直气壮、是非难分的地步时,我会想到渔村里的人。"我觉得这句话很深奥。但是我联想到那些外出打工、为生活而奔忙的人,每每碰钉子时,总会想念着故乡。因为故乡是每一个游子的避风港。

  这篇文章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成长,长大后居然还很怀念!不过,深思一下也不难发现:正是因为贫困、无知和落后才会有更多淳朴、爱心、求知、苦中作乐的人出现。高贵的品质也可以出现在花旦、杂货店、老板、老兵等人的身上。因为拥有的少,才更珍惜,拥有的多,反而不在乎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不也就是这个道理吗?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