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5000字
oy 蒙多想去哪
(爆肝写的长文)
"简史"系列从"未来"到"今日",再到"人类",全部看完了,经常看到某一章节的时候被作者的观点深深击中,久久不能平复,只能一遍一遍地在那段文字下面划线、划线。一点点读书笔记无论如何也不能还原出作者宏大深刻的世界观,只能当做一点点读后感想。
作者平淡地在书中提到了这么一个观点:"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世界大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样貌",平淡无奇、老生长谈的一句话,但是当作者把人类历史的卷轴慢慢的铺开,当你一次次看到那些曾经裹挟无数人痛苦的的战争、那些兴师动众的仪式、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就逐渐明白了学习历史的要义。是一个个偶然事件推动着人类这个猿类物种从动物走上了统摄世界的位置,更是一次次偶然塑造了现在这个世界的样子。简史系列的历史和以往的历史书都不一样,他绝不浓墨重彩地记载历史事件,而是讲述历史的趋势,那些改变了帝国版图或是惨死了几千万人类的事件只是依附在历史趋势上的不得已。
智人喜欢把自己称为"万物之灵",仿佛任何人从记事起,就不会把自己归为"动物"的这个群体,而是特殊的、光荣的、神圣的"人".但是考古探索和医学发现都不停地证明人真的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哺乳动物。在百万年前,地球上的很多地区都繁衍着猿类,现代动物园里的各种猩猩的祖先曾经和智人的祖先共同竞争厮杀过。人类的身体结构、生理机能,甚至情感、智慧、灵性都和其他的哺乳动物一致。人类母亲失去孩子的悲伤和母牛被带走小牛犊的情绪反应是一样的,是进化机制赋予了这个情绪,并不是灵魂当中的"母性光辉"在起作用。人类只是动物的这个事实奠定了人类历史的基调,一切后人的荣辱兴衰、喜怒哀乐都无法逃脱猿类本能的约束。所以作者很难再用"人类"这个名称来称呼这群自认为"万物之灵"的动物,这个词范围太大了,包含了人科的所有动物。称呼为"智人"似乎更准确些。
认知革命――这唯一的一点点不同,让智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像极了智人吃了善恶树上的苹果。基因突变让智人有了想象的能力,能够思索不存在的东西,会讲一个让大家都相信的故事。于是,鬼神、图腾、部落、阶级、宗教、民族、艺术、国家、金钱应运而生,当然,也包括"仰望星空".认知革命后的智人因为相信共同的图腾和神话,有了能够和陌生同类合作的能力,开始了毁天灭地的扩张,西伯利亚的冰原上、马拉西亚的雨林里、甚至借着大冰期的机会跨过白令海闯入了美洲大陆,借着洋流流浪到澳大利亚。所到之处,不仅屠杀了同为人种、也在制造工具的其他种族,还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物种灭绝。剑齿虎、长毛象、大型鸟类、巨型地懒、有袋动物……一切大型动物要么躲入山林、要么片甲不留。只留下它们的遗骸不断地被从地下请出来,成列在博物馆里供人叹息。
农业革命――不得已又不得已而为之的骗局。智人因为不小心播种了小麦的机缘陷入了生养更多和生产更多的陷阱。谷物把之前靠狩猎采集为生的智人绑定在了土地上,从此,上蹦下跳的智人不得不终年为这些农作物服务,挑水、锄地、播种。不适宜农耕的身体受尽了痛苦,、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病从此缠上了一代代的农民。农业革命不仅仅生养了更多的智人,还养活了智人里不劳作的一群人,政治家、艺术家、思想家是农耕时代的附属品,靠着制造物质之外的产品活着,反过来奴役着农民。
历史总是意味深长,智人的发展让智人这个群体具有了毁天灭地的能力,堆砌金字塔、远航数万里、建立城邦,一切靠着相信同一个故事的人们的团结合作都能实现。但是被时代裹挟着的个体智人,生活情况却越来越糟。缺乏运动、传染病、寄生虫、阶层压迫、社交压力,让农业革命后的人类陷入了最悲惨的命运,更少体会到快乐和幸福,人均寿命甚至低于狩猎采集时代。这种处境像极了家畜,家猪看起来养尊处优,光是负责吃喝和繁殖,但是家猪的身体自始至终都和原始祖先们一样,它们有用鼻子感知周遭的冲动、有领地意识、需要被母亲关爱、有奔跑的需求,但现实面对的却是肮脏的居住环境和小得可怜的活动场所,小猪还没有断奶就被隔离。更不谈暴力、虐杀和疾病……所以家猪这个物种乘上了智人农业革命的快车,虽然整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永远没有灭绝的危险,但是每一只家猪个体却都生活在真实的地狱里,抑郁终生。
书中还有另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文化是一种精神传染病。文化这个虚拟的东西像极了一种寄生虫――只负责传递自己,根本不在意宿主的命运。反观周遭,像如民族主义、婚恋观、性别歧视、封建教条这些东西,它们根本就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本能,却因为进化出了强大的传播能力,一代代地在人类社会中传染,造成无数的人间惨剧。
科学――人类发展的终极引擎。以往的任何宗教和故事都在于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智人的心智无法容忍完全的未知,必须靠着故事来填补。太阳是什么?孩子,那是金乌。人为什么会死?神要召回人的灵魂。为什么会地震?大地在发怒。为什么会生病?因为做了不符合道德的事……一个偶然,从英国一部分阶层里突然产生了另一种思潮,这种思潮不同于智人以往的任何认知方法,它的解释也很简单: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去看看。从此,怀着这种精神的人们开始了另一种不同寻常的探索。他们用放大镜观察水,发现了微生物和致病菌,从此生病再也不是"气的不协调"或是"倒了霉".他们实验闪电,从此雷神在故事里黯然失色。他们沉舟远航,从此西方的大海不再是牛鬼蛇神的世界。科学的思维仅仅有三个要素,一是承认无知、二是用感官实验、三是用数学逻辑。
这三个简单的方法开启了人类靠近上帝的大门。
哥伦布之前的人已经猜想地球应该是圆的,经过简单推算,他证明从西边走,到日本只有7000公里,要是打通这条航线,那么到东方置换丝绸和茶叶会方便很多。揣着这么一个创业梦想,他辗转在欧洲的多个国家请求国王的自助。多么狂妄的创业梦,那条航行了上百年的,绕过好望角的老航线才是正道。从西边去日本,就像用手走路可以更省力一样可笑。四处碰壁之后他决定再次找到西班牙王室碰碰运气,女王怂恿着国王点了头,一笔不菲的投资。扬帆西去,船员们兴奋夹杂着恐慌,此行恐怕凶多吉少。无边无际的大海,七十多个昼夜,就在绝望之际。"印度"出现在了天际。东方的古老帝国听说西洋有了个大发现,一心想不过是片不足为奇的陆地。而此时,西方世界已经热闹非凡,葡萄牙、法国、英国纷纷前往那个新世界寻找财富。就连那个偏居一隅,终年泡在沼泽里的小国荷兰都派出了政府支持的探险家。
短短的几十年,墨西哥的阿资特克帝国被消灭、印加帝国毁于离纵、数千万印第安人亡族灭种。黄金、白银、土地、奴隶、甘蔗……数不尽的财富流向西方。即便是大梦惊醒,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根据新的数学理论,"金星凌日可以测量太阳的距离"英国皇室决定实施这个伟大而富有内涵的计划。库克船长奉命执行这个计划的一部分航行,前往神秘的澳洲观测金星凌日。此行成本颇高,所以顺带带上了几个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还有几位精通制图的地图师。坏血病一直是那个时代远洋航行的噩梦,但凡时日一长,船上的水手和船员们就开始皮下出血,一块块的紫红色像极了魔鬼的手印,随后就是牙齿脱落,然后流血死去。库克船长是位敢于尝试的人,不久前听说有医生实验过柑橘可以预防坏血病,他决定在这趟行程上带上足够的泡菜。随后,大英帝国像一位中了乐透的投机者,库克船长此行第一次从东边登上了澳洲大陆、第一次登上了新西兰群岛、第一次绘制了精确的澳洲地图……当然,也第一次毫无争议地证明了蔬菜和柑橘可以完全防治坏血病。
"小猎犬"号上有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人,攻读了多年的神学,但是沉迷在地质科学的探索里。这次的机会很难得,以见习生的身份随着船长到美洲大陆上考察一番,增长些许见识。此行收获颇丰,采集了不少异地的鸟类标本,地质化石也为数众多。达尔文回国后反复思索、推演、猜测。战战栗栗地捧出他的《物种起源》,把人类拖下了神坛……
工业革命――能源的新发现。一直以来智人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能源都非常简单:烧柴和动物能。做饭、取暖和烧毁建筑需要点燃柴火或者煤炭。而种地、运输、搬运金字塔的石块则需要身体和其他动物的力量。需要多少能源就意味着要养活多少个壮汉,要喂饱他们吃饭,不能生病和罢工,才能让工程继续。火药会爆炸,烧水的壶会乒乓作响,这些都习以为常,但是没有人能把这些和拉货联系在一起。直到英国一个产煤的山谷了传来了活塞和齿轮的声音,工人们那种把逃离的蒸汽封闭起来推动活塞的机器被用来抽矿井里的水。然后短短几十年,蒸汽机被请上了英国的路面,开始拉动煤炭在轨道上移动。再后来,被请到纺织厂里,飞速旋转的齿轮和皮带取代了女工们的手臂,生产速度一日千里。
"工业革命的历史就是能源使用的历史",工业革命看起来只是发明了几个齿轮传动的机器,但是引起了社会上关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公司以及公司配套的法律制度、工厂以及工厂相关的人力资源都跟着机器发生了改变。生产得太多了,以前能造50匹布的工厂现在造出来了5000匹,布料价格一落千丈,服装厂、扎染厂得以发展起来。同时,所有的生产速度都提高了几个等级,英国已经消费不掉这些东西,海外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同样安装着蒸汽机的轮船把产品往美洲大陆和东方运去。亚洲东部的古老大国处在清朝晚期,面对外国货的倾销不得不提高了关税,还收缴了一同贩卖过去的鸦片。以保护贸易自由的名义,鸦片战争打响了。依靠着科学和帝国主义这两股强大力量,欧洲各国的生产速度和掠夺资源的速度都突飞猛进。在广袤的美洲大陆建立起了大片的甘蔗园和咖啡园,从当地廉价甚至是免费雇佣的印第安人要么是语言不通,要么是容易病死,只得从非洲的落后地区用廉价购买奴隶去从事生产,贫穷的清政府统治下的黄种人也是不错的劳动力。奴隶贸易在世界上频繁上演,这群智人投机分子为了满足自身的贪婪,凭借着达尔文"适者生存"的道理自圆其说,制造了殃及几千万人,波及几个时代的奴隶贸易。
资本主义――新世界的玩法。智人那个虚构不存在的事物和讲故事的本领推动了另一项重大的发明:信用制度。投资者不需要怀揣着现金才可以去开一家面包店,靠着自己未来要开起来并且会盈利的面包店,他可以向银行借钱去盖房子,然后做面包赚钱。或者是做其他任何有希望的投资。这种以"未来和希望"为抵押的投资方式,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银行、建筑商和面包师都从中得到了工作,并且社会上多出了很多财富,前提是银行相信面包师会赚到钱偿还贷款和利息,依靠面包店盈利在那个风生水起的时代几乎是肯定的。但是从美洲大陆运输蔗糖却充满了风险,银行不容易借大笔的现金给商人,于是商人们发明了另一种制度:股份制。政府和社会为了鼓励创业和投资,把有限责任制也端上台面。从此以后,哪怕是毫无生产能力的智人也能靠着自己兜里的微薄积蓄去创造财富。
可是,资本主义的玩法能转起来有一个前提,就是银行和投资人必须要相信自己的投资能挣钱。这在新大陆和第三世界的资源和市场还没有被挖掘殆尽的时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www.lieshai.com)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就成了难上加难的事。所以商人总是绞尽脑汁地构想各种潜在的市场,不断地吸引银行和投资者给自己借钱。同时依靠着科学技术的各种发现,各种以往的智人都匪夷所思的产品甚至欲望被生产出来。商人为了销售油脂制作的香皂,发明了"勤洗澡、身体好"的概念;为了销售多余的布料,制造出数不清款式的衣服和每年都需要更新的时尚;为了让潜在的市场无边无际,把一种产品划分成好几个型号,而每一种只做细微的调整;商人给公司配备了研发办公室,专门尝试新的产品和新的需求。
资本主义创造了新的宗教形式――消费主义。欧洲随着资产阶级和平民阶层的壮大,人文主义也得到了发展。这种主义在当时的欧洲算是一项新的思潮,它第一次如此慎重地宣称"人的价值至高无上".人文主义中关于人的价值和自由意志的那部分观念成了消费主义的助产士。"买我们的东西能让你快乐。"这种承诺和宗教对天堂的承诺一模一样。只不过在中世纪的欧洲和古代中国的故事里,上天堂和流芳百世的条件是敬仰上帝或者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商人在制作广告时一定会搭配一个非常开心和幸福的模特,让消费者相信他们的故事:买,你就能快乐。
消费主义,就是你我目前都相信的故事。
"从此获得了幸福"――作者开创性地把历史学和个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做了最后的讨论。现代智人的能力似乎越来越强大,能够在月球上留下脚印、能够分裂原子、能够改变基因。但是,现代的智人一定比狩猎采集的祖先更快乐和幸福吗?这个问题一步就问住了"发展论".后者认为:我们只要生产更多的产品,发明更多的服务,住更大的房子,吃更多的美食,我们就能更幸福,即使现在我们不幸福,是因为我们生产的和发展的还不够好。但是依照人类的心智模式和老祖先留下来的身体机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幸福似乎根本不可能,睡在猪圈旁边的古代农民和快乐指数和躺在海景别墅里的富豪其实相差不大。真正得到幸福的方法或许要从智人的本能那里寻找答案:长期的安全感、专注于某项工作的心流、和谐的人际交往、美满的社群关系、偶尔的荷尔蒙激增……
行文至此,就匆匆了结吧。感觉书本的体系被我叙述得非常杂乱,脑子里也是思绪万千。希望每一个热爱知识的你都能去读一读《人类简史》。
"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世界大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