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都市风流》有感
广西师大文院17秘书班
孙力 余小惠/ 人民文学出版社
阅读,对于我而言是痛苦的。更何况是阅读矛盾文学作品,然而我在看这本《都市风流》的过程却是意犹未尽的。书只看了一遍,自然参的不透,以下所感也算是浅谈罢。
这本书讲的是八九十年代,在北方某一大城市里,上至市长下至普通老百姓对城市建设不一的心态,同时也反应了出城市的病态以及城市改革的不易。
文章开头对这座城市做了简单的描写,随后画面就转到了市委书记高伯年,女儿流产、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市长阎鸿唤的“背叛”,让他感到恼怒和无奈。
自从阎鸿唤独自进京向总理汇报工作之后,高伯年对阎鸿唤的态度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不受自己控制。他当年还对那些来告新干部的状的老同志们说道:“要心胸开阔,不仅要有退出舞台的勇气,而且要有甘为自己徒弟当配角、跑龙套的气度”,同时要求新干部要尊重老干部,鼓励他们“丢掉老框框,放开手大胆工作。”可如今高还未退休,心里已有些不是滋味了。
改造道路是高多年以来的夙愿,但到底是老一辈的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入的党,打过日本鬼子,经历过许多的艰难困苦的时期。他深知,道路建设的前期准备不足,施工过程不如意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怎样的困扰。心底的顾虑太多,也没有阎鸿唤那般的坚定的决心。在得知儿子死讯的那天晚上,很意外的,他亲口对这位年轻有为的市长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道路改造工程的支持。
他不得不支持,也应该支持。
他对阎鸿唤的感情是矛盾的。他欣赏阎的才干和胆识,还做了他当年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道路改造,按道理他应该很欣慰、很支持。他并没有觉得有多欢畅因为这个不是他努力的结果。
高伯年的野心其实一点也不比阎鸿唤的小。相反,年事已高的他并不服老,住院期间还心心念念着政务,希望市里的事情能再他的掌控之中,阎鸿唤的“独立”多少“动摇”到他的地位。他不甘心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市委书记,他希望这座城市在他当权时变得越来越好。这一点与三国时期的曹操有些相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对高伯年的真实写照。
阎鸿唤确实是一个好市长,一个为民着想、敢作敢为的市长。
他脚踏实地,从普通工人、车间主任、工业局局长到如今的一市之长,在每一个职位上都干得出彩;他思考事情不按常规惯例去思维,当市长不比普通工人,规规矩矩窝窝囊囊干不成什么成绩。他上任刚一个星期,摆在他面前的是这个城市的现状:城市环境脏、乱、差,外商因此拒绝投资。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受到了限制,所以,作为市长,推动城市环线的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目光长远,发起城市建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城市脏乱差的毛病,他还要让他的城市变成现代化的大城市,走向世界。
阎鸿唤的“叛变”并不是一时冲动。
老一辈的想法终究与年轻一代的想法有所不同,两人在工作中意见不同,难免会产生摩擦。电厂工程就是一个例子:按阎鸿唤的计划一年就能完工的电场,在高伯年的干预下却花了两年的时间。让他有一种被绳子束手束脚的感觉,“挥不出拳头,迈不开脚”,这不是一件好事。不改变这种现状,他的计划就不能完成,城市建设不顺利国家还会浪费更多的前,人民群众还要受更多的苦。
独自进京汇报工作就是他走出的第一步。阎鸿唤不可能一直倚靠高伯年,“独立”是迟早的事情。如果阎鸿唤像张义民那般会讨好领导,专讲领导喜欢听的,迎合领导的意愿,那他就不是他了。
下面我想讲的是万家福――这座城市的一位普通的市民,他的“野心”让他活得出彩、潇洒。
刚开始看到书中对万家福父亲的描写之后,我觉得,万家福在“小市民”思想的父亲的教育下还能坚持自己的理想,真的是很难得的一件事。他想赚钱,却不是像父亲那样贪小便宜,满足于小本生意,一辈子平平谈谈,他觉得很无趣、也不甘。在张义民贪图环线工程的剩余物资的时候,万家福主动给环线工程捐钱,想为自己谋求政治上的利益,以后办厂的时候也能少一些麻烦。这大概就是鼠目寸光和深谋远虑的区别吧。
他总觉得,人生不能过得太没意义。有钱不一定生活得痛快,人总得干点什么,不然生活就没光彩,趁年轻干一番事业。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不同于他那思想守旧的老爹,老爹苦日子过怕了,总想着过安稳的日子,但是万家福不同,他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接受到的是现代化的思想,有想法就勇敢的去追求,不想让自己余生都活在悔恨当中。
他喜欢张义兰,很直接也很大胆的示爱。他喜欢她也需要她,他余生的事业正好需要这样像张义兰这样的“贤内助”。他喜欢她,与她那当官、攀附权贵的哥哥无关;他喜欢她的泼辣豪爽的性格,喜欢她的能说会道、善于经营,喜欢她的大胆。万家福对张义兰的喜欢简单至此。张义兰承包经营商店,做得有模有样;万家福摆一边摊赚钱一边琢磨着办厂事宜。他们过着很多人羡慕但又享受不到的生活。
书中最让我咬牙切齿的,莫过于张义民,也是全书活得最累的一个人物。
他虚伪,得知自己的女朋友为别人流产后,心里明明很气愤,却还要伪装成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讨好高伯年一家;他自卑,与高捷逛街时碰到自己的妹妹都会假装不认识,对妹妹的问候不予理睬,像躲瘟疫一般逃开,不想让人家看不起;他小心眼,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就算是陈宝柱这般的市井之流日子过得也比他舒坦,杨建华得到市长的褒奖他也心生不快;他嫌贫爱富,张义民打心底瞧不起万家福、陈宝柱之流,想方设法地讨好高书记一家,想混入高干子弟的圈子;他目光短浅,为了三千块钱的好处费,私自卖掉道路改造工程材料。
追求名利本是没错。
只是,攀附上高书记家之后,迫不及待的与“穷亲戚”划清界限,这是忘本;嫌弃生养自己的“寒酸”的父亲,这是不孝。
这就是我眼中的张义民。
作为读者,我对这种人设很是讨厌。他的所作所为令我感到气愤。但我知道我没有资格评判“他”做得是对是错,路是自己选的,后果由自己承担。
罗晓维曾说,张义民像“资本家中的蠢货”,拼命巴结贵族上层,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攀亲联姻,获取贵族的爵位。
高婕也说,若不是自己父亲的身份地位,恐怕张义民在知道自己为别人打过胎之后就已经提出分手了,哪还会厚脸皮地坚持往自己家里跑。就连自己的妹妹张义兰也骂过自己是白眼狼。
我不知道张义民是着怀着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的,我只看到他一直为自己的行作辩解,觉得自己并没有错,是别人不能够理解自己。被名利蒙住双眼的他怕是体会不到另一种生活的美好了。
文中对高地的描写只有寥寥几段。他是母亲犯错的“产物”,他是无辜的,却偏偏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受父母的疼爱。可高地不受父亲重视,不得母亲的喜爱,妹妹也嫌弃自己窝囊,不争气。所以他性格比常人要内向、安静。但他并不比自己的哥哥差。他默默地努力,成为家里唯一的高知识分子;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他也想出人头地,所以他选择离开,选择出国,选择美国,在家人意识到他的好的时候。家人的愧疚感对他来说如同如石沉大海,掀不起一点风浪。
超强的代入感时常让我感到很无力
我想告诉高伯年:阎鸿唤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他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所以他要考虑、照顾到群众的心情,他不采取你的意见不代表他否认你,他有自己的考虑。自从你提拔他的时候你就应该意识到,他是雄鹰,待到羽翼丰满时便会飞向高空;我想对张义民说,多为自己活着,不要总想着怎么讨好别人。除了名利,还有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等着你去发现;我想对高地说,其实你很优秀,上一辈的错误没理由让你来承担,你有你自己的使命。希望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都市风流》的内容和书名很配。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这一大事件引出了很多人物的过往。
高伯年的发妻不是沈萍而是杨大娘,高原和杨建华是双胞胎兄弟,阎鸿唤和徐力里曾经是男女朋友关系,柳若晨深爱着已过世的妻子......
谁还没有年少气盛的时候呢
不论如何,爱已成往事,一切都已成定局。
也许我们会很怀念那些年的点点滴滴,但我们不再是当年的我们,只是偶尔回过头来看看;这座城也不再是当年那座城,它如阎鸿唤的设想一般,沿着它的轨迹一直发展着。
尾声
the end
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而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