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

  小c  洪门言

  伴随着新生军训的琅琅口号以及金秋九月的阵阵骤雨,我的武大读研生涯正式拉开了帷幕。在过去的一周内,我每天来往于弘博与学校,在教一、教三、梅园、枫园之间奔波,渐渐也习惯了早出晚归、日行两万步的生活。

  在上周的新媒体研究课堂上,肖老师给我们推荐了马化腾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本书,我林林总总花了两三天时间读完了开学后的第一本书,对"互联网+"的认识渐渐明晰起来,以下我简要谈谈我看完这本书的感想。

  在信息实时更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这个概念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在近几年内,"互联网+"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打着"互联网+"的旗号,纷纷推陈出新,变革组织形式,走上优化改革之路。"互联网+"最早是于洋在2012年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的,直到2015年的两会上,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互联网+"的提案,之后被作为一项行动计划,"互联网+"便上升成为了一项国家战略,以前所未有之势渗入各个领域。马化腾的这本书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全书从理论、实践等角度出发,全方位阐述了"互联网+"的涵义、特征以及结合行业特点,分析了"互联网+"与工业、金融、能源、健康、教育以及智慧生活等相结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马化腾所认为的"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这与国务院提出的"新的经济形态"不谋而合。"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而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根据行业自身特点,推动行业优化创新。其中反复提到了一点――"互联网+"的特质:跨界融合,连接一切。

  正如马化腾所说,腾讯的定位是要做"互联网的连接器",希望实现连接一切。信息时代,我们获取信息,建立社交甚至工作学习都离不开互联网,正是互联网将我们与远方万物联系在一起,也使得世界变成了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连接,本身就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在华为每年发布"全球连接指数"中,将"连接"与土地、资本、劳动力共同归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此举无疑是将互联网放在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将"连接"推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

  书中将"连接"分为了三个层次:connection(连接);interaction(交互);relationship(关系)。三个层次逐渐深入,也是我们使用互联网心理诉求的反映。我们在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娱乐等活动时,首先是建立连接的过程,你拥有了账户,获得了进入平台的通行证,你就建立了连接;其次是交互,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互动功能,用户在交互中不断获得满足感及体验感;最后是关系,人们利用互联网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社会资本,比如人脉、关系与信任,(www.lieshai.com)沉淀信任性关系是产生用户黏性的重要助力,也是"互联网+"的基本商业逻辑。

  微信便是腾讯"连接一切"的代表。从创立至今,张小龙对微信所做的每一次更新都在致力于连接更多、更广。从简单对话到朋友圈、从服务号、公众号再到微信红包、小程序,微信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开放了入口,不断将其打造成充满连接的生态平台。一些金融、健康服务等小产品借助微信这个大平台生存,微信同时也借助这些产品来黏住用户,这种互生共利的做法便是"智猪博弈"的应用。

  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是指大小两头智慧猪在进食时,谁先按进食开关就会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大猪按开关两头猪都能吃到,而小猪按则只能大猪吃到,因而在此博弈中小猪会选择等待,此理论也反映了市场中的"搭便车"现象。从表面上看微信开发更多功能是帮助用户更好消耗时间,实际上是将用户的注意力汇聚到新的产品和服务中。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渐增长的欲望,而多元丰富的应用服务才能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因此要建造一个连接一切的生态平台,企业要做的并不是垄断一切资源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入口,提供平台,与各行各业跨界融合。连接多了,信任性关系建立了,用户对平台的黏性也自然会增强。现在人们日常交往基本上离不开微信,其之所以拥有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与它开放入口,将"另一半交给合作商"的策略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点也值得市场上很多企业借鉴。

  本书后几章从实践角度,分析了"互联网+"与工业、金融、能源、健康、教育以及智慧生活等行业的融合现状及未来发展可能。三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在这些方面所带来的红利,电商、在线教育、在线支付等已经普遍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我们也应对其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时代里已经不是人控制技术,而是技术舒束缚、统治和支配人的行动。在技术至上的时代,作为主体的"人"有沦为技术的"应声虫"的危险。"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交往方式,我们的出行、学习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技术,技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欲求和需要,以至于技术稍有差错,就会使我们产生"技术焦虑"的心理,加深"时空紧张感".

  因此对于"互联网+",我们应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我们应该看到很多行业仍处于转型期,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2016年的"VR热"到现在也渐渐沉默,滴滴出行频繁发生事故,如何克服技术瓶颈、健全管理体制、更好带动市场发展是我们今后应该持续关注的话题,不能让"互联网+"这个方兴未艾的事物成为一场时代的泡沫。

  正如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所说:"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连接已无处不在,将来终连接一切".但连接什么,如何连接,效果如何,仍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我们将拭目以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