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告别的故乡
――读鲁迅《故乡》有感
原创: 狂人老师 俗读鲁迅
2017年10月28日,我独自一人背着背包,带着行李,从广州白云机场,飞往杭州萧山,接着再乘坐大巴,辗转前往我最向往的地方――绍兴。全国各地有很多有梦想的人,都离开自己的故乡,来到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打工、淘金;然而我出生在广州,却离开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城市,到了一个经济发达程度远远不及自己故乡的城市来。我离开故乡的原因,并非生活所迫,而是感觉到当下的一切并不是我想要追求的,我应该要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改变自己成为本该成为的样子。来到绍兴的短短两个月,我充满写作的灵感,写出了我的人生第一本书《真诚的套路》,并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很多人都害怕孤独,不愿意一个人去面对任何事情,就连发个朋友圈,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点赞、评论;而我就喜欢与孤独做伴,只有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写作的灵感油然而生。2018年过年,我也加入春运的队伍中,只是我和大多数人的路线刚好相反,主流的人们都是离开广州往全国各地去,而我就是从外地走进广州。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许我回去的时间还算比较早吧,很多外来务工者还没走。即使不在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地铁都是那么的拥挤。在10多年前,广州地铁的线网不太发达,这时的公交非常拥挤,这个很正常;但令我想不明白的是,现在地铁线网已经是四通八达了,但路面上坐公交的人依然没有减少。我不禁有个疑问――人都从哪里来的?直到腊月二十八,才稍微清静一点点;过了初三,又陆续恢复到以往的喧闹中去了。
我在故乡生活了三十多年,看着一件件经典的事物离我而去,而很多不想要的东西却不请自来。曾经的老广州,是一个多么有文化底蕴的古城,五羊雕像是广州的标志物;然而到了今天,广州的标志物却变成了"小蛮腰",有谁还知道曾经的五羊雕像呢?我跟不少人交流,提到我家乡在哪里,很多人甚至把"广东"和"广州"画上等号!昨晚,我在朋友圈找到一歌《我来自广州》,才顿悟到我的根是在广州,我怀念我的故乡,虽然现在交通很发达,只需要两个小时而已,但从前的故乡,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在我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学过鲁迅的《故乡》,今天再重新阅读这篇文章,不仅泪流满面。当年的鲁迅,也是在年底回到故乡,看到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的。虽然说,故乡还是那个故乡,但已经找不出那种儿时那种淳朴的感觉来了,一方面自己的人生经历多了,看问题的想法也变了;另一方面,看到很多年没见的杨二嫂、闰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他想不到的。曾经的杨二嫂,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神,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大妈;曾经的闰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孩,现在却变成了麻木、封建的大叔。当然,社会大环境是一个客观的因素,但我觉得跟他们当年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关联。杨二嫂曾经是卖豆腐的,就是一个商人,当钱越来越难赚的时候,出于本能的改变,当然会变得唯利是图,要不然怎么生存下来?虽然闰土小时候是聪明伶俐,但他家本身就是一个农民,他的见识永远就停留在农村的各种事物,虽然当年能说得头头是道,但仅仅是他知道的那些事物。人的思维不改变,(www.lieshai.com)当然就会越来越难适应这个社会,就变得麻木不仁了。
从《故乡》描绘出,世界是运动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不论是故乡的环境,还是鲁迅本人的经历,还有杨二嫂、闰土的经历,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所有发生的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未所经历过的"这句话有非常深刻的含义。我感觉到,社会上大部分的人,经历的生活都大同小异,虽然从事的都是不同行业,但最后追求的,都是为一套房子做贡献。我不禁感叹,房子真的很重要吗?一套过百万的房子,掏空了三代人的所有积蓄,还让自己成为负人!我不断在叩问"既然房子这么贵,为什么一定要买房?"我也不想听那些所谓"有房才有家"这些话。如果说,有房子才有婚姻的话,这样耗尽洪荒之力,只为还房贷,消耗了自己的健康,还英年早逝,有的是因为透支了健康,有的是精神压力太大而自杀的。难道这就是想要的生活吗?如果没有房子的压力,在正常上班领工资的同时,就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没准还会挖掘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副业,这不就更好吗?难道一个人成家、培育后代,都是一成不变的吗?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仰,那就等于是提前死亡了,只是还没到埋葬的时间而已。"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之所以告别家乡,来到绍兴,潜心研究鲁迅的智慧和精神,就是为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如果说奋斗一辈子,只为一套房子而努力,你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属于自己的路,只有敢于创新,做非主流的事情,虽然前期会很困难、很迷茫,甚至是绝望,但当你为了信念坚持下来时,几百年后,依然在历史上长河中永生,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