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鞠通医案》有感
朱章帅
前言:想要更好地学习清代临床大家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其中一个著名医家不得不学,那就是温病大家吴鞠通。
吴氏非常善学,如众所周知的是他所著作的《温病条辨》就是仿照《伤寒论》的模式所写,且里面多数内容均可以在叶氏医案中能找到依据。放到现代,他有侵犯叶氏的著作权的嫌疑,但是在那个年代,于他而言,还要他自己出资印刷,为的是能够将圣贤之学传承下去。然而,要想更好的学习吴氏学术,他晚年的一本医案,不得不学。我读此书,收获颇多。以下我浅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吴氏学术特点如下:
1. 宗仲景,继叶氏,学百家,是其整个脉络。其医案中,仲景心法比比皆是,如小建中治虚劳咳嗽,旋覆花汤肝胁痰饮,木防己汤化裁治热痹,桂枝汤表虚证,柴胡桂枝汤治疗太少外感,白虎汤治疗消渴,大承气治阳明腑实证,半夏瓜蒌薤白汤胸痹,麻杏石甘汤治喑哑,乌梅丸法治肝胃不和,黄土汤治便后血,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吐血,白头翁治疗热毒痢,五苓散治水饮病・・・・・・同时又继承叶氏了三仁汤法、甘露消毒丹法、络病法、通补法、甘寒养阴法、苦寒养阴法。其犹善用玉女煎、天台乌药散、芍药汤、芦荟丸、普济消毒饮、千金韦茎汤治疗咳嗽、金沸草汤治咳嗽等百家诸法。
2. 寒温统一的思想,吴氏不仅善用寒凉药,而且善用辛热药。这点他与叶氏一样绝对善学仲景心法,且在用辛热药上,似乎比叶氏更有胆量(当然我不是贬低叶氏的意思。相反在我心中,叶氏的博学真的是历代医家中没有几个能够比拟的)。其医案中大小青龙比比皆是,附子、巴豆、干姜亦为常用药。在他另一本医著《医医病书》中提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可见他十分重视人体阳气。
3. 关于疾病新旧用药原则提出:新病宜用急,旧病则用缓。如他言"昔李东垣有方用药至三十余味者,张仲圣鳖甲煎丸,亦有三十几味,后人学问不到,妄生议论。不知治以急,急则用少而分量多。治络治以缓,缓则用多分量少。治新则用急,治旧则用缓。治急可用独,治旧必用众。独则无推诿而一力成功,众则分功而互相调剂,此又用药多寡之权冲也。"这一点能够很好地告诫我们判断一个医生的医术不是通过其所开药方的药味多少而定的,并不总是药味少才是好医师。有时,一个慢性疑难病真的需要众多药方可力敌。一张好的大处方更需要深厚的功力才能开的出(这里需要与那些为了买药而开大处方相区别)。
4. 治大病投重剂是其一大特点,如痰饮桂枝一两,痘症用大黄四两、犀角一两,痹证用生石膏一斤(大家只知道张锡纯先生善用石膏,而吴氏也善用),(www.lieshai.com)肺痈用桔梗三两、甘草一两等。可见其胆识非常人所有!
5. 重视《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思想,其案中多处提到五运六气方面的术语,这点继承了历代大家重视五运六气的学术思想。还有非常善用内经言"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思想,尤其善用内经中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当然后世之黄连温胆汤效果亦非常不错。
6. 其断证之准确,用药之魄力,犹如鬼神也!如其用大承气汤治疗一孕妇重疾。如其用天台乌药散治疗脐周隐痛,患者不大便已四十九日,服用天台乌药散数次后,竟下黑亮球四十九枚,且此球坚莫能破;再服数次,亦下十五枚黑亮球,然破之能碎,后用香油熬川椒敷于坚处,内服芳香透络,月余化净。此案真乃神仙手笔,绝妙无比!
7. 治呕血之人,其有良法,如其提出"右脉坚搏,治在上焦气分;左脉坚搏,治在下焦血分。"虽然温病学家非常重视舌苔,但从此中亦能看出吴氏尤其重视脉诊,这一点无疑是继承了张仲圣平脉辨证的思想。
8. 善医心病,其言"无情之木难疗有情之病".如一妇人,其夫逝后患重疾,留下一幼儿,吴氏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其妇人,后渐愈。这个仿佛让我看到了韩剧《医道》中的大医许浚。
9. 善于针药并用,如其中风先期,先用针刺开窍醒神,后用针药并用调治,疗效甚佳。
妙哉,妙哉!吴氏不愧为一代大家,可谓上知天文,中知人事,下知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