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鞠躬尽瘁
――读《梁家河》有感
武春阳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题记
有一种情怀,叫不忘初心;有一种信仰,叫老百姓是天;有一种坚持,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言一行向我们证明,只有先做一个优秀的党员,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
在梁家河的岁月
"在陕北插队的七年,给我留下的东西几乎带有一种很神秘也很神圣的感觉。我们在后来每有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我们脑海里翻腾的都是陕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度过了七年的青春岁月,往日的黄土沟壑如今已郁郁葱葱,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不变的只有他对父老乡亲们的牵挂。
1969年1月,青年习近平来到了梁家河。那时的梁家河,住窑洞、睡土炕,最难忍的是跳蚤的叮咬,还有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饭。但越是在难捱的日子里,越要坚强。点着煤油灯看书,第二天早上起来吐的痰都是黑色的。为了一本心心念念的书,跑了30里山路。从一个白净的城里娃锻炼成了一个干农活从不"撒奸儿"的好后生;从一个讲普通话的北京人变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黄土高原汉子;从一个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才被批准入党的年轻人,成长为当时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而今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领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艰苦条件下,选择的是迎难而上、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传说,带领乡亲们打下了至今还在服务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坝。
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插队生活告诫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擦亮初心,践行初心,以无畏的勇气直面困难,以奋进的姿态躬身实践,以攻坚克难的精神破解难题,以争创一流的劲头走在前列,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征服新的"雪山""草地",完成好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
把心留在了梁家河
"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七年的知青生活,忘不了印堂妈送的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忘不了张马有婆姨拿的一盆酸菜,忘不了跟乡亲们一起经历的艰难困苦。更难忘的是陕北这片神奇的土地,更坚定的是为民做事的初心。
带领大家挖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们用沼气照明、做饭;创建铁业社,为村民提供方便,也增加了全村的收入;帮助吕侯生治疗腿病,对有困难的乡亲们解囊相助;为村里通了电,修了路建了学校。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是对努力办好小事、勤勉办好实事、尽力办好难事最有力的诠释。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初心,在实践中经受砥砺,在奋斗中得以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亲身经历,完全贯穿了延安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的执政作风,把当年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党性、党风、党纪的烙印,深刻地打在领导干部身上,坚持清正廉洁,牢记历史使命,永葆党员本色,这就是今天我们弘扬梁家河精神的时代价值所在。
永远做人民的公仆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是黄土地的儿子。"
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梦想,从这里发芽,也从这里出发。梁家河是一种时代精神,更是新时期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的梁家河只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时代高潮。总书记狠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而且在国防军事、处理国际关系中,关键时刻敢出手,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靠的就是魄力和意志。
新时期,我们坚定不移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深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实干实绩铸就时代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