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 魏金名
作者简介: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
内容简介: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没有中文版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大畅销书。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并做了软精装,内容和品质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也是影响大众一生的经典著作。
内容摘要:
【万物变易之"道"】
如果一个事物要达到生长的顶点,并且保持在生长的顶点上,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所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发生的方式上都恰到好处。在《易经》的卦辞、爻辞中,把这种"恰到好处"称作"正""中".
"中"的含义是既不过多,又不过少。人的天性倾向于过分。因此,《易传》和《老子》都把过分看作大恶。
【"中"与"和"】
《中庸》对于"中"的意义作了充分发挥。"中"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中道为贵"(the golden mean)颇为相近。有的人错以为,主张中道就是凡事只应求其半,行其半。其实,"中"的真正含义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如果一个人要从华盛顿到纽约,结果穿越纽约而到了波士顿,那就是过分;如果只到费城,那就是不及。公元前三世纪中国诗人宋玉曾经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一位美人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文选》卷十九)这里描绘的一位美女,身体和容貌都恰到好处。这就是儒家所谓的"中".
在"中"这个概念里,时间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冬天穿皮大衣是"正好",但如果在夏天,就成为可笑了。因此,儒家往往把"时"与"中"联系起来,如"时中",含义是懂事"恰当其时"又"恰如其分"地行事。孟子称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正是因此,所以孟子称颂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章句下》)
《中庸》第一章上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www.lieshai.com)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的感情还未迸发出来时,内心里无所谓"过分"或"不及",这时称为"中".当人的感情倾泻出来,而保持恰如其分,这时也仍然是"中"."和"来自"中","中"又是调和各种心情所必需。
这个思想适用于人的感情,也同样适用于人的欲望。个人的行为或人 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一个中点,使人在表达感情和满足欲望时,知乎所止。当人的感情和欲望都表现得合乎分寸,他内心便达到一种平衡,这是精神健康所必需的。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各种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适度地满足,这时,社会便达到和谐、安定、秩序井然。
《中庸》第一章上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的感情还未迸发出来时,内心里无所谓"过分"或"不及",这时称为"中".当人的感情倾泻出来,而保持恰如其分,这时也仍然是"中"."和"来自"中","中"又是调和各种心情所必需。
这个思想适用于人的感情,也同样适用于人的欲望。个人的行为或人 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一个中点,使人在表达感情和满足欲望时,知乎所止。当人的感情和欲望都表现得合乎分寸,他内心便达到一种平衡,这是精神健康所必需的。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各种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适度地满足,这时,社会便达到和谐、安定、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