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火中永生
――《红岩》读后感
初一(8)班 王越阳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一直不爱看关于战争的小说,但《红岩》却是个例外。翻开这本书,我仿佛来到了1948年,那是胜利的前夕,也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被囚禁、被拷打的时代。但尽管如此,革命烈士们依然坚持与敌人斗争,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本书由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他们也像书中的人物一样,被捕被囚禁。这本小说正是他们的亲身经历。
本书塑造了不少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江姐。江姐,原名江雪琴,是一名成熟的女共产党员。她在我心中永远是稳重的、坚强的。那一年她满怀着与丈夫相见的喜悦来到了川北,然而她见到的却是丈夫被悬首示众,血淋淋的头颅。在牺牲的丈夫面前她知道自己不能哭,不能被敌人发现,然而她又何尝不心痛呢。坚强的她在双枪老太婆的怀中落下了无声的泪,那泪――是苦的。在危险再次降临被叛徒出卖时,她为了保护双枪老太婆和华为而不幸被捕。在敌人的严刑逼问下,她的目光依然是坚毅的,敌人能听到的只有那一句平静的"不".凶残的敌人将竹签一根一根地扎进江姐的手指,血水飞溅,江姐一次又一次痛晕过去,可敌人一次又一次无情地将她泼醒,人们却听不到江姐一丝丝的呻吟。是什么力量让她一个女子这么坚强?是革命烈士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江姐说过"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小小的竹签又怎能打败她呢!在狱中,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稳重、一丝不苟。留着齐耳的短发,穿着淡蓝色的旗袍,面带着温和的微笑。直至临"走"前,脸上挂着的还是笑,那笑给了渣滓洞的战友们无尽的温暖。
书中还有一位让我心疼的人物,就是小萝卜头。他是个很可爱很聪明的孩子,帮助白公馆的党员们做了许多事情,但最终却不幸死亡。他在狱中待了8年,这是让人难以想像的,一个小孩子也这么顽强。
他们之所以坚强是因为他们共有一种精神――红岩精神!记得在某篇文章中这样说:"仇恨是为了更纯粹地爱与生活,战争是为了更彻底地消灭战争,死亡是为了孕育千娇百媚的春天。"革命烈士们倒下的身躯是为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一个信仰的耸立,一份心情的绝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烈士不屈不挠、坚苦斗争的岁月,更要珍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红岩精神,做一个坚强不轻易放弃的人。
(指导老师: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