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梁家河》带给我的人生启示
人力资源 陈燕
春光明媚的五月,百花争奇斗艳,和煦的春风送来阵阵花香。一本红色封面的《梁家河》,吸引了陕焦公司广大员工的注意力,掀起了大家争相阅读的热潮,形成了罕见的浓浓的学习氛围。一些没有拿到这本书的员工,想方设法寻找这样一本能让这么多人感兴趣的《梁家河》一睹为快。工余时间大家手里捧的,不再是被绝大多数人视为生命一部分的手机,而是这本深深打动了无数人的《梁家河》。我有幸找到这本书后一口气把它看完,其实说"有幸"并非是书籍的匮乏,而是说若没有被大家如饥似渴阅读这本书的激情所感染和带动,或许这本书也就成了我书架上的美丽风景线的一部分。
梁家河,原本如同中国大地许许多多的普通农村一样默默无闻,是地处厚重黄土高原的陕北延川县文家驿公社的一个小山村。但一个人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红遍全中国,蜚声全世界,这个人就是习大大。《梁家河》则是一部叙述习大大青年时间人生艰苦磨炼的知青回忆录。"知青"对于90后来说,只是一个词汇,知青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则既陌生又好奇。陌生,是因为他们从未经历且无法体会那个特殊年代下的上山下乡生活;好奇,则是因为衣食无忧的他们或许永远无法想象出那种缺吃少穿的困窘生活状态。对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我们这些90后来说,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实在不可思议且无法想象,而习大大他们当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则更是无从去亲身体验。"山顶洞人"的"四关"生活境遇,对我们来说则如同传说一般穷尽想象也不能明白,因而便有了这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感受。
随着"迎儿"、"随娃"、"向前"这一声声包含着既往深情的乳名从习大大的口中被亲切地唤出时,2015年那个寒冬,整个梁家河瞬间也变得暖洋洋了。美味的黄元帅、令人回味的酸菜、被热坑烤黄了的被褥,还有1974年由习大大带领大家修建的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用偏斗三轮置换回来的磨面机等,静静地陈列在各自的位置,无言地叙说着当年习大大他们那些北京知青在艰苦奋斗历程和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贫困而付出的心血。知青院里的代销店、缝纫社还有习大大住过的窑洞,成为一幕幕青葱的记忆,如一幅幅生动如实的画面,满溢着小小的温馨和无限的感动。
《梁家河》记述了习大大在那个特殊年代所经历的艰苦磨炼和知青时代的成长历程,也正是这段经历磨炼出了习大大钢铁般的意志,这本书也将成为少年成长的励志手册。细细品读,在我们脑海中清晰地展现出习大大在梁家河知青岁月中所经历的一次次挑战和磨难,"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习大大这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在如此贫瘠的小山村里磨练了意志、提升了才干、丰富了阅历,练就了一个年轻而成熟、智慧而果断的担当者,这段经历当然也就成了他人生成长岁月中最为难忘的记忆。
在初读到"习近平说,‘我那时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一看就是半宿。第二天早起,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这段时,我还在想,看了半宿书和早起吐的痰是黑色的有什么关系,一直到"修身"那一章才明白,当时为了省油,人看书时只能凑近了在那微弱的灯光下看。煤油灯的油烟大,燃烧产生的黑色烟絮飘荡在窑洞中,徐徐落下后便落在头上脸上,呼吸到鼻孔里,所以早起满脸是黑,吐出的痰也就是黑色的了。为了看一本《浮士德》,他跑了30多里的山路去借书,也正是这本书,让习大大在2014年3月28日在柏林的演讲中,巧妙借用"墨菲斯托"的形象有力回击了西方社会的"中国威胁论".除此之外,《三国演义》、《静静地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意外归来》、《警世通言》等这些中外文学名著,也成为他当时在极其苛刻的自然环境中和单调的插队生活中丰富精神生活,充实自身的依赖。他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1974年,当他有了带领大家在村时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想法时,朴实但没有多少文化的村里人劝他说:"好后生哩,别逞能,四川暖,延川冷,沼气在咱这办不成!沼气过不了秦岭。""挖那么大的坑, 上粪就能着火?不可能!""要是沼气能点灯煮饭,除非母鸡叫鸣,公鸡下蛋".面对善意的劝说和怀疑的眼神,习大大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开始想方设法找资料,说服领导去四川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回来后反复实验和总结,最终在村子里建成了省内第一口沼气池。梁家河村民用上了方便清洁的沼气灶和沼气灯,村民对他和知青也更加信服了。
在《梁家河》这本书中,习大大和知青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村民改善生活条件、改变生存环境和思想观念的事例不胜枚举。他在知青岁月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不畏艰难困苦努力进取,不怕挫折失败锤炼意志,紧跟时代发展苦学本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艰苦锻炼,不断磨砺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只有不断学习进取,才能汲取更多的新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才学和智慧,人生才能永远充满生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把自己所学知识充分用到工作中去,才能实现学有所用,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自身价值。(通讯员:人力资源部 陈燕 责编:张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