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悲哀
―《四世同堂》有感
原创: Benno 执影逐梦
没有欢呼,没有鸣礼炮
没有人来人往
就这样,北平起风了
《四世同堂》这本书,是去年大概6月这时候结束的一本书,至今可能里面详细的情节慢慢地从脑海中褪去,但是里面鲜活的人物形象时常浮现在脑海深处。在此,回顾之前的读后感,又增添了一年之后此时的所思所想,仅以此文作为记录!
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仿佛有种自己与那个时代隔离的恍惚感。
北平起风了,可是这风却依旧让人感到 得慌。没有缘由,胜利的喜悦在长久的压抑下早已麻木的北平人脸上丝毫看不到,依旧过得战战兢兢,似乎从被侵略、被压榨的阴影中还没有走出来。看着日本使馆的摧毁,看着日本人一点点地撤离,他们仿佛才有了一丝丝的知觉:中国胜利了。
在北平沦陷的日子中,并没有通过青史留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将历史的故事娓娓道来,而是透过北平胡同巷子"小羊圈"中各具鲜明特色的人物,将一段历史呈现在眼前,反衬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许多,你常常难以去想象,那个受屈辱的时代,那些老一辈的人究竟有些多么坚强的毅力,从那个艰苦的年代中是怎么熬过来的;你会感叹,我们身处现在的时代,是有多么地幸福,和那时相比,现在的生活充满太多可供让我们享受的东西,你可以周末携两三好友去看场电影,你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去学习阅读,你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可以去你喜欢的地方旅行…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于当今和平的年代,在那个战火弥漫人们愚昧的年代,一切都变得那么奢侈!
鲜活的人物
钱先生,从一代文人到满腔热血的抗争战士;
韵梅,从一个遵从三从四德的妇女到坚定的反抗信念;
瑞全,从一个本分的老实人到英勇抗战的年轻人
……
从每个人身上,你都会阅尽世间人情百态。文中有太多鲜活的人物,都用自己一生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活着不容易,身处一个战乱年代活着更不容易。(好像有种余华笔下《活着》的感觉,凄凉,悲悯)祁家,钱家,冠家,小羊圈中各式各样的居民,在那个年代的遭遇,每个人都饱受着战争之苦,经历着情绪的变化。
倘若将我真真切切地置身于那个战乱的时代,我可能也会如故事的主人公瑞宣一般,采用文字的方式去进行微弱的抗争,故事的主人公瑞宣是一个被封建家庭所羁绊、但思想先进的年轻人,因为作为家庭老大的原因,事事都得考虑到全家的性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斗争方式,他用自己的笔,去唤醒下一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去激发北平人们的反抗力量。
故事中当然不乏有令人感到愤恨、甚至说痛心的人,身为一个中国人却为日本人点头哈腰甘做走狗的冠晓荷一家,虽说结局是满门抄斩,但是对于一个哪怕是汉奸的命运我们作为也会稍显同情,会对日本人的种种罪行以及其残酷的行为感到震惊。他们想生存,想在战乱年代的夹缝中生存,但是时代的残酷迫使它们走上了歧途。
四世同堂,四代人的不同命运,祁老人永远是家族里最德高望重的代表,祁天佑是封建社会下的不幸者,瑞宣是不甘于封建观念的积极者,自己的孩子则是未来引领时代发展的新生力量。一个庞大的家族,幸而在战乱的年代中存活下来了。故事还好,是这样所谓的"喜剧",悲喜交加。
"一切都结束了,恢复到了往日的难有的平静,北海公园的白塔,依旧在那里傲然屹立着,海子里的荷花也都吐放清香。天坛、故宫,依旧是那么的庄严肃穆,那古老的琉璃瓦间闪烁着无比锃亮的光彩。"
外面的阳光暖烘烘的,向远眺去,恍惚间,那仿佛是更加美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