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与犬马
――――读《诗经》有感
文 | 16学前教育2班 陶雨晴
在北方,冬日晴好的阳光总能令人心情舒爽。它温暖、柔和、微干,光辉万丈却不刺眼。有它的地方适合小憩,适合回忆,适合阅读,它本身也极像了一场浅眠、一段时光、一张书页。辑录了先秦时期先民歌谣的《诗经》,就有着冬日阳光般的通透纯粹。
《诗经》无疑是美的,它展现了华夏大地自然与人类的原初面貌,描绘的是未经斧凿的自然和实在淳朴的人民。这里山有扶苏乔松,甘棠之华绽于梢头;隰有荷花游茏,萋萋葛叶施于谷中。南有习习凯风,灼灼桃花最能荡漾春色;北有霏霏细雨,依依杨柳亦可拨动柔情。潇潇风雨中,西方蒹葭苍苍鸡鸣喈喈;明媚风景里,东方荇菜参差雎鸠关关。自然之美是天赋的瑰宝,人文之美也是不可忽视的奇葩。诵读着先民的诗歌,会有千百种光彩在眼前绽放。光彩里硕人颜色倾城姿容无双,军士刀剑相击火星四射,王侯肃肃垂拱威仪 ,武夫气势赳赳豪气难匹。光彩里有妇人缝制缁衣时的低吟,也有猎人农户对丰收成果的感叹;有通俗上口的劳动号子透着粗矿,也有庄严典雅的祭祀颂唱尽显雍容。
然而,即使《诗经》有再多再美的声色,它也不是氤氲着湿润浪漫的《楚辞》。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作,它整体上弥漫的是北方冬阳的干冷气息。作为言情咏志的"诗",它更多地展现给我们的,是只要为人就无法避免的悲欢离合。
人生有三苦,一曰爱别离。早时学习《诗经》名句,曾有同学笑言古人矫情,觉得分开时亲近之人难免会依依不舍,但动不动就"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甚至"不我活兮"就显得有点夸张了。但仔细想想古时的交通与通信情况,我们就能明白,在古代,外出远行恐怕是最令人难过的事情之一。一去千万里,也许成年累月都杳无音讯。分开或许并没有什么,但离别之后的思念最是熬人。"未见君子",难免忧心忡忡。思君令人老啊,在这种想念的影响下精神恍惚、头疼心 都是正常的,更别论首如飞蓬,寝食难安。
人生有三苦,二曰怨憎会。《诗经》中有许多基调哀怨愤懑的诗歌。(www.lieshai.com)值得一思的是,这些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大多数是针对上位者的。"上位者"不仅指天子公卿之类的政治统治者,也指父亲丈夫这些家庭主导者。绝对的权力容易滋生出贪欲与专横,《诗经》中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暴虐无道的"憎"诗不胜枚举,如《羔羊》、《硕鼠》、《伐檀》。而控诉自己被丈夫无情抛弃的《邶风。终风》与《卫风。氓》,以及因父母包办婚姻而无奈的《齐风。南山》与《 风。柏舟》,这些"怨"诗也让我们不得不为那些受到压迫欺侮的人唏嘘。怨憎并非仇恨。若是两个关系疏远的人结了仇,不能了结的话大不了天各一方不再见面。而君与父是一生都无法避开的。无法轻易改变对方的想法又不能与之对抗,那么对他们的怨憎莫说消弭,连抒发恐怕都难以实现。
人生有三苦,三曰求不得。人,是一种渴望幸福的存在。我们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一段甜蜜的爱情、一份安逸的工作、一生平稳的生活。可追求的路途总不会是一帆风顺。有所追求却求之不得的遗憾,不是爱别离的撕心裂肺,与不会是怨憎会的刻骨难解。它像是毛毡上落了尘土拂之不去,平时感觉不到,但一想起来就有轻轻的难过。是谁刈楚秣马却望汉水兴叹求不得佳人一顾?是谁夙夜为公却得肃肃宵征不得安歇?又是谁行迈靡靡在乱世中遭逢百忧?千年以后再回首,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抚着书上的油墨再帮他们发出一声长叹。
太史公所作《史记》曾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确实,《诗经》是纯粹平和的。它如冬日里的阳光一般,干净、温暖、美好。而在光影声中奔波挣扎的犬马之人,是让《诗经》有温度有深度的,最重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