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征文:做无愧于时代的第一书记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梁家河》读后感征文:做无愧于时代的第一书记

  文丨孙鹏

  我是来自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的第一书记。

  1933年8月,著名的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陈家坡会议就在那里召开。

  第一次到梁家河,是去年5月,我有幸参加全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星期,亲身感受了习近平总书记7年知青岁月的生动场景。近日,认真研读纪实文学《梁家河》,心灵深处再次受到了撞击。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读完《梁家河》,我有以下深切体会:

  第一初心是共产党人的魂。

  总书记由一名15岁的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再到党的总书记,几十年来,职务在变,环境在变,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学习梁家河大学问,我们就要守住初心之魂,牢记职责使命,践行初心之志,扎根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别样的人生。

  第二群众是共产党人的根。

  7年间,总书记同梁家河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过了"五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无论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的坚定信念。正如他说的: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身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始终扎根群众之中,以群众为师,以群众为镜,以群众为秤,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

  第三实干是共产党人的本。

  修淤地坝、挖水井、建沼气池,办代销店、缝纫社、磨房、菜园等等,尽管困难重重,但总书记坚持实干就是解决办法。7年知青岁月,使总书记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培养出了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当干部,就是要坚持实干为本、干字当头,在实干中历练人生,在实干中体现价值,在实干中为民造福。

  对标总书记7年成长历程,作为一名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在照金精神的激励下,我要做到三个方面,那就是:人到心到智到,用心用情用力,苦干实干巧干。

  1

  坚持人到心到智到。

  这是去年3月,我到北梁村担任第一书记时的郑重承诺。一年多来,我怀揣承诺,不放空炮,抓班子带队伍,聚焦脱贫攻坚,统筹四支队伍,狠抓任务落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2017年,分别接受了2次市际间交叉检查和1次第三方评估,全面完成了北梁村年度15件大事实事和36户145人的脱贫任务。

  2

  坚持用心用情用力。

  群众的困难就是工作任务,就是驻村工作的重点。当第一书记,必须把所有的心思用在驻村工作中,带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全心全意,推动落实;当第一书记,必须把真情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的疙瘩,打开心灵的窗户,树立生活的信心。在北梁村,我帮助遭遇车祸截肢的贫困户申请省假肢中心上门安装假肢,给无法行走的残疾户联系申请变更残疾等级,带着双目几乎失明、放弃治疗的贫困户到医院看眼睛……一件件具体困难的解决落实,群众热泪盈眶的感激之情,让我深感价值所在,驻村工作的意义所在;当第一书记,必须把力量凝聚到解决问题上,突出重点难点,穷尽办法,办成为止。

  3

  坚持苦干实干巧干。

  我将继续坚持"123"工作思路,即坚持红色党建一个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两个作用,突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陈家坡景区建设三个重点,牢牢把握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壮大脱贫产业,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让老区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第一书记的路上,我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驻村第一书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