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不在年高
――《嗟来之食》读后感
泉州海丝小记者
徐悲鸿曾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读了《嗟来之食》后,我深有感触。
《嗟来之食》主要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说明人的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赞扬了他为维护尊严而斗争的精神。
每个人都应有尊严,当尊严受到挑衅的时候,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历史上有可杀,不可辱的士。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文天祥;还有许许多多 "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革命者。
还有课文里的叶挺将军,在叶挺将军的身上,我们体会到那种为了坚持真理,宁愿"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不愿乞求"从狗洞里爬出"而获得自由的精神。课文里的晏子也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应对的智者。
有一次,周总理去会见某外国元首。那个国家的元首,很看不起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在和周总理礼节性的握过手之后,他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放回了兜里。这时,周总理不慌不忙地也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洁白的手帕扔进了垃圾箱。一生节俭的周总理,用一块洁白的手帕,又一次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有一位美国记者看到了周恩来桌子上的美国钢笔,问:"你们中国一向反对美国,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国制造的商品?" 只见周恩来拿起桌子上的那一支钢笔,说道:"事实的确如此。诸位请看,这支钢笔就是美国制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这可是在抗援朝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呀!"记者顿时涨红了脸。
还有一位西方记者问:"我们西方人走路总是挺起胸堂,中国人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这是为什么?" 周恩来不紧不慢地回答道:"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们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那记者羞得赶紧跑到人群里。我国的周恩来总理,用自己的为人处事,一次又一次地维护了中国的尊严。
"有志不在年高",我将以前辈们的精神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出份力。